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諶淑婷/比起毅力,我更喜歡跟孩子聊蝸牛的生活彈性──牠們隨時都能縮回殼中保護自己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最近我在養蝸牛,不是一隻兩隻,而是十四隻,牠們來自好幾把不同的青菜,依照殼的大小,依序取名老大、老二、老三⋯⋯十四,蝸牛不像狗要外出散步,也不像貓要鏟砂,只要天天花上十幾分鐘,把牠們一一從壓克力箱裡挑出,點名無一疏漏,再洗盆子、更換新鮮葉菜數片即可。


來自好幾把不同青菜的蝸牛,就變成我家的寵物了。(照片提供 / 諶淑婷)


朋友不懂,我幹嘛不把蝸牛直接沖入排水孔,或是帶到某處草地「放生」,養蝸牛多無聊,只能看牠們慢慢爬,這種說法真是太小看蝸牛,只要細細觀察,就會發現每隻蝸牛都有自己的習性與脾氣,有些蝸牛爬得飛快,有些蝸牛慢如⋯⋯印象中的蝸牛。有些蝸牛很大膽,就算被我抓在手中,也把觸角伸得長長四處探索,有些蝸牛非常謹慎害羞,每天都在殼開口處製造一層白膜,進入「休眠狀態」。

還有蝸牛總愛玩疊疊樂,好像懶得不想自己爬,也有蝸牛總是爬到最遠的角落,獨自待著,就像《蝸牛美美想獨處》裡的情節一樣。我覺得那隻最孤僻的蝸牛,就像我的六歲女兒,她曾告訴我,有時她也像蝸牛美美一樣,只想和自己在一起。

女兒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雖然她不像哥哥那樣存在感強烈,總是吸引全家關注,但她也沒什麼獨處的機會,我們還是會留意她在做些什麼,時不時把她叫來叫去,設法找點事給她做,很怕太過忽略她,此時我才知道,原來女兒不僅不「孤單」,還偶爾想要有「孤獨」的機會。

蝸牛美美想獨處

蝸牛美美想獨處


有時候美美只想獨處,偏偏有人來打擾。(圖 / 《蝸牛美美想獨處》)


我們聽到誰想獨處,就會先入為主認為對方處於一種負面情緒,似乎要到某個歲數,才能被相信可以享受獨處、安頓自我的樂趣,但在這本書裡,無論是美美與媽媽的對話,媽媽給了她獨處的建議,但不多問;或者是美美迷路找不到家,卻發現其實離家不遠,而鬆了一口氣;最後和好朋友有時作伴、有時各做各的事,都在說明一件事,「一個人」不過是種狀態罷了,可能是心情好、也可能有點煩,想要自己一個人待著並不是壞事,能建立起「跟自己對話、感受個人情緒」的能力,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還從我的寵物蝸牛發現,《小蝸牛亨利》裡的蝸牛總是想往上爬這件事是真的!不過,亨利的命運比我的蝸牛艱辛多了,因為亨利是一隻天生腹部沒有黏液的蝸牛,所以無法附著在任何東西上,自然也無法順著牆壁、樹幹或植物的莖稈網上攀爬。作為「不正常的蝸牛」,亨利努力鍛鍊自己,加上他願意接受其他人友善的幫助,終於達成目標。

小蝸牛亨利

小蝸牛亨利


亨利也想和其他蝸牛一樣向上攀爬,但天生沒有黏液、無法附著在植物上,只能沿著地面爬行。(圖 / 《小蝸牛亨利》)


現實生活裡不只有美美,也有不少亨利呀!那些身體四肢無法靈巧活動,或是學習障礙、情緒障礙、過動等每一個特殊的孩子,從小到大就在學習如何與自己安然共處,接受自己和他人不一樣。我非常喜歡作者的安排,亨利不用成為傳統成長故事裡的英雄,他抓住了願意對自己伸出的援手,這當然也是一種珍貴能力,讓自己的成長有機會打破世俗建構的框架,無怪乎最後亨利帶頭組成的「亨利馬戲團」,看起來多元又歡樂,因為每一個人都能自在「做自己」。

