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這條路上,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絕對是家長最感到棘手的一題,過去多數家長對孩子容易高漲的情緒難以忍耐,動輒打罵、壓制,希望孩子冷靜、平穩、樂觀、知足,這樣的要求對正在摸索何謂情緒、認識情緒的孩子來說,實在很不合理。幸好,親職教育不斷進步,當代家長已經漸漸學習到,不該指責孩子有情緒,該如何陪伴孩子度過情緒,才是拉近親子關係的訣竅。
問題是知易行難,我曾在一個分享情緒繪本的講座上,看到一對年輕父母為了安撫突然哭鬧的兩歲孩子,兩個人焦頭爛額,甚至差點互相指責。我當時心想,如果發生在公園、人行道或是家裡,這對父母可能已經被牽動情緒,對孩子發火了;就算他們嘗試處理,周遭也會有太多聲音介入,那股無形的壓力,鐵定會讓這對父母無法專注在孩子身上。
雞皮疙瘩國王現身,他告訴小怪獸們雞皮疙瘩出現的祕密。
而在《小怪獸波波利就這樣克服了怒氣》裡,我們更直接面對了人人都害怕的憤怒情緒,坦白說,不管我們讀了多少教養書,不斷告訴自己,生氣也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但是當怒氣沖沖的小孩對著我們大吼大叫,甚至捶打我們時,失去理智只是瞬間的事,畢竟家長也是人,要抵擋自己的情緒海浪也很不容易。
小怪獸波波利就這樣克服了怒氣:引導孩子處理憤怒的情緒
「吼喔喔喔喔喔喔喔!」覺得自己被嘲笑的波波利生氣了。
試著讓自己冷靜下來,再學習說出內心的感受!
提醒家長,嚴格說來,人要到二十五歲前額葉才發展成熟,在此之前,孩子左右腦、上下層腦的合作都尚未熟練,要做到繪本裡所建議的平穩情緒、傾聽情緒的聲音,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請記得,這些建議必須由成人來實踐與示範,在孩子的負面情緒膨脹到無限大前,請先試著協助孩子重建情境,語氣平靜的復述孩子的經歷、代替孩子說出他的感覺,或許要猜上好幾次,才能猜中孩子的真實想法,那也無妨,但不要過度詮釋,或是以個人的經驗與感受去否定孩子的情緒。
光是完成上述兩個步驟,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認識負面情緒了。
回到那對父母所遭遇的情緒難題,在孩子哭鬧的過程中,我們謹記繪本裡的提醒,旁人不打擾也不煽風點火,父母不否定孩子,只是穩穩的陪伴與低聲安撫,復述當下請景,當孩子感覺到被同理,自己是安全的,終於能放鬆心情,傾聽情緒要說什麼,此時,負面的情緒經驗也能成為家庭裡正向親子關係的重要記憶了。
作者簡介
「女性主義者實在沒有力氣去呵護父權玻璃心,因為力氣要用在坦誠地接受自己。」
_____
作家、生產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監事。
曾任報社記者,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育有一狗二孩三貓,
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
著有《迎向溫柔生產之路》,繪本《一百萬個親親》。
合著《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億萬年尺度的臺灣》《晨讀10分鐘:酷少年故事集》等。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信誼基金會於1987年創設信誼幼兒文學獎,是台灣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幼兒圖畫書獎。三十多年來,持續鼓勵本土創作,培育創作人才,尋找在地好故事,至今已出版了100本書,32本授出國外版權,很多圖書已經成了屹立在童書市場的臺灣經典了。為迎接多元閱讀時代的來臨,自36屆起,同步徵求幼兒圖畫書創作、兒童文學創作,除了持續鼓勵為8歲以下孩童創作圖畫書,也邀請兒童文學文字工作者,不拘形式、不限文本,為閱讀能力奠基與學習最重要階段的5~10歲孩童,創作更多好作品。
l 更多得獎作品:點我看☛
l 信誼兒童文學獎FB:立即關注☛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