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吳士緯/一本關於等待時間與機緣而羽化之書──導讀《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為了皇蛾,我種下一顆美麗的江某樹

──黃湘玲,《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

▌關於時間的等待

家中有兩個孩子,由於作為父親的我研究主題與生活傾心之事皆是昆蟲,自然地在外出與居家之間,與孩子們日常都脫離不了昆蟲話題。也因為我更深入的研究類群是屬於「完全變態」的蛾與蝶(鱗翅目),這類昆蟲在臺灣有超過5,000種之多,而絕多數物種在小時候用堅硬的牙齒(大顎)取食植物葉片,長大則用類似吸管的口器吸食流質養分,因此要與孩子在觀察、研究過程中成功將蛾蝶飼養到羽化,一同經歷羽化前後樣貌的「完美落差」,需要對牠們在幼蟲時期主要取食什麼植物、何處可取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或是既有知識體的延伸推敲。每天回家,孩子第一個關心的則是XX蛾、YY蝶「羽化了嗎?」

為了親眼目睹世界上最大的蛾之一 ──皇蛾的羽化,一位曾是鋼琴、插花老師的黃湘玲女士,在她半百的人生中,從旋律感、空間感以及花蓮這片動人山海之地所揉和出的底蘊,創作出《植物情人》《蘭花絮語》兩本水彩植物繪畫書籍,這些作品讓臺灣讀者優先欣賞到她典雅的自然繪畫以及堅毅的短語描寫。兩本書充分展現了植物繪畫技巧,連凋萎、虫啃、枯葉都能勾勒上色,她的作品被形容為「獨樹一格」和「無師自通」。

植物情人 The Plant lover:臺灣第一本水彩古典植物畫

植物情人 The Plant lover:臺灣第一本水彩古典植物畫

蘭花絮語 Whisper of the Orchids:臺灣第一本水彩古典蘭花畫

蘭花絮語 Whisper of the Orchids:臺灣第一本水彩古典蘭花畫

植物作為入畫的主題,擺放植株、等待綻放、保持水分等等,對於身為花藝老師的水彩繪者來說,提供了創作過程的安心與餘裕。然而,當作者的人生不經意與在地蛾蝶看對了眼、著迷上心,那對多數畫家、常人來說皆是全然不同的主題範疇。以我對作者的理解,那是她在植物繪畫到極致後,相當滑順的主題切換──與植物關聯的種種,都值得入畫。

生物演化的研究已經一定程度證實,蛾與蝶的多樣性,與被子植物(開花植物)的繁盛有關聯。如開頭所說,完全變態的牠們,於幼蟲期與成蟲期大多皆與植物緊密相依。再來,以2022年由 Robert J. Marquis 與 Suzanne Koptur 所撰寫超過600頁的巨作 Caterpillars in the Middle: Tritrophic Interactions in a Changing World(毛蟲三明治:變動世界中的三層生態交互作用,暫譯)可略知,生態系中一般處於初級消費者的蛾蝶毛毛蟲,連結了初級生產者(植物)與次級消費者(捕食性動物),甚至是寄生性天敵的緊密性。

無論是「關聯」或是「交互作用」,都是將兩件事物連結在一起。要畫包含蛾蝶的植物繪畫,偶然為之或隨意搭配即可,但要拓展成一本繪集,並以文字詳細交代蛾蝶的來源、與植物的關聯,以及飼養過程的領悟,這樣的深入創作可能連出版社老闆也始料未及。

然而,除了作者個人用時間換來的底蘊外,還需要人際的機緣,才能成就這本書。


(圖 / 《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


▌關於機緣的等待

蝶類在世界各地都是人類相對熟悉的昆蟲,華麗的翅翼、白晝的漫舞、物種的多樣性不算低,也擁有足夠的研究者鑽研,並把生物學的真,藉由眾人幻化為文學與藝術的美。在我過往的蛾蝶演講中,總會以大眾熟知的蝶類開場,請不分年齡的聽眾畫一隻蝶類、再畫一隻蛾類,並徵詢他們在過程中提取蝶蛾「記憶庫」的差別,而聽眾總是說無法直接聯想到蛾類的既定樣貌,在我接下來以投影片呈現十種常見蛾類的輪廓後,表示確實多少有印象,進而讓我用整個蛾蝶家族的尺度來重新認識「鱗翅目」。

