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閱讀特輯

【科普展特企】儘管後來的我沒能成為科學家,成為科普編輯也算是延續了過往的一部分夢想—黃家鴻/臉譜出版科普漫遊編輯

  • 字級

【科普展特企】揭開8位神秘科普線編輯,看他們腦袋怎麼運作
帶著研究與發現新知的熱忱,帶領讀者打開新視野




▌Q:請問成為科普線編輯的過程與原因

我是臉譜出版的科普線編輯黃家鴻aka橙編,在社內主要負責「科普漫遊」這個書系,有時候也會兼差其他書系的非科普書籍。我其實是畢業於中文系,再往前的高中也是以文學為主修(橙編並非在台灣唸高中,我們的高中學制有點像簡化版的大學選課),至於文科背景出身的我為甚麼會成為科普編輯,就要把時間倒回更小的時候了。因為當時沒甚麼娛樂活動,最大的興趣就是每週跑到附近的圖書館借書看書,而我通常駐足最久的就是「自然科學」的書櫃,當時最愛宇宙題材的書,深受絢爛而深邃的太空吸引。

初進入出版業時,我也並非一開始就擔任科普編輯,直到去年看到臉譜開放了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就膽粗粗放手一試,覺得非常幸運能來到現在這個位置。儘管後來的我沒能成為科學家,不過人生軌跡幾經轉折,還是回到科學類圖書上,只不過竟然能從科普書的讀者變成將科普書帶給讀者的角色,也算是延續了過往的一部分夢想



▌Q:能與我們分享科普書編輯,這份工作最有趣的事情,以及最困難的事情嗎?

從個人層面來説,當科普編輯最有趣的就是能夠將工作跟自己感興趣事物結合,在琳琅滿目的科普書籍之中探索各種有趣的主題。同時我也很高興能夠透過選書和編輯,成為連接讀者和科學領域的橋樑,將知識的價值帶給本地的讀者。

然而我覺得最具挑戰的事情同樣圍繞在選書上,上面提到因為我的興趣很廣泛,所以很多雜七雜八的主題都會跟版代索取書稿來看,但很可惜因為一己之力有限,也要考量到繁中讀者的閲讀興趣和書市趨勢,沒辦法「我全都要」,因此取捨也是經常面對的一件難事。另外一項挑戰是要多去注意科學界的脈絡,科學界往往日新月異,有時候看到一些很有趣或重大的科學發現和研究,或許之後就會被整理、寫作成面向大眾的科普書籍,繼而或許能成為很好的選書題材。然而由於書本產出需時,科普書出版時多多少少會跟最前沿的有一點時間差,因此有時候我也會自行去做一些學術調查,然後這又帶出了另一樣需要克服的事情——畢竟每個人術業和興趣有專攻,不可能每個領域都非常熟悉,這時候就要嘗試自己去突破自己的知識舒適圈。


▌Q:許多讀者認為科普書艱澀難讀,學術知識若沒有一定基礎可能讀不下去,請你推薦大眾讀者,如何挑選與閱讀科普書?

我覺得讀者完全不必害怕科普書艱澀難讀,我們要相信「普及科學」裏面「普及」這兩個字的重要意義。科普書籍的使命之一,就是將各個科學領域專家所探究出來的學術知識,以平易可親、淺白動人的方式,轉譯為普羅大眾都能夠理解的內容,也就是説,我們其實已經被容納進科普書的預設讀者之中了!當然因為每一位讀者的知識背景不盡相同,科普書也會因而有所分眾。如果讀者想要踏進科學的大門,不一定必得着眼於看起來充滿學術討論、厚重艱深的書籍,其實也有不一樣的選擇。

