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高中生讀什麼

古典小說改編四格漫畫的成熟期——評《蔡志忠漫畫聶隱娘》

  • 字級


蔡志忠漫畫聶隱娘

蔡志忠漫畫聶隱娘

蔡志忠漫畫聶隱娘 (電子書)

蔡志忠漫畫聶隱娘 (電子書)

我識字識得早,據說四五歲就能端起報紙看老半天,鄰人見了,取笑說小小孩兒也學大人看報的樣子,家父在旁說我不是有樣學樣,是真的在讀報紙。鄰人試問了報上內容,果然應答無礙。此事我本人已無印象,但家父至今仍津津樂道。

其實這個故事沒有那麼神——我讀的當然不是硬梆梆的社論,而是當時在報紙連載的四格漫畫。這些四格漫畫中,蔡志忠的作品佔了極重要的地位。

我對蔡志忠最早的印象是《大醉俠》、《光頭神探》等。其實這兩部作品都有其先行電影:《大醉俠》是胡金銓1966年導演的作品;《光頭神探》出自1982年香港電影《最佳拍檔》中麥嘉的形象。借了明星的名氣,這些作品果然一炮而紅,然而蔡志忠筆下的大醉俠、光頭神探故事與電影情節已無關聯,完全是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當時我每日在報紙追連載的,有《英雄好漢的本色──水滸傳》、《天下武學的殿堂──少林寺》等,甚至還追讀過《大俠黑白狗》,講得出這部漫畫足證我是老粉絲了,因為這部作品在蔡志忠的維基百科上甚至並未列出。彼時是1980年代末、90年代初,臺灣租書店流行的是日本來的盜版漫畫,如《聖鬥士星矢》、《城市獵人》、《七龍珠》等,在我家一律不准看,因為家長總認為日本漫畫「很黃很暴力」。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蔡志忠充滿人文素養,又處處透著幽默的作品,自然是爸媽放心買給我的課外讀物。

這部《蔡志忠漫畫聶隱娘》(原時報版書名《唐代傳奇──聶隱娘》)就是「古典文學」結合「四格漫畫」的作品。這幾乎是蔡志忠的「註冊商標」了。從《自然的簫聲──莊子說Ⅰ》起,他便投入轉譯中國經典的工作,後來又推出一系列作品,成為我理解道家、儒家、佛教思想的基礎,我當時甚至還只是國小生。而從《西遊記38變》起,他又將古典文學改編成四格漫畫。家父曾經捧讀著哈哈大笑之後,感慨還是四格漫畫好看,笑點密集,每四格就有一笑;連環漫畫則要好幾頁才有一處好笑。其實這番評論並不公允,四格漫畫和連環漫畫的預設目標原就不同,將他們相提並論並無意義,但也反映了家父的「漫畫觀」:人生苦短,不如多看四格漫畫笑一笑。

蔡志忠漫畫西遊記【4冊合售】

蔡志忠漫畫西遊記【4冊合售】

蔡志忠漫畫封神榜【2冊合售】

蔡志忠漫畫封神榜【2冊合售】

以四格漫畫的形式加以改編後,厚重的小說立刻變成一篇又一篇輕鬆幽默的小品(圖/《蔡志忠漫畫封神榜》內頁)以四格漫畫的形式加以改編後,傳奇小說立刻變成輕鬆幽默的小品(圖/《蔡志忠漫畫封神榜》內頁)


現在回頭重看《蔡志忠漫畫聶隱娘》,更能深刻理解家父的感慨。其實,漫畫使用固定格數來使劇情分段落,是很不自然的事情——如同我們的生活,不會固定在每個整點發生一件新事情,這種漫畫格式顯然是為了在報章雜誌連載所制訂的。然而,不同於朱德庸的《雙響炮》系列:每則(四格)漫畫之間的劇情並不連續;《蔡志忠漫畫聶隱娘》的上一則與下一則之間,仍有劇情上的相扣,一則一則的漫畫,如同一塊塊拼圖般將這一段唐代傳奇展現開來。這樣的編排比一般四格漫畫更難:又要每四格就製造一個笑點,又要兼顧整體劇情,不過這正是蔡志忠的拿手好戲。其他漫畫家的作品,如孫家裕的《孫老爹講古》、敖幼祥的《短路西遊記》,雖也是套用舊有的故事情節,穿插笑料,但絕無法如同《蔡志忠漫畫聶隱娘》笑點這麼密集。

不過,笑點密集究竟好不好,也要見仁見智。美劇《宅男行不行》,每集大約二十幾分鐘,平均每三四句臺詞就抖一個包袱,不習慣的觀眾覺得笑點太密集,造成疲乏;硬塞入太多笑點,為逗笑而搞笑。有時為了製造笑點,使得劇情稍微偏離了原始設定,但在下一集又若無其事銜接回主劇情——例如在上一集劇末,主角把到一個正妹上床,在下一集卻依舊單身。《蔡志忠漫畫聶隱娘》多少也有這樣的情況——例如女道姑在上一則漫畫拿出土製炸彈,在下一則漫畫卻又沒交待炸彈下落。

這是也不能說是缺點,這恰是蔡志忠「有連環漫畫性質的四格漫畫」的特色,全臺灣的漫畫家,就屬他將這種類型玩得最精湛。《蔡志忠漫畫聶隱娘》是他90年代中期,改編古典原著繪成「連環四格漫畫」的最後幾部作品,從中我們可以見證他漫畫風格的成熟期,以及咀嚼笑料中反映出三十年前的時事關懷。



 延伸閱讀
  

幽默版的仙界大戰——讀《蔡志忠漫畫封神榜》

《安古蘭遊記》敖幼祥:繞了一大圈,只有畫畫才是最快樂的事
儒家愛情勒、論語不合時宜,為何還讀古文?厭世國文老師:「我沒有想要說服學生啊」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沒有回頭解開那些「不知道」,苦痛會一直一直地梗在心頭,永遠無法放下。

「不是都已經補償了,還有什麼要做的嗎?」「國民黨不倒,臺灣不會好。」解嚴將近30年,卻彷彿才過去沒多久,一切都沒有論定,在臺灣提到「轉型正義」,人們的立場往往針鋒相對。另一方面,那也像是真的過了太久,久得我們只剩下鮮明的標籤,而想不起那個時代的細節。

40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