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黃宗潔/牠們跋涉時間而來──讀《長頸鹿男孩》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黑色風暴席捲後,無家可歸的德州少年、在颶風中奇蹟生還的長頸鹿、有著神祕過往的動物管理員「老頭子」、開著綠色帕卡德車在後方追趕的紅髮女郎……這個組合怎麼看,都像是把好萊塢通俗電影元素不怎麼高明地拼貼在一起?然而《長頸鹿男孩》卻並非「少年PI 的陸地版」抑或「在車上的長頸鹿版」,相反地,這個以1938年的美國為背景,充滿公路電影感的小說,是一個關於人如何因緣際會和奇妙的動物相遇、相處,並且被拯救的故事。更值得留意的是,故事的起點,來自真實歷史上兩隻在颶風中倖存的長頸鹿,前往聖地牙哥動物園所經歷的漫漫長路,這份真實,讓小說多了幾分不同於「純屬虛構」的重量。

長頸鹿男孩(啟發自真實事件!《人生最後一場拍賣會》作者撼動心靈感人重磅新作)

長頸鹿男孩(啟發自真實事件!《人生最後一場拍賣會》作者撼動心靈感人重磅新作)


1938年的美國,是一個仍存在著「日落小鎮」(禁止有色人種日落後逗留)與「有色人種專用小屋」的年代;是女人穿長褲會被側目的年代;是充斥著神棍、騙子與虐待動物的巡迴馬戲團的年代;是喜歡動物的人,會被視為太軟弱的年代;當然,也是大多數人會對長頸鹿感到好奇的年代。作者琳達.洛麗奇( Lynda Rutledge ) 將小說設置在這個並不遙遠,卻已顯陌生的時空,不只讓角色們的遭遇與追求更具戲劇性,也讓原本單薄片面的新聞剪報透過想像而立體——畢竟,這兩隻在短短十二天內橫越整個美洲大陸的長頸鹿,儘管受到大量的關注與報導,但負責運送牠們的管理員查理.史密斯 ( Charley Smith ),並未留下任何第一手的文字紀錄,期間的種種周折與挑戰,遂隨著時間逐漸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洛麗奇以偵探的精神,在受託為聖地牙哥動物園整理歷史的同時,試著結合文學想像與手邊的線索,去推測與填補這段旅程的可能樣貌,例如,她找到一份倫敦勞埃德保險的電報,「這家有著幾百年歷史、以專保別人不保的項目聞名的公司,提到他們的保險範疇涵蓋了各種災難,例如洪水、龍捲風和天災」[1],這讓她揣想:除了已知的颶風和沙塵暴之外,在沒有州際公路可穿越的年代,途經某些地區時,怎麼可能不陷入風險?於是,她以文字為畫筆,將朦朧的輪廓勾勒為一張依賴資料與臆測而得出的具體路線圖[2]而當我們跟隨著主角伍迪.尼可、「老頭子」、「紅髮女」,以及長頸鹿「丫頭」、「小子」一同踏上旅程,更會發現這部小說不只是一個少年的冒險故事,洛麗奇費心描繪的小說地圖還有一層重要的意義,它補上了一塊動物園敘事中最常缺漏的拼圖:跋涉的過程。

《動物園的故事:禁錮的花園》作者湯瑪斯.法蘭屈 ( Thomas French ) 曾經感慨,遊客們永遠不會理解動物「是承受了多少東西」,才會站在一個動物園的展示區裡。畢竟多數人所熟悉的,以「快樂天堂」或「保育園地」為主旋律的動物園故事,其實都已經是這些動物各種意義上的終點站。至於「起點」,透過一些早期冒險家的著作,或如傑洛德.杜瑞爾 ( Gerald Durrell ) 大衛.艾登堡爵士 ( Sir David Attenborough ) 等博物學家有關採集動物的回憶錄,多少仍能還原當年動物交易的基本模式,但當動物被捕捉、運送上船、飄洋過海之後呢?中間的過程彷彿就被按下了快轉鍵,如同烹飪節目那些「因為時間關係」,施了魔法般突然出現的成品,過程形同不存在,一個回神,牠們/它們已經在那裡。

動物園的故事:禁錮的花園

湯瑪斯.法蘭屈作品《動物園的故事:禁錮的花園》

我鐘樓上的野獸:全球最受歡迎動物作家的動物園實習生涯【杜瑞爾野生動植物保育信託60週年紀念版】

我鐘樓上的野獸:全球最受歡迎動物作家的動物園實習生涯【杜瑞爾野生動植物保育信託60週年紀念版】

年輕自然博物學家冒險實錄:來自動物園的跨海請託(英國國寶級自然博物學家大衛.艾登堡爵士探險實錄首度中譯)

年輕自然博物學家冒險實錄:來自動物園的跨海請託(英國國寶級自然博物學家大衛.艾登堡爵士探險實錄首度中譯)

