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將記憶轉移之後仍是同一個靈魂嗎?──專訪科幻小說「末世三部曲」作者張草

  • 字級


馬來西亞小說家張草最新長篇小說作品「末世三部曲」。(圖/皇冠出版提供)


馬來西亞小說家張草以《北京滅亡》榮獲第三屆「皇冠大眾小說獎」首獎,並與續作《諸神滅亡》、《明日滅亡》構成「滅亡三部曲」,堪稱華文科幻的經典之作,而今「滅亡三部曲」的續集「末世三部曲」《大圍牆記》《大廢墟記》、《大冰原記》陸續問世,以構思20年的龐大縝密設定,講述由一個封閉小村展開的詭譎科幻大作。
張草透過「末世三部曲」想談論的議題有哪些?各種設定有哪些特殊意義?
以下是張草的訪談內容。

大圍牆記:末世三部曲(1) 【限量親筆簽名書】

大圍牆記:末世三部曲(1) 【限量親筆簽名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皇冠文化 │ A=張草


Q:您曾提過,小說創作時有個困擾,就是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生死觀。由於「末世三部曲」的故事背景是建構在虛構的世界中,請問您如何構築本系列的生死觀呢?也想請您簡單聊聊「末世三部曲」系列中的生死哲學。

A天堂地獄並非普世觀念,世界上大部分原住民相信死後會到某個地方跟祖先在一起。故事中有各個族群,唯一詳細述說的只有天縫的生死觀,由於他們住在地底世界,不知道外界的存在,因此可望而不可及的天縫就是通往外界=祖先之地的唯一出口,只有死後靈魂才能飛升通過,所以天縫中並不稱死亡而稱「蛻殼」。不過這些都是為了方便管理而建構出來的神話,目的就是讓族人沒有離開的念頭。

三部曲中多處討論生死,例如量子電腦的智慧是否具有靈魂?將記憶轉移之後仍是同一個靈魂嗎?如何是量子電腦的死亡和中陰的界限?它/他們也是能夠輪迴的生命嗎?


Q:種族與繁衍,不論在前作「滅亡三部曲」還是「末世三部曲」中,都是相當重要的議題。想請您聊聊在「末世三部曲」中,種族與繁衍所代表的意義。

A在歷史閱讀中,漸漸體會到「種族」是個假議題,種族究竟是代表同一片土地或是相同血緣的人呢?事實上邊界模糊,末世三部曲試圖帶出這個議題,例如百越國俘虜他族,迫他們成為同一國人,但蓬萊國卻界限分明,天縫之下其實血緣複雜,但全部視為同一族人。在前作滅亡三部曲中,地球聯邦試圖以「大融合」消除「人種」的分界,最終發覺沒有意義,於是建立各個不同特色的禁區,在文明滅亡後任其生存競爭,以保持人類(而非種族)的存續能力。

「末世三部曲」前作「滅亡三部曲」

北京滅亡

北京滅亡

諸神滅亡

諸神滅亡

明日滅亡

明日滅亡


Q:您在小說中常提到「高次元空間」,尤其是在「滅亡三部曲」和
《f(X)=殺人程序》中。能否聊聊「高次元空間」的概念?以及您為何在作品中經常提到「高次元空間」呢?同時想請問,讀者是否也會在「末世三部曲」讀到類似的概念?

A許多看起來離奇的現像,其實放在高次元就很好解釋了,比如紙(二次元)上的兩個點,折起來就能重疊兩點,而我們的三次元世界,如果能夠在高次元折疊起來,對三次元的我們而言就是空間跳躍的現象。高次元的時間類似空間,在高次元隨意移動就是時間旅行《明日滅亡》中有兩張臉的主角,原來是在高次元沒有把臉好好翻轉出來,所謂觀音菩薩三十三相,能因應不同人顯現不同身相,應該就是這麼回事。《華嚴經》還提到高次元空間的「小中現大,大中現小」有趣現象。以上概念我都盡情利用在《末世三部曲》中。問題只在,三次元的生物如何利用高次元?首先必須擺脫三次元的束縛,唯一辦法惟有破除「心」的自限,因為感知的是心。

f(x)=殺人程序

f(x)=殺人程序


Q:前作「滅亡三部曲」不僅榮獲「皇冠大眾小說獎」百萬首獎,更獲得倪匡大師的極高讚譽。您曾提到,1626年明朝北京城大爆炸事件,曾經也是倪匡大師想寫的題目,但先被您寫出來了。可否談談您和倪匡大師的接觸經驗?