讀者或許可以先想想看自己對於哪一方面的知識有興趣——也許是動植物、AI、宇宙、甚至是數學?——再試着尋找相關領域、所謂的「輕科普」書籍,這些書常常被冠以「零基礎」、「圖解」、「寫給任何人」等等的關鍵詞,它們的目標客群很多時候會是對該領域沒有太多儲備知識的讀者,因此會以盡量簡單、輕鬆幽默的手法來撰寫,讓讀者在得到知識的同時,兼顧娛樂性。一旦找到對的口味,我相信你就會有想要繼續深入探索的動力,這時候就可以嘗試挑戰更深入(和更厚重)的書。在科普書的世界,你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程度的書來閲讀

▌Q:請介紹你這條編輯線的選書想法與特色,介紹代表書單/系列以及推薦原因,希望這些書帶給讀者什麼樣的閱讀體驗。

臉譜的科普線選書相當多元,涵括生物、物理、數學、醫學、資訊科技等各種領域,致力培養科學素養和跨越學術的鴻溝。不過編輯選書除了持續觀察書市上的趨勢和潛在缺口、維繫社內書系的多元化之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己的喜好——像我個人而言,就非常希望有機會能多嘗試天文學和物理學類的書。

而臉譜科普線其中一個比較鮮明的特色,在於著重數學類書籍的耕耘,希望能擺脱數學予人「只有數學不會背叛你——數學不會就是不會」的刻板印象,讓也許在學制上看起來可能不擅長數學的人,也能無痛瞭解數學、發掘它也可以很有趣的一面;除了以這幾點為選書策略外,我們也有跟國內數學教育家賴以威推出「數感」書系,開發引進國內外優秀的數學科普知識、教育相關作品。這個主題我所推薦的書單,除了「數感」書系,還有:《不流淚的統計學》、《為什麼公車一次來三班?》、《翻轉微積分的28堂課》、《用數學的語言看世界》、《數學,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等一眾好書。

要説到希望我們的科普書能帶給讀者甚麼樣的閲讀體驗,所謂「知識就是力量」,固然知識很重要,可以讓我們多瞭解一點這個世界的裏裏外外,以及我們自身的裏裏外外。然而也許對很多人來説,科學的世界離我們很遠,也許很多領域的科普知識也不見得真的能運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是我自己覺得讀科普書(以及讀書)很重要的一點是——也很希望讀者們同樣能感受到這一點——它能帶給我們一種純粹的求知樂趣,一種單純因為對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有了多一點的瞭解而感到的快樂

不流淚的統計學

不流淚的統計學

為什麼公車一次來三班?

為什麼公車一次來三班?

翻轉微積分的28堂課

翻轉微積分的28堂課

用數學的語言看世界

用數學的語言看世界

數學,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

數學,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

▌Q:只有一本書的選擇的話,無論如何都希望讀者閱讀的書是哪一本!

人類大宇宙

科學和技術領域迷人的地方在於,我們永遠不知道科學家在何時會探索出更顛覆性的理論和改變世界的發明發現,所以我其實很想説,最希望讀者閲讀的一本書,永遠都是未來還沒出現的那一本!

但當然還是要給讀者推薦已經誕生於世的書,因為上面已經介紹過社內的特色好書了,因此在這裏我私心想要推薦遠流出版的《人類大宇宙》,這本書帶給我相當多的思考。首先當然它是我最喜歡的、講星空宇宙的書;但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它相當精采地表達了科普書的魅力和價值。作者藉由講述我們的祖先如何在神話、靈性、藝術、心智等層面與深空繁星緊密連繫,提醒我們科學除了理性思維和一大堆數據之外,也有着浪漫迷人或充滿人文關懷的一面。



   臉譜科普漫遊,更多出版書籍推薦  

小零件改變大世界

小零件改變大世界

五感之外的世界

五感之外的世界

未來的造物者

未來的造物者

我擁群像:栽進體內的微米宇宙

我擁群像:栽進體內的微米宇宙

悲傷的大腦

悲傷的大腦

數學是最好的人生指南

數學是最好的人生指南

欲望分子多巴胺

欲望分子多巴胺

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雞雞到底神不神?

雞雞到底神不神?

生而為人的13堂數學課

生而為人的13堂數學課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