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臺灣視角的《區判》
作者:邱德亮 內容提供:麥田出版 / 2023-07-10 瀏覽次數(7035)
布赫迪厄的《區判》一書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它幾乎是衝擊二十世紀社會科學最大的經典著作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的國際社會學會(ISA),曾選定它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十部社會學著作的第六名。其影響力無遠弗屆,就筆者有限的閱讀來看,遠從中國藝術史研究者,不論資深如高居翰(James Cahills)或到權威如柯律格(Craig Clunas)都提及此書對他們研究的影響;同樣是研究中國史最近一本有關中國鴉片消費研究的著作Social life of Opium in China(Zheng Yangwen, Cambridge, 2005),作者也指出她非常重要的研究靈感來自於《區判》一書;更不用說此書在西方史學界,特別是文化史的影響。彼得.柏克(Peter Burke)在其《何謂文化史》一書中,將布赫迪厄列為影響文化史最重要的四個理論家之一,在他諸多著作中尤其以《區判》和《藝術的法則》兩本影響最劇。
同樣是他同時代的文化史學家瑟鐸(Michel de Certeau)更以他的這本著作為超越的標竿,進而發展出其他自己有關一般人消費行為的戰術研究。更不用說,近則在藝術領域,他提出一種美學稟賦的社會分析,足以挑戰康德以降的純粹美學的理論,進而迫使藝術研究者去探問藝術品生產的社會條件;在文化研究方面,尤其是消費社會的研究,此書幾乎與范伯倫(T. Veblen)的《有閒階級論》、布希亞(J. Baudrillard)的《消費社會》、瑟鐸的《日常生活實踐》並列為必讀之讀本。在社會學方面,此書已經成為社會學當代經典之一,不論此當代經典的書單如何變化,但總是不會錯過《區判》一書。尤其是文化社會學,《區判》和他的其他著作幾乎改變了原有的文化社會學樣貌,進行奠定一個新的研究典範。
於是,在此一遍階級分析無效論盛行的當下,在臺灣閱讀一本中譯的布赫迪厄的《區判: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的中譯本還有什麼意義嗎?對這本法文書出版己近五十年的著作,在英語世界的評述己經在寫蓋棺論定式的後布赫迪厄(After Bourdieu)理論,難道《區判》的閱讀只是追趕遲來五十年的中譯本?再說,其作為理論經典的邊際效益恐怕己經不再高點了,因為即使在社會科學學界,若還在教布赫迪厄的理論可能都己經有點過時了。用布赫迪厄自己話來說,在臺灣學術場域裡,這本書作為學術生產的產品,可能不再作為學術研究投資的標的,在社會科學界它不再具有象徵性威權的效應了,因為己經太普及了,連文青們都似懂非懂地炫耀著術語「文化資本」、habitus等。說它不再「新鮮」可能(對學生來說)太沉重(即使是中譯本),但在理論思考上(對學者而言)不再有刺激的新意,亦即講了太多陳腔濫調,沒有新鮮感。但,真的如此嗎?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