由於蝶類僅是鱗翅目較晚近演化出的一個分支,其餘皆稱為「蛾類」的廣泛家族成員,其物種數量、外觀形態、活動行為以及與植物關聯,更多樣、更無法輕易掌握。另一方面,類群廣大的蛾類中,少數具有人類經濟關聯的類群占據了多數人的印象,例如養蠶取絲並曾納入國小課程的馴化品系家蠶、迅疾如風橫越地理區取食百種以上作物的入侵種秋行軍蟲等,基本錨定了社會中對於蛾類的印象。再者,雖有經濟的關聯,然而自古針對蛾類為主的分類學家、生態學家相對較少,或在一個國家或地理區出現的通常比蝶類者來得晚,坊間蛾類相關的科普書籍仍相當少。

作者將為之動心的蛾類繪集成書,背景其實與臺灣近十年來的一場生物多樣性的「公民科學」盛事有關。「公民科學」是指公眾參與的科學研究活動,通常由研究人員發起,特別針對需要大量數據的收集、分析或解釋,有賴公眾參與才能達成,目的在於促進社會對科學的參與和貢獻,並增進大眾對科學研究的理解和興趣。

(圖 / 《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


本書推薦人、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顏聖紘副教授將作者黃湘玲的畫風與觀察力,關聯到18世紀的博物學家、插畫家瑪麗亞.西碧拉.梅里安(Maria Sibyla Merian),身處於相對知識體系較少、資訊傳播較慢的年代,梅里安曾精細描繪南美洲北部蘇利南的昆蟲與植物關係,集結成《蘇利南昆蟲之變態》(Metamorphosis insectorum Surinamensium) 。梅里安出自藝術世家,自小即對昆蟲有興趣,在此基礎上,產出當時甚至現今都令人驚豔的作品,應是相當有脈絡的。
蘇利南昆蟲之變態

蘇利南昆蟲之變態

而本書作者黃湘玲,53歲開始作畫,稀少接觸野外生物觀察或生物學背景,卻能因公民科學活動,即facebook社團「慕光之城 – 蛾類世界」與相關網站資源,獲得高多樣性蛾蝶的大量資訊與人際協助。至今,破萬人的社群中,有至少5,000人分享過至少一張蛾類或蝶類影像,經由人力建置檔案,已累積63萬多筆資料(見於「臺灣蛾類資訊分享站」),且定期更新到「全球生物多樣性機構(GBIF)」網站上。作者在此根基上,透過觀察提問、資訊與蟲源交流、繪畫作品分享,能夠相對短時間地將趨近真實存在的「蛾蝶-植物」物種關係、不同生活史時期身處在植物體的哪個區域,以及利用植物的方式細微地被經由指點、修飾。

然而,儘管有公民社群的龐大資源,以及我身為作者忘年之友的協助,但能夠完成這本繪集,作者的堅持仍不可忽略。作者曾經向我徵詢標本作為創作素材,也在短時間內完成作品並寄回標本,然而經歷兩三回後,作者表示標本真的很美,但她希望自己飼養觀察,讓蟲體自然地停留在植物上,畫出更真實的樣貌。

在昆蟲中,有些物種就算是同一批卵,經歷幼蟲與蛹期的過程、羽化為成蟲的時間也不一致,有些個體會橫跨一兩個季節,或許有綜合的因素導致這現象,且機制尚待釐清中。當作者籌備《植物情人》一書時,即聽說蛾類相關繪集也將問世,「羽化」與「正式出版」皆需要綜合的因素促成。

2016年春季誕生的「台灣產蝶蛾圖鑑」網站,是提供蛾蝶公民科學家即時而全方位的資訊窗口,網站宗旨之一是「提昇自然愛好者對台灣產蝶蛾的美感認同,與開啟衍生多元創作的契機」,作為網站內容負責人,我欣喜與作者接觸的契機成了成就這本書的媒介之一,推薦這本「等待之書」給想要在這個快速變動世界中讓時間暫時慢下的朋友。


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 (首刷限定海報版)

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 (首刷限定海報版)

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 (電子書)

花與翼:在蛾、蝶與花葉之間的等待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管理組研究助理。台灣產蝶蛾圖鑑台虫內容負責人。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惡意是怎麼成形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無差別殺人事件發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透過文學、戲劇作品和當事人、當事人家屬的自白,我們是否有機會離真相更近一些?

573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