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是父親辭世25週年忌日。
父親在醫院彌留好幾天,家人都在床旁邊守護。我帶著青年時父親贈我的《金剛經》唐咸通九年的木刻本卷子,隨時誦讀。11月30日下午我和大姐、外甥女外出買一點東西。外甥女手機響了,然後告訴我們「外公走了」。民間有一種說法,人離世時,捨不得親人,常常趁親人不在面前時往生。果真告別是這麼艱難的時刻嗎?父親忌日,兄弟姐妹常會提醒,帶鮮花素果去墓地祭拜。因為大疫蔓延,大家各自都在自家紀念。
父親出生在民國前二年的福建三溪農村,可以想像他出生以後經歷了多麼驚慌窘困的生活。朝代興亡,一個接一個的戰爭,內戰、外患、內戰,接連不斷,大概難得一日靜好。那不只是父親的歲月,也是數萬萬人民共同的驚慌歲月吧!所以我總是心懷感謝,出生在戰後,成長在安定的環境,70年過去,有時擔憂戰爭,畢竟戰爭一直沒有發生。我還可以為父親的忌日準備素果,鮮花,上一炷香,在佛案前為父親讀誦一遍《金剛經》。在他彌留時,我曾經驚慌怖懼,然而手邊有他留下的一卷經,有經文裡告示的「不驚、不怖、不畏」,就可以安心。
生活平常無事,是多麼應該珍惜的幸福。讀完經,給自己砌一杯茶,靠在窗邊看入冬的河水,河水湯湯,白鷺悠悠落下,水波不驚。
25年了,父親如果往生,轉世去了我不知道的地方,已經是青春昂揚的新生命了吧?如果在路上擦肩而過,我們還會認得出來彼此嗎?街頭巷尾,偶然陌生面容點頭微笑,常常心中震動,回頭再看,人海茫茫,肉身消逝無蹤,然而,記得那微笑,總是覺得那微笑似曾相識,是無驚的歲月裡應該好好珍惜紀念的幸福。
出版社剛好送來了《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兩本新集結的書。我也供在案上,與鮮花素果,一炷香篆,一起禮拜父親25週年的忌日。
父親青年時有許多報國的熱情,像那個民不聊生時代裡許多青年一樣,一腔熱血,然而或許其實對現實政治天真也過度單純,便在時代的大浪潮裡身不由己,伏仰升沉,有過憤慨,有過沮鬱,有過狂熱的嚮往,也有過苦辛的幻滅吧。
晚年的父親,從職場退休,移居北美,他難得有了一段靜好無驚的歲月。父親極疼愛孫兒孫女。無事的日子,他最大的快樂是去每一個孫兒孫女就讀的幼兒園或小學,不做什麼,就只是站在學校牆邊看裡面的兒童玩耍遊戲。孫兒孫女如果發現他站在圍牆邊,回來必定嗔怪,他們會跟父母告狀:「爺爺又跑到學校來了。」父親有六個孫兒孫女,所以一整天跑六個學校,躲藏著不讓孩子發現他,那是他最私密不能與人分享的幸福吧……
父親青年時戎裝照片英姿煥發,照片後面都有註記年月地點,那些烽火戰亂的歲月,他仍然回憶著許多報國的大事。這幾年看父親的舊照,讀背後他手書的「大事」,有時會感嘆時代的荒謬。每個時代都有不可抗逆的「大事」。我成長的時代,國家「大事」是「反攻大陸」,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唱歌必須唱慷慨激昂的《滿江紅》,小學時就演過《田單復國》,扮演一頭尾巴上綁了燃火稻草的牛,據說,田單是靠火牛陣復國的。
許多「大事」在歲月裡變得異常荒謬,像一則一則詐騙的謊言。父親的「小事」倒讓我記憶著,躲在孫兒學校牆邊偷笑的「爺爺」和「公公」的幸福,這麼真實。他的忌日,慶幸他有晚年的歲月靜好。
河邊看潮水漲退,每一天看日升月恆,我也想回來珍惜自己生活裡的「小事」,懂得平常生活「歲月無驚」的幸福。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