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的擬聲詞翻譯才傳神?(圖/pixta圖庫)
唧什麼唧?中文擬聲詞太遜了?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是《木蘭詩》第一句。老師說,唧唧不是織布聲,果然,第二句就是「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白居易的《琵琶行》也有「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遂不能把唧唧賴到琵琶身上。
人的嘆息聲應該是千古不變,變的是漢字發音,一千多年前的北魏人怎麼唸「唧」已不可考,但古人確實常嗟嘆,現代人心煩時也常吸氣小「嘖」一聲,會不會都是唧的變異字?
來看看耶魯大學漢學教授傅漢思(Hans Fränkel)怎麼翻譯唧唧:
Tsiek tsiek and again tsiek tsiek
能傳神複製聲音是拼音語言的妙點,傅譯自創的tsiek像「嘖」,也可以是其他聲響,隨讀者去意會,可謂一石兩鳥。
鳥叫聲也是唧唧。唐詩《青雀歌》:「猶勝黃雀爭上下,唧唧空倉復若何。」
蟋蟀也唧唧:「秋月斜明虛白堂,寒蛩唧唧樹蒼蒼。」
進入宋朝,蘇軾的唧唧變成哭聲:「醒時夜向闌,唧唧銅缾泣。」
一個唧唧能涵蓋這麼多聲響,英文正好相反。拼音語言的鳥語豐富,有chirp,有cheep,有chitter,雛鳥叫pip,顫音宛轉是trill。小型鳥細細雜語是twitter,動詞tweet,不然推特幹嘛畫一隻小鳥當logo?此外,貓頭鷹hoot、鴨quack、鵝honk、烏鴉caw、公雞啼聲cock-a-doodle-do 都有專用字。蜂鳥hummingbirds的英文名「嗡嗡鳥」,取自急速振翅聲,北美山雀chickadee的名字來自特殊啼聲「奇可迪迪迪迪」,一般人聞其聲,就知道山雀在警告同伴:直立獸來了。把牠們的警語翻譯成吱吱喳喳,等於是稱讚惠妮休斯頓歌喉平平。
英文鳥怎麼叫法,以中文為母語的人能否認同是其次,重點是,中文只能借用既有的擬聲詞,用來用去都是滋滋、啾啾、呱呱、嘎嘎、喔喔,文雅一點的用啁啾、嚶嚶、關關,總之全是唧唧復唧唧的概念,擬聲不夠精準,也無法聞聲立判禽鳥類別,更可以偷懶一律寫成鳥鳴或啼叫。
電影《鳥人》(1984)由亞倫.帕克執導、尼可拉斯.凱吉主演
普立茲獎提名小說《鳥人》(Birdy)中,作者威廉.華頓(William Wharton)書寫鳥語,不但描述金絲雀叫聲的抑揚頓挫,也把字母當成鋼琴黑白鍵來按,字尾還加問號表示尾音向上提。塊狀文字的中文能這樣玩嗎?
She flares her feathers, gives me a queep, a QReep and a couple peeps…
她攤展羽毛,對我queep一聲,QReep一聲,附加兩三聲peep...If I want her, all I do is hold out the perch and call her with a PeepQuEEP…
She actually is saying something new like QREEP-A-REEP?.
