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社福支出全球第二多的美國,為什麼依舊是窮人最多的已開發國家?──讀《失靈的福利國》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做一個窮人真是昂貴。」

──詹姆斯.鮑德溫(James Arthur Baldwin,美國知名作家)


今年氣氛熱烈的美國總統大選論戰中,仍有一些表面上被帶過卻不容忽視的社會新聞,如「Dollar General」等一美元商店業績下滑、股價重挫,不僅中產消費者轉向沃爾瑪等大型超市,更大的麻煩是,主要的低收入客戶「沒錢來固定消費」。這種情況也影響了速食業霸主麥當勞,他們在六月推出「5美元超值全餐」,嘗試挽回這群主力顧客。

據美聯社報導,2023年美國的貧富差距創歷史紀錄,國家總收入中,49.4%的錢流入20%最富有階級的口袋,最底層的14.5%人口只取得3.4%財富,學者指出,美國的經濟就是「勝者獨得」,為什麼會這樣?美國一向以富裕強大聞名,以GDP占比計算,甚至是全球僅次於法國的第二大福利國;聯邦政府明明「慷慨」的推動社會福利補助,卻可能是全球窮人最多的已開發民主國家。社福措施為何沒有發揮作用?窮人是拖垮財政補助的寄生蟲嗎?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馬修.戴斯蒙(Matthew Desmond)2023年發表的《失靈的福利國:直擊美國貧窮問題的核心,為除貧找到解方》揭開令人震驚的真相。

馬修.戴斯蒙在2008年撰寫博士論文時,住進威斯康辛州的密爾瓦基(Milwaukee)貧民區,目睹底層居民如何被房東剝削,社會安全網如何失能,反而助長了弱者遭到欺壓驅離,這部主題獨到的《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2016)獲得普立茲獎非虛構類大獎等多項榮譽,還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10年代最佳書籍之一。
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失靈的福利國:直擊美國貧窮問題的核心,為除貧找到解方

失靈的福利國:直擊美國貧窮問題的核心,為除貧找到解方

驅離(eviction)意指房東對房客進行強制驅趕,集中發生在極端貧困族群。當屋主決定讓無法準時繳納房租的住戶滾蛋時,執行人員會在武裝警察的戒護下,將房客的家當扔出門外,任由其自生自滅。21世紀的美國平均一年發出360萬份「驅離令」來保護房東的「權益」。戴斯蒙調查的密爾瓦基,有超過八分之一的租屋家庭經歷過至少一次強制驅離,平均每一天就有40人被迫流落街頭,這種現象反映了美國近乎崩潰的居住正義問題。

戴斯蒙在採訪中表示,無房可住並非只有當事者倒楣,還會化為迴力鏢影響整個社會──政府不解決這件事,就會付出更多錢。一項研究表明,被驅離的母親罹患憂鬱症與氣喘的機率很高,大大提升了醫療福利支出。

貧困,是整個國家要一起面對的問題,可是仍有許多美國人認為窮人的悲慘與己無關、是窮人不夠努力賺錢。戴斯蒙新作《失靈的福利國》就打破這些幻想,他的研究不限於居住問題,而是直指美國「貧窮」的源頭,從歷史與階級、制度與文化,深入剖析數據與資料後得出結論:無論有意或無意,每一位美國國民都是陷窮人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加害者」。

這個觀點絕非危言聳聽,很多人不知道,美國自古以來就歧視貧窮。工業革命後,美國許多城市通過《醜陋法》(Ugly law),禁止「有礙觀瞻」者出現在公共場所(包括身患疾病、身體損傷、畸形);20世紀至今,更以「反露宿」的法律驅趕甚至逮捕遊民,大多數人卻視而不見。戴斯蒙引用托爾斯泰的名言:「如果我要救濟窮人,幫助他們不要成為窮人,『我』就不應該讓他們變窮。


為何戴斯蒙對全體國民如此控訴?主要是三大問題:一、窮人被迫為了生存付出更多;二、社會福利並未救助真正需要的人;三、排他性的居住區域與公共建設匱乏的一體兩面。

一、國家如何迫使窮人付出更多?

