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把門鎖好》作者既晴。(照片提供/ 皇冠)
眩暈的密室、悖逆的現實、魅影般的女子,還有扣人心弦的犯罪偵查、非常理的詭秘奇案、駭人驚悚的恐怖世界,以及無可預知的潛意識迷宮……既晴在2002年以《請把門鎖好》贏得「皇冠大眾小說獎」百萬首獎出道,倪匡評價此作:「寫作能力爐火純青!這篇小說不止精采,而是精采絕倫!」
本次20周年紀念全新修訂版增補11萬字,如何設計《請把門鎖好》中精采的密室、這個故事想傳達的核心為何?透過以下訪談,一同重回《請把門鎖好》的恐怖世界。
Q:您在新版序中提到本書是當時「前所未見的類型小說複合體」,所以將《請把門鎖好》稱為「類型小說」或許更為合適。請問在「前所未見」之後,您心目中「最完美」或「最理想」的類型小說為何?
A:類型小說,是一個在固定的敘事格式中尋求突破、顛覆,進而對既有的敘事格式做出重新定義的文類。也就是說,類型小說短期看起來是穩定、不變的,但長期來看,則是不停地在變化著、充滿生命力的。因此,所謂的「最完美」或「最理想」的類型小說,我認為並沒有存在一個普遍的標準,而是隨著時間持續改變著的。
對我來說,能寫的也就只有個人想追尋的目標了,姑且稱為「最理想」的故事型態,亦無不可。在經歷過長期的探索之後,我逐漸地發現了那樣的故事型態確實存在於內心之中,那就是綜合犯罪文學史各大流派的特徵,設法加以融合──本格派的「謎團」、社會派的「議題」、懸疑派的「敘事」,以及冷硬派的「觀點」。
Q:推理小說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解謎」的過程,雖然本書並非純粹的推理小說,但仍有「謎團」存在,而您的「謎感」養成可能來自日本「本格/新本格」推理的影響,可否談談本書的創作過程中,這個謎團的設計最費苦心之處為何?(當然,前提是不能爆雷)
A:「密室殺人」是解謎犯罪小說裡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謎團,設計一個「密室殺人」的謎團,並且提供一個獨創的解答,是每一個犯罪作家至少一輩子要嘗試一次的自我期許。我也不例外。在《請把門鎖好》中,犯罪現場是一個大門從裡面被一個裝滿石塊的鐵櫃堵住的密室。我喜歡以這種具備「視覺效果」的方式來呈現這間密室的銅牆鐵壁。密室愈是牢不可破,破解密室的那一刻,也就愈有戲劇性。
其實一開始設計這個密室時,我的腦中是還沒有想出解法的。一直寫到警方的調查陷入迷宮,我才告訴自己:「對,再不想個解法,我的小說也要陷入迷宮了!」不過,最花時間的,反而並不是解答本身,而是如何讓解法與故事情節的發展密接,環環相扣到極致。
Q:《請把門鎖好》最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間「密室」和那道「門」了,這道「門」猶如一種穿越的象徵,就連書名也特別強調了「把門鎖好」。可否談談這道門之於故事,也之於您的意義?
A:我認為門有一種穿梭異次元的趣味性。門遮蔽了真實,創造了我們腦中的想像。當我們站在門外,因為門的阻隔,反而讓我們更想探究門後的空間,那是一種不明所以的奇妙神祕感。這扇門,一旦加裝了鎖,讓人打不開,那麼,門後的世界就變得更引人好奇、也更予人恐懼。
相反的,當我們身處門內,由於門的保護,建立了我們的安全感。我們不必受到外界危險的侵擾。同時,在門的保護下,我們只能聽得到聲音、光影,無從全然得知外界的狀況。這一樣會創造想像。
門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物品。門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門。因此,我想它是個非常好的恐怖元素。
Q:您早期的兩部作品《魔法妄想症》和《請把門鎖好》都是用推理、魔法或超自然元素來堆砌一起「非常理」的事件,但推理與魔法其實是互相矛盾的。對您來說,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差異?或是可為互補?
