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路徑列表
搜尋結果SEARCH RESULTS
心理學相關文章 Related Stories (100則)
-
\ 本月大人物 / 我在兩個彼此不認識的文化交集裡長大──專訪《誰能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朴世光
內容提供:遠流出版 /2025-02-26 瀏覽次數(2662)
其實,在意別人眼光不是你的錯,你可以放心的在意,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正常經驗,也具有正向的意義。只是,在您體認到它的正向價值之前,如何先好好面對波動的情緒,減少心理內耗,而不讓自...
-
作家專業書評 劉芷妤/如果有一本書能接住我──讀《真相與修復》
作者:劉芷妤 內容提供:左岸文化 /2025-02-06 瀏覽次數(3088)
原來這就是被書拯救的感覺,我那時想著。 雖然不是第一次讀書讀得淚流不止,但可能是我人生第一次,在宛如無盡墜落的自我懷疑之中,被一本書及時地穩穩接住。 事情該從哪裡說起呢? 前些...
-
作家專業書評 鐘穎(愛智者)/失落的男孩社會與英雄意識的誕生──榮格觀點中的《巧克力戰爭》
作者:鐘穎 內容提供:遠流出版 /2024-08-28 瀏覽次數(3265)
被譽為「以一人之力撼動整個文學界」的作家羅柏.寇米耶,是美國文學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作家之一,1974年他根據兒子彼得拒絕賣巧克力所引發靈感,寫下《巧克力戰爭》,而成為探討校園黑幫與同...
-
作家專業書評 海苔熊/我的心理治療師到底在想什麼?你的每個問題背後,都藏著關於自己的祕密
作者:海苔熊 內容提供:三采文化 /2024-08-27 瀏覽次數(3026)
這本書從一個「看起來沒什麼問題」的個案開始,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切角。有時候你越是要努力強調沒有問題的地方,底下藏污納垢的問題越大,正是因為要把它打開來太痛苦了,所以你選擇用逃避...
-
作家專業書評 諶淑婷/究竟是什麼力量使人「不正常」?──讀暢銷70年的心理恐怖經典《壞種》
作者:諶淑婷 內容提供:漫遊者文化 /2024-08-09 瀏覽次數(1948)
孩子成長過程就是從破壞出發,撕碎書本、咬爛東西、砸壞物品,再經由後天的各種失敗與不堪中,學習到世間規則,必須拋下以自我為利益中心的天性,懂得分辨「想做」與「該做」,才能活下去;...
-
作家專業書評 為了照顧家人,你願意演一場大龍鳳嗎?──讀《他不知道他病了:協助精神障礙者接受治療》
作者:蘇俊濠 內容提供:心靈工坊 /2024-06-26 瀏覽次數(2436)
生病就去看病,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但如果家屬有精神障礙卻從不認為自己生病,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我有一位朋友,安妮,她的母親多年前逐漸出現被害妄想的症狀,如害怕政府特工的遠程輻射...
-
作家專業書評 李金蓮 / 精神科醫師抉擇時刻的思索筆記──讀《每個人都是精神官能症》
作者:李金蓮 內容提供:遠流出版 /2024-06-24 瀏覽次數(3980)
作者經由精神疾病的類型,從中體悟到「每個人都是精神官能症」。雖然是患者,但是相處久了,這些患者,「逐漸跟我生活中其他認識的、不是患者的人,其實沒有太多差別」。
-
不讀不知道! 彭仁郁/愛與痛的孿生本體論──牛津非常短講《愛》與《痛》
作者:彭仁郁 內容提供:左岸文化 /2024-04-08 瀏覽次數(4163)
愛與痛,被預設為人們終其一生苦苦追尋或奮力逃離的正反兩極。無論是有愛、缺愛,受著苦痛折磨,或成功離苦得樂,人們以全副身心靈沉浸其中,最識箇中滋味的,莫屬身處愛戀天堂或跌落苦痛地...
-
作家專業書評 風俗產業是最赤裸地用「天賦」來評斷人類價值的場合──讀鈴木涼美《資優》
作者:喬齊安 內容提供:尖端出版 /2024-03-11 瀏覽次數(5390)
《資優》可列入近年廣為流行的「毒親」文學。「我」存在著母親將自己的理想、或未實現的夢想轉嫁在女兒身上的狀況。這種透過女兒來實踐自我實現的行為是「有毒的」,卻也很合適使用在私小說...
-
高中生讀什麼 千萬別與心理學相見恨晚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讀《學校沒教的心理課》
內容提供:親子天下 作者:陳志恆 /2024-03-07 瀏覽次數(2899)
許多接觸過心理學的人,都會大嘆相見恨晚。原來,生活中處處暗藏心理學,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可以解決人生大半困擾。可惜學校並沒有教這些,我希望孩子們可以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讓心理學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