依照美國官方的貧窮標準,食物是最基本的必需品,食物支出平均佔一戶家庭的總預算三分之一。如果付出超過三分之一所得才能溫飽,可被視為在貧窮線以下,而租屋市場就是逼迫「窮者更窮」的代表案例。1800年代,紐約的貧民區房租,比起富人區的房租還要貴上30%;政策與種族主義狼狽為奸,90年代大量城市限制非裔美人只能住在特定貧民區,而那些房東則盡可能拉高房租。黑人明明住在最糟糕的房子,房租卻比白人租戶多兩倍。他們累積付出的金額明明足以買下房子,卻因銀行不願給予貸款,只能被永無止境的剝削。2019年一項調查顯示,各州調高基本工資卻無法治本,因為房東很快就會跟著調漲房租,保證窮人多拿到的一分一毫都落進房東口袋

歷史學家基恩加.亞馬赫塔.泰勒(Keeanga-Yamahtta Taylor)《逐利競賽》(2019)總結美國這種「掠奪性納入」的傳統:窮人被強制推入惡質的住房陷阱,大小銀行和信用系統拒絕提供幫助,逼迫他們遇到狀況只能去借高利貸,淪入還不起利息的絕境。事實上,「進步美國」與「現金美國」這些著名貸款業者甚至向摩根大通與富國銀行融資,把錢「過一手」借給窮人,也就是說,這是「一條龍」的剝削產業鏈,中產以上階級打交道的房市、銀行,完全跟窮人的劃分開來。

最基本的工作層面也是,能夠爭取權益的工會組織前所未見地衰敗,「零工經濟」(如Uber)在美國格外興盛,講好聽是工作者擁有「選擇」的自由,實際上是企業規避了對員工應盡的責任。為Google、蘋果工作的人很多,但大多數是人力仲介業者派遣的廉價勞工,沒有升遷加薪管道,如何脫貧?筆者曾書評的《藥命之財:揭露全球製藥產業的漫天藥價與骯髒手法》(2022)也是剝削的一環:最需要看醫生的窮人,總得付出不合常理的巨額醫藥費。

Race for Profit: How Banks and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Undermined Black Homeownership

Race for Profit: How Banks and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Undermined Black Homeownership

藥命之財:揭露全球製藥產業的漫天藥價與骯髒手法

藥命之財:揭露全球製藥產業的漫天藥價與骯髒手法


二、高度依賴政府福利的是富人

「窮人都在靠我們辛苦繳的稅金過活!」是一種常見又虛偽的假議題。戴斯蒙指出,有資格申請「貧窮家庭暫時性救助金」的人,只有四分之一會真的去申請;有資格申請食物兌換券的長者中,有申請的人不到一半;有資格申請政府健康保險的父母中,每五對就有一對沒去申請。他概算,窮人沒去申請的福利金,每年超過一千億美元。顯然,許多窮人並不依賴福利過活,因為很多福利申請步驟非常複雜,許多人被程序和公務員搞得頭昏腦脹而放棄。

那錢都發去哪了?答案是:被不缺錢的人領走了。

2021年,美國的稅賦優惠達一兆八千億美元,卻有一半是專屬於所得最高的20%那批人。拿到好工作的人,才有雇主給的健康保險。買得起房子的人,可以享受貸款利息抵減。幫子女預先儲蓄大學學費的「529計畫」可以免稅,存越多優惠越多。試問,窮人連溫飽都難,何來買房、存錢上大學?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中產階級家庭平均每戶獲得的政府補助,比自己繳的稅多出7100美元;每年美國最富有的20%家庭取得的福利金,比最底層的家庭多出近40%,世間最荒謬之事莫過於此。戴斯蒙批判,美國的菁英體制將物質上的成功與應得的權利併為一體,全美國人都受惠於某種形式的公共救濟,不論白人、西班牙語裔與黑人,其實我們都靠救濟過日,我們都是剝削窮人的共犯。


三、社區與稅金的高牆讓窮人被隔絕在外

如今普遍認為「雷根經濟學」在1981年簽署的瘋狂減稅法案,嚴重衝擊政府財政,赤字擴大,為了遏止通貨膨脹,卻加劇了貧富差距。曾經預算僅次於國防部的「美國住房及城市發展部」,預算被砍70%,公部門再也無法照料社會住宅。各種制度與人性的惡習導致的財富分配不均,長期下來,窮人越來越依賴公共服務,而富人越來越想擺脫公共服務,美國益發呈現「私人富裕與公家貧乏」景象,地鐵與集合住宅破舊不堪、馬路上都是垃圾,但富人開著名車、或躺在曼哈頓的豪宅中叫外送,整個社會分崩離析。

