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日本推理的讀者,必然熟悉曾於新本格時期大放異彩的「館」系列作品:在流傳著恐怖傳說的偏鄉地區,一位瘋狂的家族宗長硬是蓋出一棟自帶功能型號的別館,同時結合傳說裡的人事物,精心營造出恐怖詭譎的居家氛圍。而這別館的功能並非僅供遊客觀光打卡,隨著個性古怪的家族成員們為奪家產而明爭暗鬥,別館裡暗藏著的某種機關/功能,也正準備炮製幾齣密室殺人的戲碼,順帶用來嘲弄無能的鄉下警察。當然,全書也少不了一名意外闖入別館的名偵探,誓為讀者揭開最終的真相。
雖說「為了完美謀殺而特地蓋棟樓」是本格派的專屬浪漫,但若原封不動移植到地狹人稠、房價又貴得離譜的台灣,這份浪漫會不會顯得太過奢華不實,反而讓本地讀者出戲呢?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殺很大
初版成書於2007年,由博識重新出版的《鎧甲館事件》,走的正是台灣少見的「館」系列設定。有別於「為殺而蓋」的陰森別館,「鎧甲館」這名字便具有雙重意義。館內陳列的眾多鎧甲,在當年的日方監督者與讀者眼中,負責扮演紅鯡魚的角色,而建物本身的特殊設計,也與十九世紀末九份、金瓜石的淘金史緊密相連,被用來作為謀殺機關更顯順理成章,讓本格派的浪漫能不違和地落地生根,順勢帶出淘金的舊日傳說與家族背景,是作者相當高竿的移植設定。
與其說,為了「完美謀殺」而特意起棟高樓,那還不如《鎧甲館事件》來個因樓設局,反而更能服人。
本書一開場便能感受到濃濃的懷舊氛圍。2006年的聖誕夜,三位主角齊聚在咖啡廳裡,閱讀彼此撰寫的紙本稿件。跟隨著主角群閱讀文稿的進度,讀者先是前往了1986年的鎧甲館,見證在宣讀遺囑當場發生的密室殺人案件,接著歷經1992年發生在台北的意外事件後,在2006年秋季又重返鎧甲館,上演第二起密室殺人案件,並由偵探揭開最後的真相。
善用時間展延空間,館內館外各自精彩
主線劇情以獨特的四部曲形式來進行敘事,甚至連敘事者都不一樣,有讀者認為這樣的架構有些跳躍,讓角色的情緒沒能跟著銜接上。但也因為這樣的特殊結構,讓本書跳脫了「館系列」慣用的暴風雨山莊套路,以「時間」來延伸場域及劇情,並讓某個與殺人動機息息相關的角色得以成長,最終搭配發生在館外的調查與死亡事件,待20年後偵探登場破案,主事件的解決變得更為圓滿合理。
當代的本格推理總喜歡玩「一翻二翻又再翻」的多重翻轉戲碼,或許對資深推理迷來說,《鎧甲館事件》的主謎團還不夠複雜燒腦,但作為推動主線劇情的懸念鉤子已算稱職,提供了沉浸式閱讀的驅動力。
最令人驚喜的,則是作者將鎧甲館與其家族關係「壓榨」得淋漓盡致,環繞衍生出多組有趣的解謎設定。諸如隱藏在洋娃娃童謠的陌生耳語、男女要角失而復得的愛情,以及穿越時空的謀殺子彈等支線中,作者都布置了相應的子謎團以及解謎後的溫情橋段,相信能夠滿足本格派的期待。
老班底各自風騷,初心版魅力依舊
本書屬於作者冷言的早期作品,曾入圍第七屆皇冠大眾小說獎前十強。故事由同名偵探冷言、退休刑警施田與未來女警梁羽冰等老班底為破案主力,讀者們在字裡行間,很能感受到作者強烈的個人風格,如各章節末的懸念破口、風趣的對白,當然還有各領風騷的性格角色等等。
博識重新出版的《鎧甲館事件》,僅對原版本進行校對與部分邏輯修整。雖然個人仍私心期待冷言能趁著重新出版進行大幅度改寫,畢竟這16年來的寫作功底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放眼至今,保有原汁原味的2007年版本,仍不失為優秀的本土本格作品。
最後再提一點:「館」系列常被詬病的地方,多是不合建築規範的前衛裝修,以及「密室並非真密室」這兩點。但若現實世界裡真有人為了謀殺而特意蓋間房子,或許該趁機為自己留條後路並做好偽裝,反而才是最合理的蓋樓工法吧!
天地無限
推理作家。曾獲多項全國性文學大獎與電視節目劇本獎。著有《第四名被害者》(Netflix影集《誰是被害者》原著)、《懸案追追追》、《達達戰爭》、《辦公室瘋雲》、《滯留結界的無辜者》、《惡念的燃點》等作品。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