如果我要她過來,我只需伸出站槓,以PeepQuEEP對她呼喚…她正在講的其實是新字,近似QREEP-A-REEP?。
蛙犬齊鳴
汪汪汪也令譯者恨國語不才。英文裡,大狗woof,小狗yap,吉娃娃yip,低吼ruff 或arf,惡犬growl,亂叫一通bow wow,都是字典裡查得到的單字,中文譯者除了「汪汪」之外,也只能用「大/小狗吠叫」通吃。和各國譯者相處時,我常以狗叫聲做為破冰話題,認識認識各國擬聲詞的差異。義大利文bau,荷蘭文waf,日文萬萬,西班牙文guau像台語的「狗 káu」,韓文倒比較像喵,但絕大多數語言都和中文一樣,大小狗不分,英文狗語浩繁的主因可能是英語系國家多,狗奴更多。
青蛙有的呱呱叫,有的嗝嗝叫,但在唐詩宋詞裡,兩棲生物語不外乎「蛙聲」、「蛙鳴」。電影《史瑞克2》裡,最後某人被變成青蛙,叫一聲ribbit,才從盔甲裡鑽出來,旁人傷心說He croaked.(西班牙文版翻譯成「唉,只釣到青蛙」,很好奇這句雙關語的中文字幕是什麼?)。我在美語環境待愈久,愈覺得ribbit才是蛙鳴的代表作。ribbit不但開頭有R含在嘴裡的羞怯,中間兩個B代表語氣停頓,最後的T更有嘎然收尾的效果,具有呱呱咯咯無法表達的意境,堪稱擬聲界一絕,如今已藉美國影視傳播至全球。而各國擬聲語裡,差異最大的可能就是蛙鳴。
- 日語 kero kero
- 韓語 gaegul
- 北印度語 trr trr
- 匈牙利語 brekeke
- 義大利語 cra cra
- 德語 quaak
- 土耳其語 vrak vrak
- 波蘭語 kum kum
- 泰語 op op
在西班牙語系國家,田雞可以cru cru叫,也可以croac或berp。兩棲生物品種繁多,每一族叫聲不太一樣,牛蛙居多的地域聽到的蛙聲有異於樹蟾蹦蹦跳的異邦,即使是語言相通,南歐和南美洲聽到的天籟也不盡相同。入侵夏威夷島的coquí樹蛙很囂張,叫聲像忽高忽低的尖哨音,美東春初常聽見春雨蛙叫聲像小鳥,另外有的蛙類張嘴嘶嘶吼、唉唉叫,唐宋古詩詞一律概括-括-括,詮釋為蛙鳴,大江南北蛙蟾一網打盡,其實最宏觀。畢竟,蛙字本身不就是一個擬聲詞了嘛。
動作系漫畫是現代擬聲語的發祥地,《蜘蛛人》拋絲有專用詞THWIP,懸盪FWOOOSH、揮拳SHMEK、迴旋踢WHUNK,自創語目不暇接。《蝙蝠俠》漫畫裡,更有一個專殺超級英雄的連續殺人魔,名字就叫做「擬聲者」(Onomatopoeia),不講人話,嘴巴只吐得出擬聲詞,可惜至今尚未跳脫紙本,因為連作者都坦承,只講擬聲詞的角色搬上大銀幕不討喜。咦?同屬漫威公司的《星際異攻隊》裡,小樹人格魯特開口閉口I am Groot,不也萌倒一大票觀眾?
《蝙蝠俠》中的反派角色「擬聲者」(Onomatopoeia)。(圖/batman.fandom)
方塊語言在擬聲詞方面不如外語,並不代表中文遜。我們國中生教一教,就能背千年古文《木蘭詩》,有幾個美國小孩看得懂古英文版的喬叟?中文擬聲詞扳不倒外文,譯者可以從其他方面下功夫,例如同一個tick聲,中文多幾個字照樣能繪聲繪色:
Finally golden petals rained down (of real gold!), ticking with each impact against tree or markerstone.
最後天上落下黃金花瓣(真金!),清脆敲擊樹木與碑石。
The stove ticks. In my thrashing panic I have upended a chair.
火爐嘶響。極度驚恐下,我撞翻一張椅子。
——《林肯在中陰》, 何穎怡譯
1960年代發表的短篇《嫁妝一牛車》裡,花蓮作家王禎和以「平平仄仄、仄平平」代表五聲響屁,除了大發詩興外,也散發一許幽默的幽香,比擬聲詞更不同凡響。而近年來,中文在創作擬聲語彙方面也有急起直追之勢,先有「嘿咻」,現在更流行「啪啪啪」,新詞裡淫聲後浪推前浪,足見中文肚子裡的墨水並不羞澀,只待揮灑活用,發威起來也可以和拼音文字一樣嚇嚇叫。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