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馬欣|孤獨眾生相

【馬欣專欄】選擇存在感稀缺還是當個迷因?──《夢行者保羅》

  • 字級


他盡量想活得像個有聲量的學者,但在人人明星化的焦慮年代,他成了一個不得其門而入的存在。( 圖/《夢行者保羅》劇照,車庫娛樂)

 

我發現將作品與事件當魔術方塊看,每次看就會有不同發現。
比方從人心來看那些回憶的流變,或從事件中鑽個小孔來看人性的切面,這對我來講都是生之樂趣,
它不見得會接近真相,但比較接近我人生想追的真理。
如果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說當個「合格的讀者」是重要的,那我們何妨一路當個找答案的人,
在找答案的過程中,它就是你自己的故事了。




※本文可能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老教授保羅沒有意識到他只是流行的迷因,以為可以藉此發表他多年的學說,殊不知多數爆紅者都是觀眾將「前戲」用完後的殘餘激情。現在人與物的爆紅多屬於他人自我的延伸,是一種「自戀」的無盡接龍。

似乎理所當然的,當尼可拉斯凱吉出現在大銀幕上時,你就可以感受到他的力不從心又不合時宜,且一臉納悶的成人模樣,像極了刻印在我們心中揮棒落空的查理布朗形象。而他在電影《夢行者保羅》一開始就在掃落葉,照例在他女兒的眼前扮演一個被「視而不見」的角色。

尼可拉斯凱吉在電影《夢行者保羅》中,在女兒的眼前扮演一個被「視而不見」的角色。尼可拉斯凱吉在電影《夢行者保羅》中,在女兒的眼前扮演一個被「視而不見」的角色。( 圖/《夢行者保羅》劇照,車庫娛樂)


這部片出自「A24」這近年炙手可熱的片商,的確這次又拍出了幽默、驚悚但寫實的故事,且找尼可拉斯凱吉演再合適不過。在眾明星中,他向來平凡得顯眼,連演英雄片時你都能分神看到他的額頭冒汗。他早期的名片《遠離賭城》、《蘭花賊》不只是電影好,且讓你也對這藝人的特質留下了印象,因為他總是看似「力不從心」地配合眾人,明明就很努力掩蓋這點,但就是非常尷尬。

他年輕時就有點中年感(這不是在評價他的顏質如何),而是尼可拉斯一早就有一種風中凌亂的滄桑感,那份「我在哪裡?」的尷尬感,不同於電影《白日夢冒險王》的班史提勒仍有點少年待續的靈動感,也不同於班艾佛列克常被當成「迷因圖」的過勞感。尼可拉斯凱吉賦予角色的天然尷尬,如同一有牙周病的掉牙掉進宇宙黑洞都無法被消化融入的「杵」在那裡一般。

而他在《夢行者保羅》中更將這份特質發揮到極致,雖是大學教授,也有博士學位(這角色一直提醒他人),但仍被周遭當成一個「有的沒的」的存在,有如一尷尬癌發作的迷因圖出現在各場域。他盡量想活得像個有聲量的學者,但在人人明星化的焦慮年代,他成了一個不得其門而入的存在。

在這浮誇的世界,他相當於零的存在,反而意外的明顯。那「明顯感」就像是你在排隊,前面那人專心滑手機,以致沒有好好跟上隊伍,中間空了一位置,排久了就覺得那位置很礙眼。那「位置」就很像是尼可拉斯飾演的教授保羅,可以出現在Edward Hopper城市畫中的任何一個角落,可以不被注意但明確存在。

這部電影明確的在講中年危機,的確,如今老中青三代都在「膜拜青春」的漫長風潮中(漫長到年輕人都老時,青春還是神碑,也是科技時代的大夢而非屬於任何一個人)。

中老年的存在再也不是年輪式的篤定,比較像是一個必須警醒並時時上油的齒輪,或是被升級的機器催促的零件。取得終生職但無意見領袖魅力的保羅,在電影中則像你回過頭也會忘記看到了誰的存在。像極了陳奕迅的老歌〈浮誇〉中所唱的歌詞:「似木頭、似石頭,會得到注意嗎?」

自然,中年危機不足以為這部電影加分,但它的超現實敘事才有令人莞爾的深意,爆紅與取消文化在這部電影裡被深深諷刺著。故事中保羅這個可以安插在Edward Hopper畫中任何角落的人物,突然進入了許多人的夢中,夢裡他什麼都沒幹,如任何曾有的「迷因圖」般出現。

他因為成為了「迷因」而爆紅,這爆紅一如有人將他日常做菜直播給我們、以理科高才生身分來告訴我們如何驅除蟑螂、有人慣常以5分鐘說劇一般,紅的好像是那人本尊,但也不是。我們在風靡的是一種現代化生活的光滑流程,有如打卡,消費彼此的表象來達到安心。