A:我認為,「推理」與「魔法」都是人類為了解決問題而創造出來的。能夠以現實的手段解決的問題,就會使用「推理」,而無法用現實的手段解決的問題,則會使用「魔法」。也許可以這樣說,「魔法」為了補足人類精神世界中,理智無法觸及的層面而被發明出來的。
好比說,在《請把門鎖好》裡有一段敘述,是提到警方曾經調查一樁刑案,花費許多人力仍然無法找到被兇手藏匿的被害者屍體。於是,被害者家屬不得不求神問卜,結果真的找到屍體了。這樣的事例,其實經常發生在現實世界中。我們無法解釋這樣的超自然力是如何運作的,但它確實存在。
然而,它們各有各自的邏輯架構,各自構成一個完整的運作系統,能夠自我證明其合理性。正因為它們之於人類的功能有所差異,也構成了兩者的互補。
Q:最近常聽到,人的煩惱多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但這樣的關係若是超出了「人際」,進入了「靈異」,這樣的煩惱是否還能夠成立?或是說,您透過犯罪小說,試圖去探究一種超越人際,甚至突破人心邊界的外邊思維呢?
A:我想要在《請把門鎖好》中描寫的,其實是人類心靈層面上的孤獨。故事裡的這些角色,在生活中都是孤獨的,他們都渴求被認同、希望受到關愛。為此,他們採用了極端而激烈的手段,想證明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價值。超自然力則是一條捷徑。
然而,整個故事的謎團,是一個巨大的死亡漩渦,當他們決定行動,利用超自然力去獲得他人的關注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迫捲入漩渦之中,再也無法逃離。他們察覺後,想要找到生還的方法,但他們的一連串選擇,在外界來看,卻是不斷鋌而走險、不斷犯罪的過程,反而是愈陷愈深,不可自拔。我把這個故事視為一個關於「心靈逐漸成為荒原」的寓言故事。
Q:本書不僅榮獲「皇冠大眾小說獎」的百萬首獎,更獲得倪匡大師的極高讚譽,可否談談您和倪匡大師,或是倪匡作品的接觸經驗?
A:我是在國中時代開始接觸倪匡先生的作品的,從遠景一路讀到皇冠。衛斯理之外,我也讀原振俠、羅開、木蘭花、高斯系列,還有一些獨立成篇的恐怖、懸疑、武俠小說,幾乎能找得到的全都讀了。在我開始創作之前,作為一個讀者,我的書架上是不可能沒有倪匡先生的。
倪匡先生的作品群,對我來說像是一個人類想像力極限的巨大寶藏。儘管他的作品以科幻、冒險為主,與我的創作路線差異甚大,但我從他的作品中汲取到的不只是無窮無盡的靈感而已,更重要的是,要不斷挑戰自我,踏入從來沒有人寫過的未知疆域,這是倪匡先生帶給我的勇氣。
Q:除了倪匡大師之外,眾多文學名家皆對本書讚不絕口,甚至還成為九把刀《樓下的房客》部分靈感來源。而「密室」是本書與這部電影共同的元素,對您而言,「密室」最大的魅力為何?為什麼關於「密室」的作品可以這樣不斷地演化與增生?
A:我認為,密室的魅力來自於他的「不合理」,無法以邏輯解釋。人類的大腦是一個非常重視邏輯的器官,接收到任何情報,大腦就會開始進行情報的整理,將這些情報放在「合理」的位置,形成腦中的記憶、判斷力。這時,如果大腦遇到無法一下子直接「合理」安置的情報,它就會開始加速運作,想盡辦法進行各種排列組合,排出一個「合理」安置的結果。人類遇到想不透的事情,這件事會一直在腦中盤旋不已,就是這個原因。
在看似完全不合理的狀況下,作家能突破思考的盲點,找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讓讀者領略邏輯的趣味,於是,不斷有作家挑戰「密室殺人」謎團,提出嶄新解答,我想這就是密室的作品不斷演化、增生的原因了。
Q:2021年「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立,從一個「推理作家」到「類型作家」再到「犯罪作家」,其中的差異或您心境上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A:我認為,「推理小說」是「犯罪小說」的舊稱,因為讀者不僅想享受解謎的樂趣,更希望探究人性犯罪動機的根源,在類型文學上所產生的因應變化。我早期的作品,確實也非常重視謎團的設計、謎團的破解,這種純屬於理性思維的戲劇性。
不過,這個文類隨著時代的進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也希望可以擴大自己的寫作範圍,在作品中兼容解謎的樂趣,以及人性的探索。台灣犯罪小說的年紀還很輕,未來還有很遼闊的發展空間,我希望成為拓荒者之一。
Q:請教老師未來的寫作計畫?
A:新版《請把門鎖好》首次突破了22萬字,是我目前作品中最長的一部。在此之前,我連續寫了三本短篇集。也就是說,我已經很久沒有寫長篇了。我的系列偵探張鈞見,自從《修羅火》後也沒有新的長篇。接下來的幾年,我希望可以專心寫張鈞見的長篇新作,至少寫三本,每一本都能超過二十萬字,帶給讀者們前所未有的格局。
更多既晴作品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