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異界博物誌》介紹眾多異界相關文化習俗。(圖/《日本異界博物誌》內頁)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認為人世之外還有一片廣闊的黑暗世界,並稱其為「異界」。
作為「博物誌」,本作極廣泛地介紹日本從生活到文化歷史中各種由異界概念誕生的傳統與習俗。人們相信自己生活的世界之外有另一個世界,而這兩個世界之間有著界線,因而衍生出各種規則,防止人們不小心越界,又或是主動設下界限保護自己。前者像是在通道綁上注連繩(稻草織成的繩子),後者則例如護身符。
五芒星與九字文相傳都有驅魔效果,海女會將兩個符號繡在頭巾上,稱為セーマン
ドーマン,陰陽師安倍晴明的神社代表符號也是五芒星。(圖/wiki)
也因為界限的形式不限於空間與時間,形式之廣泛,也成為創作時的極佳元素,無論是十字路口、橋、門、方位,甚至傍晚時分,一個不小心你就可能越界,而進入異界之後的未知,總能輕易帶給人恐懼,仔細一想許多影視都有過此類設定,好比《神隱少女》千尋穿過隧道進入的異世界、《今際之國》主角三人躲進廁所出來後進入死亡遊戲,又或是台灣恐怖片《咒》裡,「打鬼特工隊」成員無視警告穿越往佛母所在山洞的結界,招來一系列詛咒。
除了各種驚悚片設定的文化背景之外,針對日常生活習俗也多有闡述──家宅浴廁不會規劃在鬼門所在的東北方,榻榻米的線不能踩踏;正月擺飾的鏡餅隱含人們對強大靈力的信仰,打勾勾手勢搖晃的動作與用來取悅神的「魂振」儀式相關……現代「儀式感」一詞泛指生活中讓心情轉換的流程,但在本書脈絡下,儀式起初最重要的功能是趨利避害,隨著時間演化融入生活,現代人不見得知道每個習俗的原因,而本書補足了這塊的缺失。
比起文化研究史書,本書更像淺談各種異界知識的雜誌,主題包山包海,但都淺嚐即止,讀來毫無負擔,作為主文的補充欄位有不同的豆知識,喜歡冷知識的人讀來樂趣無窮。正因書中描述的人與異界距離是如此貼近──每天的傍晚都是逢魔時刻,十字路口容易棲息魔物,每座橋都可能是兩界之間的連結,看完反而能夠放下恐懼之心,只要對各種儀式習俗的限制抱持尊重的心態,不管另一個世界存不存在,都能安然無恙,永保安康。
延伸閱讀
- 《日本妖怪100抄》戶田一康:妖怪像是小時候的朋友
- 庇護歷史暗面的,或許正是「歹咪啊」啊!關於《蛇郎君》《水鬼》《魔神仔》的一點遐想
- 無縫接軌「鄉野怪談」與「本格推理」,三津田信三脫穎而出的寫作祕笈──讀《如魔偶攜來之物》
- 【輕文學連線⚡⚡】亡靈的業障重啊──怪談裡的土地歷史關懷:讀小野不由美《惡靈系列》、《殘穢》與《營繕師異譚》
- 穿越異世界成為勇者?太宰治:「還是讓我死了吧。」──漫畫《異世界失格》
#OKAPI 選書推薦 單元每週五為你選一本可能趣味、可能惡搞、可能美美、可能你會很喜歡的書,記得每週五回來逛逛(每天都來逛更好)。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