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盛浩偉/第十三人寫下的信──關於井上廈,與《十二個人的信》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井上廈老師尊鑒

井上老師您好,初次打擾,冒昧寄信還請海涵。會提筆寫這封信,是因為您的作品終於有了中譯版,實在是可喜可賀。像您這種大師級的作家,台灣讀者居然遲至今日才有幸目睹,實在是我們的損失,希望在《十二個人的信》之後,能陸陸續續讀到您更多作品的中譯。除此之外,另一個提筆的理由,則是想要向您坦白:其實我早就聽過您的大名、讀過大作了。我甚至清清楚楚記得您過世的年份,二○一○。距今已經十二年了。

那時我正就讀大學,念的是日文系。日文系有個傳統,畢業以前,得要製作一齣畢業公演,展示就學期間聽說讀寫的教育成果。您的劇作《闇夜之花》(闇に咲く花)因此被搬上了舞台,我也才因此首次接觸您的著作。您會好奇我擔任了什麼角色嗎?不,演出者並不是我這一屆,而是大我一屆的學長姊們,公演時間為二○○九年,也就是您過世的前一年。正是因此,我才會記得這麼清楚,也才開始遍讀您的作品。

十二個人的信

十二個人的信

闇に咲く花

(噢,別問我們這一屆後來演了什麼。像您這麼具有左翼和平反戰精神、厭惡軍國主義的作家,要是知道我們演的正是大右翼三島由紀夫的《鹿鳴館》,應該會想立刻撕碎這封信吧。)

從前的我日文還不夠純熟,因此鬧出些蠢事。例如您的大名,「廈」通常不寫漢字,而寫成「ひさし」(更精準地說,是您的本名寫漢字,而您的筆名寫假名)。而我卻不認得「ひさし」這個字,還曾不小心將您與另一位同姓井上的大師,井上「靖(やすし)」,搞混了一陣子呢。真是十分慚愧。明明井上靖是走純文學及歷史小說路線,而您則是首屈一指、有「國民作家」美譽的劇作家、大眾小說家呀。不過,您作品中也經常涉及歷史人物與時代題材,所以我會搞混應該也算是無可厚非吧?

因此,您肯定不會疑惑為什麼我要仿照《十二個人的信》的形式。因為您也總是在仿照其他的文學大師與名作,對其加以諧擬、戲劇化,並透過這些歷史人物與時代題材,表達自己的史觀、立場和思考,但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都精采無比,將嚴肅與沉重包裹成容易親近的模樣,真是您最了不起的特色了。

比如《人間合格》裡,您將太宰治那悲慘陰暗的人生寫得青春又爆笑;《愛哭鬼狂妄鬼石川啄木》(泣き虫なまいき石川啄木)裡,可以把石川啄木的貧窮生活寫得歡樂又動人;更別提傑作《頭痛肩酸樋口一葉》(頭痛肩こり樋口一葉),將其中幾位女性的故事演繹得生動感人。此外還有寫宮澤賢治的《伊哈托布的劇列車》(イーハトーボの劇列車)《吾輩乃漱石》(吾輩は漱石である)……啊,實在是太多了。不過我心心念念的,是您的超大劇作《天保十二年的莎士比亞》(天保十二年のシェイクスピア),融會揉合了江戶長篇故事與莎士比亞的數種名劇元素,其篇幅之長,就連在日本都難有上演機會呢。不曉得日後有沒有可能見到中文版?

愛哭鬼狂妄鬼石川啄木

頭痛肩酸樋口一葉

伊哈托布的劇列車


吾輩乃漱石

天保十二年的莎士比亞


或許這些願望都太貪心了。還是回過頭來談談《十二個人的信》吧。

這是本短篇小說集,裡頭含序幕和終章一共十三篇,特殊之處是,每一篇作品都採取了書信、文件、便條留言等種種形式,每種形式都透露出一小部分的故事;而讀者則一邊拾起這些碎片,一邊拼湊,眼看著不同角色的人生逐漸靠近、碰撞,最終迸出讓人跌破眼鏡的真相。閱讀行為本身就像是偵探的辦案過程,再搭配上帶著懸疑推理氣氛的內容,以及再鮮活不過的社會萬象描寫,實在是印象深刻的閱讀體驗呢。其中的魅力,只能自己親身體驗過一次,才能瞭解啊。

當中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泛紅的手〉,全篇採用的是出生證明、死亡診斷書、申請書等各式文件,看似客觀排列,又隱約讓人感受到其中有事情正在發生,彷彿現代文書系統裡另類的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不落言銓,真是高明。當代人的生活不是沒有故事,而是轉換成了另一種形式,有枯燥無聊的表象,需要慧眼才能洞見底下的精采。

採取其他形式寫小說,並非您的首創,經典如舊俄時期的手記體小說、褚威格《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符敖思《蝴蝶春夢》等等,都是前行者。但您將形式推展至極致,別開生面,且篇篇跌宕,舉重若輕,讀的時候一再讓人想起跟您一樣厲害的後輩劇作家三谷幸喜,我猜想他的《魔幻時刻》《有頂天大飯店》《清須會議》等電影劇本,那種故事交織如綢緞的手法,想必也是受了您很深的影響。

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茨威格中篇小說選(新譯本)(改版)

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茨威格中篇小說選(新譯本)(改版)

蝴蝶春夢

蝴蝶春夢


魔幻時刻

有頂天大飯店

清須會議 DVD(Kiyosu kaigi)

清須會議 DVD(Kiyosu kaigi)


書信是私密的,理論上,它只存在於送信者與收信者之間,也因而它總是承載人們最直接且真實的內在想法。然而整本《十二個人的信》之張力,正是在於揭露了這些「最直接且真實的內在想法」,很可能也帶有濃厚的虛偽、謊言或妄念。在我看來,您這本著作所想要描寫的核心,就是這種捉摸不定的人性吧。但同時,我也覺得您是深愛著人類這種生物的,畢竟如果沒有愛,就不可能有那麼深刻的觀察,也不可能看透這種人性的背後,依然存在著某些溫暖。假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則您的作品也潛藏著可恨之人的可憐。

真想知道是不是如我的見解呢?只可惜已經永遠無法得知答案了,因為這封信永遠無法送達您的手上。但是,若未來仍能讀到您的作品,答案應該就會愈來愈清晰,而這也是台灣讀者之福吧。

匆匆擱筆,祈求冥福。



作者簡介

1988年生,台北人。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台灣文學研究所,赴日本東北大學、東京大學交換。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參與編輯電子書評雜誌《秘密讀者》。

相關著作:《名為我之物》《華麗島軼聞:鍵》《致親愛的孤獨者(電影原著劇本改編小說)》《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不服來戰:憤青作家百年筆戰實錄》《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印尼國慶日的這天,讀五篇東南亞主題文章

《異地安身》有五個東南亞田野故事,《八尺門的辯護人》圍繞著印尼漁工案件、《移工怎麼都在直播》關注我們未曾留意的移工日常樣貌,《美傷》則由印尼作者寫出它們的歷史。

9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