而教授保羅沒有意識到他只是流行的迷因,以為可以藉此發表他多年的學說,與同儕一樣成為一明星化的知識分子。殊不知多數爆紅者都是將「前戲」用完的剩餘激情,如歌唱綜藝比賽的選手必須重新改造才能脫離他人夢境。現在人與物的爆紅多屬於他人自我的延伸,是一種「自戀」的接龍。

這部電影的驚悚在於爆紅的保羅不知正活在別人的自戀裡,眾人因一開始夢見他而興奮,然而當保羅不再平凡到足以成為「迷因」時,他就成為被棄之如敝履的存在。

這好像是他從Edward Hopper所畫的「Nighthawks」咖啡廳的一幕中,走進了Edward的「西部旅館」的臥室中,成了登堂入室的侵入者,「迷因圖」不再有呆伯特的傻氣,而成為了不祥的符號。保羅的名氣從不屬於自己,只是可以隨時下架的公眾財,完成了所有人「吹風向」的自戀,而他在成為「迷因」之後也被取消了。

保羅的名氣從不屬於自己,只是可以隨時下架的公眾財,完成了所有人「吹風向」的自戀,而他在成為「迷因」之後也被取消了。保羅的名氣從不屬於自己,只是可以隨時下架的公眾財,完成了所有人「吹風向」的自戀,而他在成為「迷因」之後也被取消了。( 圖/《夢行者保羅》劇照,車庫娛樂)


這是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是很深刻的中年恐懼故事,你要隨風起舞還是寧可低調到感受所謂「無」。電影中現代中年角色都有存在感危機。而電影中的保羅總是穿著同件大衣,像是我們認識的任何中年人,他愛讀著斑馬的演化史,認為那身黑白斑紋,除非掩藏在班馬群中,不然過度顯眼。他總喃喃地講著螞蟻與動物的演化,卻沒發現人類現今的自戀潮,看似有統一風向,但其實都在自己夢中,被演算的個人夢中。無論流行取消誰還是著迷誰,都是在自己腦洞大開的夢裡,那裡沒有盡頭,如《鬥陣俱樂部》所演的一般,我們將不自覺地消費自己。

《夢行者保羅》裡面除不只一次提到斑馬的演化,也一再出現80年代前衛樂團「Talking Heads」(諷刺美國消費文化的先驅團體)。保羅就像隻斑馬,活得正常也敬業,以為可以融入群體,但當其他斑馬都沉醉在那奔馳時流線的條紋之夢裡,並排除他者地統一思考,只有他發生了時差,以為有斑紋就可以融入,然而如今這世界要虛構了才能增值,只有他被吐了出來,像是宇宙黑洞就只是打了噴嚏而已。

 

《夢行者保羅》預告

※本篇文章由作者個人創作授權刊登※


《夢行者保羅》(Dream Scenario)為2023年美國超現實主義喜劇片,由克里斯多佛·博格利編導,尼可拉斯凱吉監製,講述了一位倒楣的中年教授出現在大眾的夢中後一夜成名的故事。《夢行者保羅》2023年9月9日在多倫多國際影展上首映,2023年11月10日在美國限量放映,2023年11月22日擴大上映,這部電影獲得美國影評的正面評價,其中導演、編劇、演員表現、題材發揮尤其獲得青睞。故事靈感來自導演及凱吉的父親皆為大學教授,因此相當明白他們所承受的壓力,隨時處於擔心學生將矛頭指向你時,不知道能否保住工作的恐懼中,凱吉說:「名氣就像場賭博,贏的時候你覺得自己站在世界之顛,但當它轉為威脅,那種失落感也非常明顯,比贏的時候還讓人深刻。」兩人也將這種經驗帶進電影中,解剖現代社會中「取消文化」的出現與盛行。


作者簡介

你花最多時間的,終會變成你。

──
音樂迷、電影痴,其實背後動機為嗜讀人性。娛樂線採訪與編輯資歷二十餘年,持續觀察電影與音樂;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專欄筆耕。 曾任金曲獎流行類評審、金鐘獎評審、金馬獎評審、金音獎評審、中國時報娛樂周報十大國語流行專輯評審、海洋音樂祭評審、AMP 音樂推動者大獎評審。樂評、影評、散文書寫散見於報章雜誌如《中國時報》娛樂周報、《聯合報》、《GQ》、《幼獅文藝》,及「博客來 OKAPI」、「非常木蘭」、「書評書目」等網站,並於「鏡好聽」平台開設Podcast 節目《馬欣的療癒暗房》。
著有:散文集《看似很美,其實是壞掉的》《邊緣人手記》《階級病院》;影評集《當代寂寞考》《反派的力量》《長夜之光》、看似很美,其實是壞掉的》。

OKAPI專訪:30不立,40也很惑,人生永遠On the road!──瞿欣怡X馬欣對談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關於死亡的思考

什麼是衰老,什麼是死亡?

119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