沒有事情是突然發生的,每件事情都是一點一點累積而成的,我們的孩子就像書裡的亨利一樣,看起來每天只有進步一點點,有時候看起來還不進反退,但在這個炎熱夏季,一個學年結束的日子,孩子們是真的慢慢地、慢慢地變成很厲害的模樣了。

慢慢與我

慢慢與我

如果你不相信,就來看看《慢慢與我》,回想一下,孩子當年剛入學的模樣,總是覺得在學校時間過得好慢,好希望趕快回到安心的家,結果放學後,還要排路隊走去安親班或補習班⋯⋯本書取材自作者葉曼玲與女兒的生活場景,描述剛上國小一年級的女孩,在院子裡發現蝸牛,就將牠取名為「慢慢」,養在玻璃罐裡,還帶到學校,卻不小心讓蝸牛跑出去了!雖然主角是動作很慢的蝸牛,故事情節卻讓人緊張極了,幸好「慢慢」的危機順利解除,小女孩也因為這場小意外,有了認識新朋友的機會。

葉曼玲是以蝸牛的慢,呈現孩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斷被催促要「快一點」的生活,每一頁都能引發孩子共鳴。自己還看不懂黑板上的注音符號,但同學怎麼都能跟著讀出來?幼兒園的同學都有新朋友了,自己怎麼還是孤孤單單的?女兒偷偷告訴我,她也是這樣的心情,上課時常常假裝跟著點頭,假裝有聽懂,聽到孩子的心聲,又想到我每天早上的催促聲與不耐煩,不禁有點心酸⋯⋯


孩子整天被催促「快一點」,但有時候想快也沒辦法呢......(圖 / 《慢慢與我》)


幸好葉曼玲將「快/慢」做了巧妙安排,故事裡那個在學校什麼都慢的女孩,和阿嬤去爬山時,卻發現自己腳步比阿嬤快多了,但阿嬤只是微笑說:「只要走對路,慢慢走也是會到的。」是啊,各位家長,請不要忘記,在孩子蹣跚學步時,不管多慢的速度,我們都耐心牽著他們的小手陪著走,還不時給予肯定與讚美,在那一刻,我們應該都曾在內心承諾,要用最大的努力,依照他們的步伐向前,直到他們找到自己的位置與目標。

家長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蝸牛的事,可讀《蝸牛教我慢慢活》,本書作者因病必須療養,朋友送了一隻小蝸牛和他做伴。他每天看著蝸牛緩緩移動,用難以察覺的速度進食,伸出觸角探索,也不像貓狗會向人類撒嬌、需要關注,就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生活方式,作者也因此對自己的低潮處境有了不同的觀看方式。
蝸牛教我慢慢活

蝸牛教我慢慢活

蝸牛緩慢的步伐,常被比擬為要有耐心和毅力去追求目標,但我更喜歡跟孩子聊蝸牛的生活彈性,牠們隨時都能毫不猶豫的縮回殼中保護自己,面對生活不時出現的變化和挑戰,我希望孩子們能具備蝸牛的靈活性和調整能力予以應對。

雖然我們和蝸牛一樣,都背負著小小又不成比例的殼,無法掙脫、快不起來,但縮進殼裡時,我們絕不是與世隔絕,伸長觸角時,也非莽撞行事。如果你需要換個角度看世界,換種速度過生活,想學習從不同的觀點評估自己面對的各種困難與問題,就來養蝸牛吧!



(照片提供 / 諶淑婷)



作者簡介

女性主義者實在沒有力氣去呵護父權玻璃心,因為力氣要用在坦誠地接受自己。
_____
作家、生產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監事。
曾任報社記者,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育有一狗二孩三貓,
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
著有《迎向溫柔生產之路》繪本《一百萬個親親》
合著《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億萬年尺度的臺灣》《晨讀10分鐘:酷少年故事集》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國際婦女節 | 穿裙子、結婚生子才是好女人?一起看圖文帶你看她們的故事

想初步認識女性主義,但不知道如何入門?國際婦女節這天,為你精選5篇相關圖文書導讀,從今天開始慢慢了解女性主義。

124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