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是在「說」與「不說」之間停格的藝術。文字訴說的林林總總,與圖畫描繪的點點滴滴,一同敲打讀者的心弦,讓書中的敘事映照書本之外的人生,述說層層疊疊、畫裡畫外的故事。不論作者、繪者或讀者,在閱讀故事時,總也同時探問自己的心:我在說/畫/讀誰的故事?在書頁裡望見誰的身影?
《注音練習》的封面已然讓讀者瞥見:這則故事從頭到尾都源自敘事者遠遠揣摩拼湊著愛的樣貌,試圖以詩的語言,貼近並還原不識字的母親的容顏。我們看見近景的貓咪背影,只見貓咪凝望著窗內,而遠處的門扉之後,是孜孜不倦練習書寫注音符號的母親身影。內頁的圖像反覆出現門、窗戶,與一個個背影,這些凝望,因為看不見這位母親正面的模樣,成為一種愛的凝視。
細膩的繪者薛慧瑩悉心安排視角與取景,以別具意涵的人物比例和大幅留白,映襯出這位原本沒有足夠的語言發聲和自我表達能力的母親,在一筆一畫練習書寫注音符號的行動中,找到生命向陽的力量。
練習書寫與學習注音這件事,本身充滿了象徵意義。對孩子來說,這是逐漸邁向自立的重要起步;對故事裡偷偷學寫注音的母親/祖母來說,更因此拓展了認知、溝通的可能性與行動力──會認字就能讀懂孫子們寫的卡片,能自己看懂路牌路標、自己搭車往返更遠的地方。母親從練習讀字寫注音,到故事尾聲時,陪著兩個孫兒一起窩在床上,眼眸和嘴角都噙著微笑,聽小孫女哼唱注音兒歌,最後三人一貓一同酣睡,也讓讀者看見ㄅㄆㄇ從歪歪扭扭、下筆很輕很猶疑,到最後拼成幸福故事的曲折痕跡。
練習書寫這件事,充滿了象徵意義。(圖/《注音練習》內頁)
這部作品文圖都充滿深意,用真摯綿長的情感,延展交織成令人動容的生命敘事。作者林儀按照注音符號的字母順序發想,以字母的發音延伸出詞彙與意象,摹寫母親幼年因為女兒身,被剝奪了教育機會(弟弟才可以去上學),提前走入社會和婚姻,以及埋首工廠針車與柴米油鹽之後長出的獨立意志。有趣的是,作者敏銳的聯想力,就一個注音,或前後相連的兩個注音,連綴出母親生命情態的脆弱與可能。
「ㄅ是不,ㄅ很輕
妳說不安、不識字
但ㄅㄆ是不怕
不怕字寫得像蛇
在爬,ㄆ是爬……」
「所以ㄊ是他不是她……」
ㄉ是弟弟 讀書 還有對不起 / 所以ㄊ是他不是她…(圖/《注音練習》內頁)
從注音符號串起的點點滴滴,讀者看見這位母親為家庭與子女一輩子奉獻的身影。她總是為家人勞碌,很少提起自己的過往,只是默默付出,殷殷期盼每個節日見到兒孫。書中用注音符號串起的畫面,拼貼出母親形貌和寡言的同時,自始至終都讓讀者察覺到某些未曾說出口的辛酸;但正是文字(注音詩的形式)與構圖(充滿留白〉安排了各式各樣的「不說」,當我們反覆誦讀翻閱時,心上悠悠晃晃,不斷湧起愛的重量攪擾的漣漪。
從蝴蝶頁的習字格子作業簿映入眼簾起,我們就走進這位母親/祖母安靜的日常生活。畫家把鏡頭拉近,畫出她認真握好鉛筆,一筆一畫練習寫注音符號。書名頁上,是擱在桌上的眼鏡、鉛筆、橡皮擦,和橡皮擦屑,自然透露她先前寫寫擦擦的練習痕跡。
她穿著綠色草葉花紋上衣,穿梭在家裡不同的房間。她不時端坐桌前,偷偷練習寫注音,有時則坐在針車前縫紉,有時在廚房做菜,還有的時候佇立窗前,盼著兒孫回來團聚。在故事裡,我們從頭到尾最常瞧見的,就是一頭灰白鬈髮,一襲綠衣的母親背影。仔細看,你會發現畫家以這同一襲綠衣當作屏幕,投影母親當時的心情。一筆一筆寫著ㄆ的母親,「不怕字寫得像蛇/在爬……」,於是一條彎彎曲曲的蛇,從衣服上的草葉圖案間踅過;她撫摸著舊針車,「讓情緒棲息」時,衣服上映現一隻棲息枝葉間的鳥兒;她勞碌一生,儘管看不懂「ㄕˊ」譜,卻總是「ㄓ」ㄨˇ飯「ㄔ」ㄠˇ菜,所以她在廚房忙著時,衣服上也浮現了鍋子和鍋鏟;盼到兒孫回家的她,衣服上結實纍纍的葡萄圖案,呼應著「ㄗˇ」女成群的喜悅……這些衣料圖案的變幻,當然不是寫實的紀錄同一件衣服變來變去,而是藉此牽引讀者的目光與思索,也反映衣物主人企盼、忍耐、滿心歡喜……等跌宕心情。
歲月是草,無盡蔓延又持續生長;歲月是花,因為情感而茁壯;歲月是等待,等著擁抱、等著看見;歲月是說,也是不說……而那些未曾說出口的,是愛,是生命的容顏。畫家在母親衣服添加巧思,反映當時情境。(圖/《注音練習》內頁)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