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小歇3分鐘3-Minute Reading

許菁芳/或許,我們所有人都是雌雄同體──讀東野圭吾《單戀》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本文將提到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東野圭吾的小說從來不令讀者失望。對於喜愛推理小說的讀者而言,每一本東野圭吾的作品都令人期待;但是,對於像是我這樣,不特別著迷於推理小說、單純喜歡聽故事的讀者而言,《單戀》恰好是一本值得再三品味的作品。因為這不只是一本懸疑推理小說,也是一趟探討性別認同的文字之旅。

單戀【完美綻放版】

單戀【完美綻放版】

《單戀》的故事量體龐大,細節細緻也複雜,起碼有三條重要的情節伏流交織。第一條軸線是懷念少年時(youth nostalgia)。小說是從帝都大美式足球社的一場同學會開始,主要人物即是球隊要角,包括四分衛哲朗、跑衛中尾,以及兩位球隊經理,美月以及理沙子。美月涉入一件殺人案件,恐有牢獄之災,所有隊友傾力相助,懷抱著照護她的心情奮力奔走,彷彿這是另一場球賽,所有人都懷抱著橄欖球奮力向前奔跑。大學社團的人際關係往往延續長久——事實上,青春時期所經歷過的事件往往是一場預告片,未來的人生只是按照當時的結構延展開來。從這個角度看來,每個人其實都沒有離開少年時的角色:四分衛始終在乎自己沒有拿下勝利,而球隊成員仍舊延續當時的忠誠、嫉妒,乃至於單方向的愛情。

第二條軸線是傳統男性與女性的鬥爭。美月之所以涉入殺人案件,是因為她在酒吧工作,看不慣跟蹤狂客人騷擾酒店同事,憤而出手,卻失手殺人。她想在自首前見老朋友最後一面,因此才現身在球隊四分衛與球隊經理好友面前。但是,已成婚的哲朗與理沙子,卻因為庇護美月而不得不面對他們的婚姻問題——理沙子的攝影師事業逐漸起飛,哲朗才發現自己原來期待妻子做個傳統的家庭主婦。為了要阻擋理沙子接下戰地攝影的工作,哲朗甚至設計讓理沙子懷孕。嫌隙漸生,拉扯甚鉅,理沙子一怒之下甚至拿掉了孩子。這些傳統性別的設定與鬥爭,是小說中眾多衝突的本質。

這也就是為什麼本書第三條故事軸線如此精采動人:所有小說人物都走上一趟非二元性別的探索之旅。美月能夠激發哲朗強烈的保護慾,不只是因為他作為四分衛有著不能掉球的執著,也因為他們少時曾經有過一夜情,哲朗依舊受美月吸引。但在這兩個層次之下,還有第三個層次的張力,源於美月的跨性別身分。美月之所以主動與哲朗上床,是因為深藏在她女性身體裡,那個「男人的美月」渴望成為像是哲朗一樣的男人。美月以性來連結、甚至索取哲朗的陽剛能量。但弔詭的是,在這個行動裡,美月其實使用的是她女性的身體來打開連結入口,因而哲朗深受吸引的是「女人的美月」,反而也接受到她的陰柔能量。

本書中所有重要人物的連結,其實都有這樣一個性別翻轉的層次。

性別翻轉的複雜性,正是《單戀》設計情節的基礎,如一顆精巧多面向的鑽石,折射出性與性別的多元樣貌。書中提出一個極好的比喻來理解人類的性別:莫比烏斯帶。紙條有兩端,把其中一端扭轉之後再將兩端黏在一起,這就成了一個莫比烏斯帶。男人與女人是莫比烏斯帶的正面與反面。

如果是普通的紙,反面永遠是反面,正面永遠是正面。正反面不會有交集。但莫比烏斯帶不一樣,以為是沿著正面一直走,結果就走到了反面。也就是說,正面與反面產生了交集。這世界上所有人都在這條莫比烏斯帶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男人、也沒有百分之百的女人,普通人有一部分是男人、其他部分是女人。跨性別者每個人的情況也都不一樣。而且每個人的莫比烏斯帶並不是一條而已。

莫比烏斯帶。(圖/pixta)


以莫比烏斯帶的概念來認識書中每一個角色,與每一段重要的關係,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主角美月擁有女性的身體,男性的認同,但二者並不互斥。事實上,男性認同與女性認同可以共存。美月的痛苦來自於她認為自己必須選邊站,而且只能、必須花費極大代價前往另外一邊。雖然也有許多人確實選擇了花費巨幅成本與代價完成性別重置,而性別重置當然是個合宜的選擇,但絕非唯一選擇。性別是一條多元的光譜,也有多種組合可能。小說透過多個人物出場介紹了各種可能性:有人的身體同時具備男性與女性的器官,有人選擇改變自己的身體,有人則維持著出生時的生理性別,但以另一個性別的樣貌示人。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單戀》其實是東野圭吾二十年前的作品,本書日文原文版發表於 2001 年。然而,小說中的情節對於今日的台灣讀者而言,卻仍然有新意、發人深省。無論是跨性別者的自我追尋,其社群與互動,乃至於非二元性別運動員的表現與經歷,都是身處 2023 年的我們可以在現代社會中實際認識到的經驗。

小說與現實相互映照,小說或許脫胎於現實,卻回頭啟發了現實。這是小說家高超之處,也是小說讀者幸運之處。

單戀【完美綻放版】 (電子書)

單戀【完美綻放版】 (電子書)



作者簡介

高雄人,作家,學術工作者。現任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級研究員,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博士,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法律碩士。中文創作著有散文集《臺北女生》《甘願綻放》《疫之生》。評論散見報導者、端傳媒、獨立評論@天下、關鍵評論網、OKAPI、Openbook。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國際婦女節 | 不只關於女性,而是不分性別皆需學習的平等尊重

國際婦女節為了紀念女性爭取平等權益而誕生,今天一起看5篇女性主義選文,透過文字回顧現代女性權益的思想反動,以及走向平權的每一步。

164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