即便在解放黑奴、法院也廢除種族歧視的城市「分區」(racial zoning)後,今日美國仍存在大量「R-1住宅區」,也就是過去的純白人社區。歷史學家凱文.克魯斯發現,小康以上的白人在60年代開始建造私人空間,以避開新搬來的黑人,包括不讓子女上公立學校,大大降低了原本對於公共空間應有的投入與支持。時間證明,貧窮的集中會帶來更多貧窮,弱勢社區長大的孩子相當於損失一整年的教育能力,被圍牆隔絕的兩種社區,兒童學力在幼稚園前就開始擴大,窮人想靠成績翻身只是難上加難。

經濟學家估計,美國居民一天至少需要四美元來支撐最低限度的生活,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根據此一貧窮線水準,發現美國有超過500萬人一天付不起這四美元,「就全球標準是在赤貧的狀態」,這種情況竟然發生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中。這些問題過去總被社會學家忽視,戴斯蒙在《失靈的福利國》提出明確改善方案: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請富人乖乖支付他們應繳的稅,如此而已。

一般民主國家的稅收收入相當於其 GDP 的 38%,美國卻低於 25%。國稅局估計,國家每年因逃稅損失一兆美元,大部分來自跨國企業和富有家庭。如果國會與各州政府願意雷厲風行討稅,轉而投入福利支出,便能立刻終結貧窮,因為要讓全部的赤貧階層脫離貧窮線,只需不到2000億美元。

再來是,把這些錢正確地交到需要的人手上,光是簡化那些囉嗦的補助申請手續,就能有效讓窮人領取。接著是修法改善高房租、高利貸和銀行的扭曲經營策略,遏止企業打壓工會成員,並投入更多心力維護與分配集合住宅。紐澤西州明令每一個行政區都要有適當比例的平價住房,而這些住房分布均勻、秩序整潔,讓整州保持全國最高的房地產價值,公共教育水準也位居冠軍,證實「拆掉圍牆」並不會為富人帶來壞處。

《紐約客》雜誌評論,《失靈的福利國》以不到三百頁篇幅,勇敢否定了政壇民意長年來的主流觀點:全球化、新自由主義,甚至是資本主義本身。戴斯蒙鏗鏘有力地強調,白領菁英總說貧富差距的問題「很複雜」,事實上一點也不複雜:「I」得到的越多,「WE」得到的就越少一個人的利益來自於另一個人的窮困。富人總愛號召專家原地繞圈開會,但飢餓的人明明只需要一塊麵包。

戴斯蒙沒有政治立場,而是試圖喚醒讀者「消滅貧窮、救難扶弱」的心。這是一部直言不諱、發聾振聵的著作,書中的真摯建言,值得在國會聽證會上被引用與改革,值得每一個追求公義與幸福的人類參考。





失靈的福利國:直擊美國貧窮問題的核心,為除貧找到解方 (電子書)

失靈的福利國:直擊美國貧窮問題的核心,為除貧找到解方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員,百萬書評部落客,日韓劇、電影與足球專欄作家。本業為製作超過百本本土推理、奇幻、愛情等類型小說的出版業編輯,成功售出相關電影、電視劇、遊戲之IP版權。並擔任KadoKado百萬小說創作大賞、島田莊司獎、林佛兒獎、完美犯罪讀這本等文學評審,興趣是文化內涵、社會議題的深度觀察。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選後心情舒緩特輯│放下敵意、相信人性,都做不到就遠離手機吧

    選舉讓所有人群情激憤,狂喜、憤怒、不甘都很正常,但在選舉結束後,也要收拾情緒好好過生活。推薦你五篇可能會用到的選後心情舒緩文章,從認識憤怒情緒、重建對人性的希望、修補因政治破裂的情誼,再到另類的冥想指南,若這些都沒用,建議你暫時遠離網路,找回心靈的平衡。

    954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選後心情舒緩特輯│放下敵意、相信人性,都做不到就遠離手機吧

選舉讓所有人群情激憤,狂喜、憤怒、不甘都很正常,但在選舉結束後,也要收拾情緒好好過生活。推薦你五篇可能會用到的選後心情舒緩文章,從認識憤怒情緒、重建對人性的希望、修補因政治破裂的情誼,再到另類的冥想指南,若這些都沒用,建議你暫時遠離網路,找回心靈的平衡。

95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