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看完這三本書以後,對我先生說:「我想到有一群男人打炮要花這麼多心力,要經過外貌改造、研討會,有些要學魔術、讀心術、催眠術,甚至還有巫術,精通整整十四頁的術語,才能夠打到炮,你多數時候只要洗澡就好了,你真是個幸運的男人。」
《把妹達人》這系列三本書,主要是在討論作者兼主角尼爾,從上「謎男」(Mystery)的課程開始,進入到把妹達人(在書中通常稱為 PUA)的社群內,然後走訪各門派宗師,也開始創造自己的招式,有了許多多重的性伴侶,同時也與 PUA 夥伴們開啟了住在一起的好萊塢計畫後失敗。作者仍然持續透過書籍傳授把妹技巧,但後來他找到了希望可以長期交往的伴侶卻又出軌破壞了這段關係,為了能夠改變自己又進入性愛成癮的復健所,改善自己的成癮問題,也嘗試去開拓多元親密關係等不同的可能。最後,他還是找到了與伴侶和解的可能,有一個 Happy Ending。
光是這三本書的安排,就有點好萊塢約會電影的感覺,那種宅男有天找到方法得到很多女伴,但尋尋覓覓發現人最終要回歸真愛與家庭,然後用各種方法改造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然後也找到那個真的愛著「真實的自己」的另一半,最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當大辣找上我來寫這個系列的導論時,我跟他們說我會很持平地來寫這篇評論,喜歡就喜歡,批評就批評,他們說好。我覺得這是很有勇氣的行為,所以我讀得非常認真,原先,我以為自己會被其中各種不把女人當人看的招數激怒——但沒有。
讀的過程中我最常感受到的情緒是荒謬,像是看待窮人版的《比佛利嬌妻》或是TLC之類的頻道總熱愛尋找一個生活過得很悲慘的胖子展示,最後試圖改造他的肥胖跟人生。
作為一個社會學家,我知道他們現在的人生困境都有結構性的因素。但作為一個俗氣的觀眾,你還是會在心中興起一種「為什麼?為什麼你會把人生搞成這樣?」的荒謬之感。
這個荒謬之感貫穿了我的整個閱讀體驗,或許就是它壓過了我本來可能會被其中招式引起的憤怒。在這點上,不得不說,尼爾是個在章節安排上相當精妙的作者,或許在他寫作本書時同時使用了他在PUA社群所學到的與自身的寫作專長,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可能也是被他給勾住了,讓我想要跟這幾本書對話,並且覺得有趣(這大概就是作為讀者在遠端提供給作者的 IOI〔興趣指標〕)。
而我特別要提到,尼爾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章節安排,那就是,他在展現完如何巡視、運用招式得到女人之後,又會有章節描述他以及其他巡佐的內心感受,有時甚至是描述他們無力完成性行為,童年的陰影或是彼此之間流露出的怯弱。透過強弱強弱的安排,除了大幅降低讀者對於作者的惡感,同時也將作者乃至於他所描述把妹社群當中的所有角色,還原成為一個又一個的「人」。
拆解後, 還原成一個人
我上面提到各種不把女人當人看的招式確實存在,但不被當人看的不只是女人。這個社群當中的無論是型男、謎男、老爹等用書中專有名詞來講的巡佐、PUA們,他們在用這些不把女人當人看的招式把妹以前,反而都先把自己給變成了一個不是人的他者,也就是在把女人不當成人以前,他們也不把自己當成人。
首先是進入這個社群時,你就必須拋棄過去的名字,好像千尋進入湯婆婆的湯屋打工一樣,你要切換成另一個身分,拋棄過去的自己。當然,我們每個人幾乎都在人生某個時候,會對現在的自己感到厭惡,可能會想要透過學習、閱讀跟各種不同的方式,去找到不同的自我,但從尼爾成為型男的描述中,更像是與過去或是外面世界的自我產生斷裂,而去生成了另外一個屬於把妹達人社群的自己,這種感覺就像是進入監獄或精神病院這種全控機構一般,雖然沒有到那麼嚴格,但透過網路到實體社群的互相監視,這群人相互規訓,而形成了另一個功能性的自我——把妹時的人格。
這個人格看似解決了一些問題,例如將不自信的人變成自信,將不敢跟女生講話的人變成可以講話,也好像短暫解決了尼爾本身對於愛的渴求和原生家庭根源的問題,但這個人格,並沒有跟原先的那個自我產生連結,也因此最後型男(也就是尼爾)提到許多巡佐都是社交機器人,他們的反應乃至於生活的方式都不像是人類,無法回歸到那一個自我存在的世界裡。
當然或許因為這系列書是尼爾寫的,所以他是其中看起來最「人」的那一個,可即使是尼爾,他在變成型男後也不由自主地會用套路的方式去思考人際關係。看到最後,讀者會跟尼爾一起發現,他進入這個社群明明為了要交到更多女朋友,但最後卻是更常在處理跟男人之間的關係。這些把妹達人或是巡佐們,雖然都標榜自己在過往的性關係或是親密關係中處於弱勢,或是現在並非人生的巔峰時刻,你覺得他們應該會互相幫助,甚至他們很多都還有師徒關係,可是在這種「成為強勢男人」及「女性慕強」的想法下,他們反而常常成為彼此的阻礙,甚至,難以締結出把彼此當成人的關係,只能夠把對方當成是僚機或是對手,而不是朋友跟親人。
在無法與男性朋友建立起支持系統時,他們與追求到的女人的關係也無法締結對等的人和人、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係,那就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支持,所以最後不是離開,就是又回歸到個人舊有的支持系統(例如原生家庭)。在這邊我們也可以看到,尼爾無論是在第一本的最後與第三本中,他感受到情感上的支持,往往也並非來自於他藉由技巧把到的妹,或是那些陽剛領袖,而是那些在復健所等地交往共享問題的朋友、夥伴,以及對等交往付出的伴侶。
所以, 最後還是迪士尼美好結局?