那些最困難也最漫長的,視線之外的部分,過去只有極少數的案例能被看見——如今恐怕很少人記得書中提到的那隻,在1826年由埃及送給法國,其後從馬賽步行五百英里走到巴黎的長頸鹿[3];即使是林旺,牠從緬甸叢林一路走來的艱辛,也是近年才逐漸為人所知。至於其他的動物們,多半是發生了不幸之後,才在公眾的視線中還原為「有名有姓」的個體,例如從貨車上摔落,最後傷重不治的河馬「阿河」。除了身心的壓力,動物被運送的途中,還要面臨許多不可測的風險——直到2014年,南非都還曾發生過未準確評估高度,導致長頸鹿撞到高架橋慘死的悲劇[4]洛麗奇讓我們得以去想像與感受,那些因為人類的欲望,非自願地離鄉背井的動物們,在抵達那個將圈禁牠們一生的終點之前,所承受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不過,洛麗奇並未讓這個關於「長頸鹿如何前往動物園」的故事,落入討論動物園倫理與存廢的議題中。她更在意的,顯然關乎人與動物存在本質的思考。無論是在長頸鹿奄奄一息的眼睛裡,看見和心愛母馬「如出一轍的眼神」的伍迪,抑或因為伍迪脖子上的胎記,誤以為他也是長頸鹿的旅館女孩「小蜜蜂」,無一不提醒著我們,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有相通的可能,因此牠們的逝去,也同樣值得遺憾,值得為之心碎與心痛。

從另個角度來說,《長頸鹿男孩》也是一個關於「家」的故事——儘管整本小說所有的主角都「在路上」。但如同嚮往成為攝影師,追逐著靈魂自由的紅髮女奧古斯塔那句:「不是有得住就叫家,伍迪,想待的地方才是家。」「你有想過牠們再也無法自由了嗎?」伍迪與奧古斯塔,因為各自的創傷和經歷而徘徊在無家、離家與返家的心路之上;動物的無家與離家,卻多半因人類的介入而造成:那些被巡迴馬戲團的運貨列車載著的大象和馬匹、被囚禁在簡陋沙漠小店中的熊和山獅、前往動物園的長頸鹿們,儘管命運與待遇迥異,卻同樣失去了選擇「想待的地方」的自由。小說中椋鳥群飛的奇景之所以令伍迪終身難忘,或許也正因那些椋鳥,擁有許多動物再也無法得到的,選擇自己想前往、想留駐的地方的自由。

事實上,真正在動物園裡得到平靜和「家」的歸屬感的,與其說是長頸鹿,不如說是熱愛動物的伍迪和管理員老頭子。堅持「就算是出於憐憫」,也不能親手奪走和自己一起長大的,垂死老母馬生命的伍迪,與篤定說出「就算被動物殺了,我也永遠站在動物這一邊」的老頭子,即使活在我們這個年代,也注定與主流價值格格不入。但這份對動物的心意,不只拯救了他們自己的人生,也重新定義了「家」與「家人」的意義——家,可以僅僅是一個,有動物的地方。

長頸鹿男孩(啟發自真實事件!《人生最後一場拍賣會》作者睽違重磅新作) (電子書)

長頸鹿男孩(啟發自真實事件!《人生最後一場拍賣會》作者睽違重磅新作) (電子書)

________________
[1]
《長頸鹿男孩》作者訪談

[2]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她的個人網站上查閱她在白板上畫出的路線細節。
[3] 這隻長頸鹿死於1845年,她的故事可參見琳恩・雪兒 ( Lynn Sherr ) 著,羅若蘋、蕭妃君譯,《愛上長頸鹿》,台北:皇冠,1999。
[4] 來源:中時新聞「南非運送長頸鹿 鹿頭撞高架橋慘死」。 

作者簡介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及香港當代文學、自然書寫、動物書寫、家族書寫。著有《倫理的臉:當代藝術與華文小說中的動物符號》《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本書獲書評媒體Openbook2017美好生活書獎)、《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生命倫理的建構:以台灣當代文學為例》《就算牠沒有臉》(與黃宗慧合著),其他書評與動物相關論述文字散見《鏡文化》、《鏡好聽》、《新活水》等專欄。


 延伸閱讀 

分裂的動物們:隔著冷戰鐵幕的動物園生存競賽,揭露東西柏林不為人知的半世紀常民史【柏林圍牆倒塌30週年紀念出版】

分裂的動物們:隔著冷戰鐵幕的動物園生存競賽,揭露東西柏林不為人知的半世紀常民史【柏林圍牆倒塌30週年紀念出版】

文明的野獸:從圓山動物園解讀近代臺灣動物文化史

文明的野獸:從圓山動物園解讀近代臺灣動物文化史

園長夫人:動物園的奇蹟【電影書衣典藏版】

園長夫人:動物園的奇蹟【電影書衣典藏版】

大象林旺是怎麼到動物園?:一趟2000公里的長征

大象林旺是怎麼到動物園?:一趟2000公里的長征

無神之地: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日常與無常

無神之地: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日常與無常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為什麼教主追隨者們深信不移,甚至不顧自身與他人安危?

Netflix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中講述四名韓國新興宗教領袖故事,播出後引發熱議,不僅是驚訝於這些「教主」們的行為,更多人驚訝的是──為什麼有人會相信?

114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