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栩栩/與革剌斯共舞──讀吳緯婷《三十女子微物誌》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年逾三十,時間忽爾有形。這立體感一方面來自肉身點滴變化,另一方面,則必須歸功於好事者的七嘴八舌:無論主張三十拉警報,又或宣稱三十姑娘一朵花,熟成抑或青澀,人人都樂意說上幾句。轉頭打開社群媒體,婚不婚,生不生,自Facebook、Dcard至Threads,戰場頻易,爭點卻始終如一。

一腳踏入是非地,不給點說法,休想全身而退。行路女子行至三十,交出《三十女子微物誌》,是吳緯婷身為半個過來人的階段性總整理,只不過,時間其形,常如盲人摸象,一人有一人的眼見,如何錨定座標,圈點加註?
時光流過無聲,她的辦法是以身記之,以物誌之。

三十女子微物誌

三十女子微物誌




全書由物著手,耳環、面膜、香水、指甲油……諸物雖微,卻攸關形象與偏好──一言以蔽之,是女子如何展演自我,以及人們怎樣凝視她──《觀看的方式》:「女性的身分就是由審視者與被審視者這兩個對立的自我所構成。」,約翰‧伯格這話果然不假。環佩叮噹,既鮮活描摹出女子形象,也經常串起姊妹淘間的話題和情誼;比如面膜,初相識時充作人際往來的潤滑劑,熟絡了,結伴出門小旅行,又搖身變為睡前保養時光的要角。比如乳液,這樣的例行公事一旦有了她者的飽潤與乾荒做對比,再不能視之等閒。愛美,好打扮,卻不必非得應了那句女為悅己者容;事實上,愛美或許出乎天性,但如何愛美,則往往涉及女性的社會化,於是我們讀到諸般別緻物件不僅是女子精心款待自己的方式,且進一步成為眾女子間共有的甜美語言。

好物引人流連不忍釋,由另一個角度觀之,倒也貼身無比。指尖繪彩,耳懸珠玉,物之繽紛,總得經由身體加以盛載,是以,無論如何耽於物,終究要回歸對我身的執迷。執迷,不外乎因為知其不久時,一如吳緯婷在〈彩衣〉中的感嘆:「我與好物沒有緣份。」錯失了好東西,再尋得相似的替代品不難,相較之下,此身變化才真正令人心驚,追無可追,悔無從悔。

變化至鉅者,當屬生育力的盛與衰。外表尚能仰賴妝髮穿搭稍加修飾,而生殖機能卻是實實在在一去不復返,這是何以三十於男子漢問題不大,女兒家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轉眼就要躍居高齡產婦之列,怎能不分外敏感關注?

那麼,三十女子的感情世界備受矚目便也不足為奇了。晚婚世代,婚姻不再是唯一解,網路雞湯文章不斷放送一個人也很好,相較於十年前動輒搬出敗犬、剩女大旗,顯然改變了策略,開始以肯定取代恐嚇。儘管如此,「一個人也很好」這套敘事背後仍暗藏另一套心照不宣的標準,而像她這樣,無論事業或品味都小有累積的女子,找個人組隊成家,還真要費一番辛苦。情海浮沈職場兜轉,名片發票左手遞右手收,俐落不在話下,打開Tinder,手指輕輕一掃,向左向右,自此踏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風景──類似困境,我們早在影劇、八卦或前人血淚故事中預習過千百遍,她的徬徨糾結,我們非但不陌生,無形中反而拉近了距離。而同一個局,不同人有不同解法,緯婷積極化被動為主動,張貼徵婚啟示,戀愛模式全開,簡直魅力滿點。

除了紀念這內外變動頻繁的一刻,緯婷對生命無常的感悟,想必也與死亡關連匪淺。人皆有死,三十不過初初揭開死亡面紗的一角──一邊見證周遭親友的老病,同時,自己也不可避免地踏上相仿的道路。輯三「微塵」細數父親的寵愛與管束,這兩面看似背道而馳,實則互為表裡,再對照〈提親日〉中的父,我等便恍然原來父女間也曾緘默,也曾隔閡,也曾諜對諜般見招拆招。多年之後,做父親的學會了曲線提點委婉進諫,至於女兒,也漸漸採取一種極為柔軟的方式理解承接──反抗不難,難就難在不乏硬碰硬的底氣,卻願意選擇各退一步。

即使是像這樣不怎麼愉快的記憶,如今回頭盤點,也總彷彿摻了蜜含了酸,分外感傷。父親過世後,家人們動手整理遺物,至此,我們赫然發現父親竟也有熱衷購物的一面,哎,果真虎父無犬女,愛美的緯婷活脫脫是父親翻版哪。

 

三十女子微物誌 (電子書)

三十女子微物誌 (電子書)


從我身推至彼身,在三十世代揣想尚未親歷的七十歲,這沈重的一課,無疑也是邁入中年的必修。《三十女子微物誌》是她與時間交手──不,說得更精確些,是緯婷與革剌斯(Geras)的共舞。革剌斯,希臘神話中的衰老之神,主年齡與老化,老年醫學(Geriatrics)字源便出於此。衰老雖不若疾病戲劇化,卻自有起承轉合,何況,我們都明白,老即使不等同於病,至少也是前奏或序幕。神不容討價還價,不過,早早觸及了現實,哪怕不能夠追趕或挽留什麼,到底保有一絲翩然起舞的優雅。

命運留不住的一切,她終歸留住了。在散文裡。小日子平淡安穩,有離散,也有悲歡,而散文裡物與情交織,老與病合唱,層層推進,逼視屬於三十女子的惆悵與道理。當個大人多麼不容易啊,散文卻每每將一己之艱難轉化為力量,遞給正在、或即將經歷這一切的我們,如此慷慨,如此貼心。大人世界裡,三十不過是起點,考驗一直一直來,此際,不妨讓我們跟著踮起腳尖挺直腰桿,旋轉,跳躍,且行且歌舞。回望來時路,只見光影參差游曳,舊我蛻去,一地微塵。


作者簡介

栩栩,台南人,現於醫學中心任職。詩、散文和評論散見報刊網路。曾獲周夢蝶詩獎、時報文學獎、國藝會創作補助等,著有詩集《忐忑》、散文集《肉與灰》。

喜歡花、甜點和圖書館。患有拖延症和冒牌者症候群。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二二八專題│因為不想忘記,我們用不同的方式訴說

距今76年前的二二八事件,與隨之而來的恐怖時期,許多當年被掩蓋的故事一一被出版傳播,成為人人可見的著作。有從歷史角度探討、用攝影方式記錄,或用漫畫娓娓道來,不同的媒介帶我們重回深入那個年代。

124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