尼爾最終回歸到一對一的核心家庭關係,看起來像是某種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神話。這好像有點否定他之前所教授的技巧,我很希望我可以斬釘截鐵地這麼說,但其實不是,我必須坦白說,尼爾的技巧,其實是「有用的」。
就坦白說吧,我們都希望找到一個喜歡「真實的」自己,就是我不需要去學會那些滿滿三十天的技巧,不需要學會什麼拒絕的力量,不需要先否定別人、冷落別人,不需要改變外貌,我就可以得到愛,有一個人就這樣真正地愛著我。越是不擅長社交的人,越常有這種期待,有人會翻山越嶺看到我那樸實無華的外貌下存在著美好的內在,他喜歡我,是因為我是我。
我不否認這世界上存在這種愛,但他不會自然而然地出現,你必須要先把自己放在別人面前,然後給別人挑挑揀揀,經過拒絕與否定,然後抱持了一線希望,希望那個人出現——這件事情很殘酷,對女人而言是,對男人而言也是。
在台灣這幾年PUA成為街頭搭訕、把妹課程以及在交往中使用操控手段達到目的等課程的代名詞。不好意思,就算看完這系列書籍,我也沒有想要幫PUA擊鼓伸冤的意思,畢竟從這些招式當中,就能夠看見這些招式存在著「毀了女人,讓她變得好控制」的可能性存在,包括剝奪、貶低、或是提到把女人當成動物或無生物,甚至催眠等等,在這其中可以看到控制、掌控權力,比起性慾的滿足,更常出現在PUA與他們搭訕的對象關係之中。而主控權的爭奪戰也出現在PUA們彼此,就算這些最初的把妹達人並無意創造出這種以經濟、情緒甚至催眠等方式操控及摧毀女人來建立關係的方式,也無法否認上述的手段,終將造成這樣的結果。
或許, 好好地作為一個人談戀愛?
我要擊鼓伸冤的或許是這世界對於追求者/男性的殘酷,主流的親密關係腳本賦予了男性追求的責任跟義務,把擁有伴侶作為男性衡量自我(與彼此衡量)的重點項目,結婚與生子則成為了「成功男人」的必須,親密關係不僅僅是與他人締結關係的方式,更是衡量自己是否是個足夠好的男人,是否有人會愛你。也就是說,如果男人不像這群人創造出「另一個自我」,而是以那個真實的自我上陣,真實的他或許要經歷無數次對於自我的否定跟挫敗。
可是,在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家庭與學校教育下,當代男性缺少了面對傷痛跟失敗的情緒教育,礙於社會慣例他們難以相互安慰,社會唯一許可男性可以表露出柔弱之時,又是只有在面對母親跟戀愛對象的時候。最後,他們必須要先被傷害,成為一個不是人的人,才能夠抵達那個能夠容納自己情緒的奶與蜜之地(——也就是真愛著他們的女人),但這時他們已經不再是自己,又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把那個與自己疏離的自我,調整回自己,才能夠好好地與對等的人建立起親密關係。
這三本書所描寫的,在我心中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歷程。所以我不會說請大家都不要來看這本書,其實相反,我覺得無論男女都滿適合把這三本書看完的,去看到當代社會對於戀愛的想像對於男人有多麼的殘酷,以至他們必須要先創造另外一個疏離的自我,才能得到一點有人喜歡自己的可能。然後,讓我們回頭想,有沒有那個可能,我們——無論男女——都可以好好地作為一個平等的、有思想的「人」互相戀愛呢?
蔡宜文
七年級,清大社會所畢,前上班族,現為家庭主婦、自宅警備員、自由作家。研究興趣為親密關係、情感教育。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