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鐘穎/心理學,才是改善社會的終極工具──讀亞倫.貝克《忿恨的囚徒》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忿恨的囚徒》這本書早該面市了!

亞倫.貝克(Aaron T. Beck)認知行為療法的創始人,是他首先注意到人在強烈情緒出現之前,會有一連串如連續點火般綿密的「自動化思考」出現。它介於意識與無意識的交界,病人在進行「自由聯想」時很容易略過不談。

但貝克卻觀察到了病人微妙的表情變化,斷定有什麼念頭在病人的腦海中掠過,但卻沒有被清楚覺知到。這個位於前意識(preconscious)的自動化思考,後來就成為貝克創建新學派的重要基礎。

忿恨的囚徒:憤怒、敵意與暴力從何而來?

忿恨的囚徒:憤怒、敵意與暴力從何而來?

亞倫.貝克與心理學家女兒茱蒂絲·S·貝克談認知行為治療


熟悉心理諮商的朋友們肯定很清楚貝克醫師是如何針對自動化思考做治療的。但我今天要談的不是這個,而是他對暴力行為的進一步發現,不論是種族歧視、戰爭殺人、家暴行為都一樣,當我們想要重創或傷害一個人時,我們往往會出現將對方從「人」貶低為「物」的自動化思考。

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出現,「那個人是垃圾、廢物、畜生」、「他是個壞孩子」、或「她是個賤女人」,注意這樣的用詞,因為它繞開了人的同理反應與情感連結,只要對方不是「人」,或不是個跟我具有同等地位的人(因為他很壞、很賤),那他就不是我的同類,因此我就擁有可以打他、傷害他、乃至殺死他的正當理由。

你覺得很熟悉嗎?

沒錯,這正是我們在許多網路論壇中看見的,不同黨派立場的支持者常用的語言。將討厭的對象稱為「牠」,認定敵對陣營的支持者道德低下,塔綠班喜韓兒、老藍男、綠蛆,這些用語你聽過嗎?

我們用這種語言貶損對方的人格,然後取得了暴力的前提。這些語言會激起更多的仇恨,從而使暴力以不同的形式橫流,狠狠撕裂這個社會。

事實上,注意到這件事的並不只有貝克醫師。還有著名的心理學家佛洛姆,他在研究人類的暴力行為時就已經指出來,戰爭的時候,所有政府都會灌輸人民一個思想:敵人不是人。若不如此,你無法喚醒人們心中的弒殺性。

(1900-1980)

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圖/wiki ©Arturo Espinosa

人類破壞性的剖析:心理學大師佛洛姆對人性最全面的探索與總結

人類破壞性的剖析:心理學大師佛洛姆對人性最全面的探索與總結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他們是德國佬、日本鬼子、中國豬、灣灣。他們無論是文化還是人種都是低下的,他們跟我們不同類,他們本身就不是人。只有透過這樣的宣傳,才能讓一線的士兵勇敢地向對方開槍。

前陣子很紅的一本書《人慈》,裡面有更多這樣的精確描述,它充分說明了人天生有愛護同類的本性。因此戰爭與暴力其實是不常見的,除非……沒錯,就是除非,除非你在心裡能接受對方根本不具備人格,對方是低劣的物種或生命。你才可說服自己對他暴力相向。

【博客來獨家燙箔書衣】人慈: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博客來獨家燙箔書衣】人慈: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將意見不同的人視為「非人」的傾向,隨著網路匿名性的興起而開始增加,我們都曾目睹或甚至經驗、乃至使用過這樣的言語「暴力」。這些言語暴力的背後都藏匿著將對方「非人化」的衝動,一方面將對方犯的錯歸因於惡意及性格缺陷(而非情境使然或疏忽),一方面合理化自己的暴力行為。

正如貝克所言,這類自動化思考總是伴隨著強烈情緒發生,又如佛洛姆所說,這切斷了個人與他人的一切情感聯繫。人性向著同類,但人性也積極地排擠異類。

和動物不一樣,牠們可以藉由氣味來判定眼前的動物是否跟我同類。但人類在這方面的本能早已退化,我們往往是透過「心智」來進行理解的。這也正是我開頭就說這本書早該面市的原因。

不去理解、研究我們的心智,我們就會成為「忿恨的囚徒」!

這麼說來,自我瞭解豈不是止息紛爭與暴力的最佳方法嗎?而這本書豈不是讓我們能理解心中之惡,乃至促使臺灣社會成為成熟公民社會的有力工具嗎?

我屢次說,改善社會的終極工具不是法律與政治,而是心理學。如果不能改善個人,社會不可能有整體的提升。

我們不只是環境中的人,更是在歷史過程中創造自己的人。易言之,我們不是被動的,在形塑自己與環境的過程中,我們也保持著主動。而《忿恨的囚徒》就指出了這一點。

這本書我們等太久了,人的潛能若想充分發展,我們就需要深度探索自己的心靈。貝克醫師用他驚人的觀察力揭露了我們心智與情緒的運作,止息暴力,就從翻開《忿恨的囚徒》開始!

忿恨的囚徒:憤怒、敵意與暴力從何而來? (電子書)

忿恨的囚徒:憤怒、敵意與暴力從何而來?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輔系/歷史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輔所諮商碩士
諮商心理師/高中輔導主任
雙寶爸。困頓於生死,未脫於輪迴。沉浸在書本與思考裡,以追求真知與開悟為目標。
對世上的學問都敞開心胸,在粉專「愛智者書窩」裡漸次介紹跟人類靈魂有關的所有學問。
座右銘是「理解黑暗,心存光明」。著有《故事裡的心理學》《傳說裡的心理學》。

 延伸閱讀 

逆轉恨意:洞察仇恨的源頭,讓善意與惡念開始對話

逆轉恨意:洞察仇恨的源頭,讓善意與惡念開始對話

失控的蔑視性社會:當塔綠班、藍蛆、4%仔成為我們面對異己的暴力語言,該如何找回理性的對話可能?

失控的蔑視性社會:當塔綠班、藍蛆、4%仔成為我們面對異己的暴力語言,該如何找回理性的對話可能?

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從日常的藐視到平庸的邪惡,當仇恨斷開群體連結、造成文明失序時,我們該如何找回多元共存的力量?

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從日常的藐視到平庸的邪惡,當仇恨斷開群體連結、造成文明失序時,我們該如何找回多元共存的力量?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4 春節特企 | 過年面對親戚壓力山大?這些文章帶你掙開束縛不被親情綑綁。

一年一度家人好不容易團聚,我卻感到壓力山大?OKAPI精選5篇文章帶你調適心態,沉穩應對家庭關係。

7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