A因為小說獎的因緣,曾兩度赴港拜訪倪老,第一次是他剛回港幾年,只有我和他兩人在家,天南地北,相談甚歡,倪老還說可惜沒錄下談話(他記得先前李嗣涔教授在舊金山拜訪時有錄音,經我整理後刊於皇冠雜誌)。第二次拜訪同時有好幾人,沒聊到多少,乃一大遺憾。


Q:從「滅亡三部曲」到「末世三部曲」,六本書的「目錄」都有一種特定的規律,請問其中是否存在什麼特殊的意涵?

A最主要是每部都有六十四段,相應周易六十四卦。易卦有趣的是,第六十三卦「既濟」=已經完成了,最後一卦卻是「未濟」=尚未完成,表示故事結束之後又有開始,其實永遠說不完的。


Q:在閱讀「末世三部曲」時,總有些經典科幻小說或科幻電影的聯想出現,例如《大圍牆記》中失控的禁區電腦「巴蜀」,就讓人想到《2001太空漫遊》裡的「HAL」;《大廢墟記》裡鐵臂駕駑的飛蜥,就好似《冰與火之歌》裡龍族騎乘的火龍;《大冰原記》裡出現的「冰蟲刀」,彷彿是 Jon Snow 手握的「瓦雷利亞鋼劍」,還有「巨卵」與「送行者」也讓人聯想到「異形」。想請問您對科幻小說與電影的接觸為何?

A小時候,我的家鄉自嘲文化沙漠,書店很難買到書,但有很好的州立圖書館,中學也有良好規畫的圖書館,收藏了很多科幻作品,成了我的精神寶庫,爸爸愛租錄影帶,因此看了不少科幻片,到台灣唸書後,為了觀賞《2001年太空漫遊》,特地加入國家電影資料館會員,在他們的影視室觀看不准回帶的錄影帶。當時艱難的資源,沒想到現在如此輕易獲得,好科幻啊。

2001 太空漫遊(特別版) 三碟限定版 (UHD+2BD)(2001: A Space Odyssey (S.E.)UHD+BD+Bonus 3 Disc)

2001 太空漫遊(特別版) 三碟限定版 (UHD+2BD)(2001: A Space Odyssey (S.E.)UHD+BD+Bonus 3 Disc)


Q:承上,您最喜歡的科幻小說與電影作品是?為什麼?

A沒有最喜歡的,因為各有特色,能列出一長串名單,不過有一部小時候偶爾在電視上看過的《攔截時空禁區》(Logan's Run(1976),一直沒機會再看呢。


Q:記得曾在您的訪談中讀過,您的作品似乎較少「愛情」的元素,但在「末世三部曲」中則有很明確的愛情線(鐵臂、白眼魚、蠻娘),想請問這樣的轉變或啟發所從何來?

A我一直認為我是個很理性的人,心理上抗拒寫不理性的愛情,後來才發現原來周圍很多人覺得我是個感性的人,才發現我誤解自己了。事實上曾在學校指導了多年的合唱團,都很強調歌曲的感情詮釋,只能說最無法搞懂自己的人還是自己吧。


Q:「末世三部曲」特別設計了12款Logo,除了各有含意之外,並都以「圓框」呈現,用意為何?可否跟我們談談這12款Logo的發想。

A其實早在開始寫本故事時,就已經設計了幾個logo,原本是想代表故事中各個不同的群體,後來都使用圓框的意義是用來代表各種各樣的圍牆,不只是實體的圍牆,還有各種規範的圍牆、心理的圍牆、情感的圍牆。圍牆代表了自限,英雄就是突破自限的旅程。

張草為「末世三部曲」設計了多款Logo,象徵故事中不同群體與圍牆概念。
由左至右分別為「天縫」「蓬萊國」「奧米加」「黑毛鬼」。
(Logo繪者/米署,圖片提供/皇冠)


Q:請教您未來的寫作計畫?是否有感興趣但尚未嘗試過的題材呢?

A未來有好幾個寫作計畫,都在準備中,有些點子很久了,但還沒有足夠史料和研究來支持,比如戰國前各國的巫師樣貌,近年才漸見曙光,所以是該動筆了。


《大圍牆記:末世三部曲①》BV

大圍牆記:末世三部曲(1)

大圍牆記:末世三部曲(1)

大圍牆記:末世三部曲(1) (電子書)

大圍牆記:末世三部曲(1) (電子書)

大廢墟記:末世三部曲(2)

大廢墟記:末世三部曲(2)




延伸閱讀

更多張草作品

雙城

雙城

雲空行(壹)

雲空行(壹)

孛星誌

孛星誌

蜀道難 (電子書)

蜀道難 (電子書)

庖人誌 (電子書)

庖人誌 (電子書)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關於死亡的思考

什麼是衰老,什麼是死亡?

118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