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不是《超速學習》的重點,而是用怎樣的方法來學習可以達到最大的效果。(圖/pixta圖庫)
《超速學習》是一本講學習的書(不然呢),封面上作者自稱一個月學會素描、一年學會四種語言,以及完成MIT的四年課程,這些聽起來互不相干但都很了不起的成就,讓人心生嚮往,是否閱讀本書之後就能跟作者一樣,能夠快速地學會你想學的東西呢?
當然是不會的,怎麼可能。《超速學習》的原文書名Ultralearning,直翻的話應該是「超學習」,沒有速,「快速」根本不是本書的重點,而是用怎樣的方法來學習可以達到最大的效果,當然翻譯並沒有翻錯,因為達到最大效果的學習可能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但是如果抱持著快速精通一項技藝的心態,來看本書的學習法,可能要失望了。歐幾里德都說幾何學內無帝王之路了,若是抱持著想走捷徑的方法來打開這本書,會發現沒有捷徑,只有方法。
本書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在學習之前我們要先學習「學習」本身,書中提到關於記憶、練習、回饋,都是很有意義的篇章,《超速學習》這個中文書名的背後邏輯,則是我認為真正有趣的地方。
我們在想辦法銷售一本書或一個觀點的時候,總是先預測讀者或觀眾想要什麼,在這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大家都在爭搶那為數不多又稍縱即逝的注意力,因此「超速學習」四字很有它的吸引力,誰不想學東西比別人快呢?花費短時間習得一項技能,是(有上進心)的大家都想要的,先被開頭吸引進來,就比較容易讓人往下讀。
但這書名吸引人,卻也並不能精準地傳達本書意旨,本書講的是更有意義,更深入的學習方法,這世界上做任何事都有需要學習的方法,就連學習也不例外,但書的寫作卻也有其固定模式可循,往往是從一個成功故事帶領,接著才談及那一章想要談的重點。
九個學習的重點,從先畫出重點的後設學習、專注投入的專心致志,走最短的路的直截了當、不斷練習的反覆操練,用測驗學習的提取記憶,聽取建言的意見回饋,提升記憶資訊能力的保留記憶、理解新事物的培養直覺,乃至突破舒適圈的勇於實驗,都是很好的建議。
例如學會語言,就可以運用書中的九種學習方法,其實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放到那個語言的環境裡去,規定自己不能使用母語,自然在幾個月之內就能小有成就,但越讀這本書越產生一種疑問,所謂的「學會」,到底怎樣是「會」,會跟人閒聊會點餐也是會,能夠用該種語言寫出文學作品或溝通深入議題,發現語言的規則與美麗,也還屬於「會」的範疇。
因此,本書的結尾非常動人,達成短期目標其實是開啟新的可能性,這點倒是接上了學習的真諦,學習的成果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會持續發現更多值得探索深究的地方,學海無涯,本書給的就是一個在其中航行的指南針。
※本篇文章由作者個人創作授權刊登※
專欄每週更新!按下方作者追蹤按鈕(須登入),更新通知不漏讀!
00.有用和無用的閱讀
01.華麗精緻,又帶有一種不得罪人的口味──讀《紅房子》
02.為什麼不該用溫水煮青蛙?──讀《逆思維》
03.書寫記憶與失去──讀《馴羊記》想起《蘭花賊》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