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張硯拓/方圓5公尺的小宇宙:用一張公園長椅,看盡種種生命面貌──讀圖像小說《樹下長椅》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如果,一張公園裡的長椅有靈魂,它會如何看待世界?它會怎麼理解每天來來去去、在身邊駐留或等待或行色匆匆的人們?它又會如何感受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遞變?

被譽為「漫畫家詩人」的法國圖像小說家克里斯多福・夏布特(Christophe Chabouté),他的經典作品《孤獨》Tout Seul今年稍早剛推出繁中版,緊接著《樹下長椅》Un Peu de Bois et d'Acier也和台灣讀者見面。這本三百多頁、一氣呵成的長篇裡,夏布特以景喻情、以光代言的敘事美學發揮到了極致:全書沒有一句對白,自始至終圍繞著一座公園大樹下的長椅,只靠眾多角色的神情和肢體動作,看他們在它身邊的「故事」。

孤獨

孤獨

樹下長椅

樹下長椅

1967 年生的夏布特,30 歲開始畫漫畫,在他的instagram上可以看見這位擅長描繪現實的畫家,常以強烈的黑白對比和俐落的線條,精準捕捉場景氣味。這其中的光影呈現,往往充滿戲劇性。當畫面串連在一起,夏布特更像個經驗老道的電影攝影師,擅長用視角的切換、距離的遠近,搭配光線方向的助攻,幫助他「講故事」。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hristophe Chabouté(@christophechaboute)分享的貼文


這在他的上一本長篇《孤獨》裡,達到巨大的懸疑效果。該書描寫一個獨居在孤島燈塔50多年的男子,他和外界唯一的(虛擬的)聯繫是一本老字典,夏布特透過一個個「牛頭對馬嘴」的幻想拼貼,讓讀者看見世間萬物以一個個詞條的形式,存在主角的想像裡。然而,不只他的現實與幻想是「孤絕黑暗 vs 自由繽紛」的對比,他那座高聳的、封閉的塔樓與外面開闊而無垠、時而萬里晴時而怒風咆哮的海洋,也形成叫人屏息的對比。

如果說,《孤獨》是夏布特用三百多頁的黑與白,畫出一顆心靈「綻放」的過程,那麼他在《樹下長椅》就是用落葉、雨水與腳印,以及同樣綿長的篇幅,畫下「人世」的模樣。

《樹下長椅》的「主角」是一張可容坐兩人、或可勉強擠個三人的尋常木椅。座落在公園草坪上,它的前面很顯然有步道橫過,後方則是一棵大樹,但除此之外,我們始終沒有看清楚四周其他景物。全片——噢不對是全書,鏡頭視角不斷旋轉,焦點卻都落在長椅周圍,所有故事都發生在方圓5公尺的小宇宙。

這樣一張椅子,讓經過的人在上面小憩,發呆,倚在椅背上拉筋伸展身體,或是等人。有一對老夫妻總是挽手而來,微笑坐下,珍惜地分食一塊小蛋糕。有個男子總是捧著花束來等約會對象,但好像從來沒等到過。滑板男孩從椅子上輕巧滑過,一隻小狗狗來椅腳邊「標記地盤」,愛看言情小說的婦人一直在找不被打擾、不必在意旁人眼光的看書角落——所以每一次,她幾乎都是沮喪地走掉了。

還有個無家的老翁,總是和巡警在這裡上演貓捉老鼠的戲碼。但身為看透一切的樹下長椅,你會發現老翁常常戰勝貓,躺臥在長椅子上,偷得一夜好眠。


(圖 / 《樹下長椅》© Christophe Chabouté)


書裡的人物在白天明亮、清晰,但鏡頭也會「轉」到他們背後,成了無聲、背光的剪影。到了晚上,又變成反白的輪廓,或近或遠,更顯得萬籟俱寂。隨著我們一頁頁看下去,漸漸能從剪影認得某些「角色」,於是光影的變化又更顯出他們的落魄、孤單,或形象化的偏執。

夏布特這本書,讓我想到2016年的荷蘭短片《Growth》。在這部9分多鐘、一鏡到底,大量運用特效的片中,鏡頭在一棟小屋裡來回巡梭,看一對年輕夫妻入住他們的新家,接著時間不斷奔流至妻子懷孕、生了一對兄弟、孩子們看著《變形金剛》卡通、玩任天堂64,一轉眼已經進入叛逆期,夫妻亦不時吵架,最後兩兄弟接連搬出了家門。《Growth》的「特技」發生在每一個視角切換的瞬間——不同的時間標點,被巧妙縫合成連續,隨著鏡頭不斷轉動,不但窗外四季更迭,屋裡的配置和設計也不斷變化。

也一如《樹下長椅》,《Growth》沒有任何對白,僅僅以人物的互動、姿態、神色就交待了一家人的成長和分離。片中的鏡頭,彷彿本身就有思緒,就在「講」著故事。

\\短片《Growth》//
年少時代 藍光收藏版 (BD)(Boyhood Collector’s Edition (BD))

年少時代 藍光收藏版 (BD)(Boyhood Collector’s Edition (BD))


我還在一篇美國書評裡,讀到作者說《樹下長椅》讓他想起電影《年少時代》Boyhood。導演理查.林克萊特和同一群演員合作12年,他們每年重聚,拍攝一星期,補捉一個家庭12年間的一小片段。說是「捕捉」,其實還是演員在演戲,由演出父/母/姊/弟的四個人虛構一個家庭,但其中飾演兩個孩子的演員,從8歲一路長到20歲,外表的變化極為劇烈。《年少時代》扎扎實實「捕捉」了他們的青春,這可不是「演」出來的。

\\《年少時代》預告//


上面兩部片,也都如《樹下長椅》,以超越現實的時間之「眼」,帶出某種客觀的、卻更有情感的,看人世流動的心思。

《樹下長椅》的世界,雖不像上述兩部片那樣滄海桑田,但時間跨度同樣長,甚至頭尾呼應地提及一段可愛的緣分。我們在反覆出現的人物身上,看到成長,看到變化,看到遇見和理解,也看到「時間」。書的開場有一對青梅竹馬,男孩拿著瑞士刀,笨拙地在椅背上刻下代表兩人的字母,及一個大大的愛心。而那對攜手來長椅子上吃蛋糕的老夫老妻,其中的丈夫也總是拿出一把瑞士刀,仔細地切蛋糕。

如果我們延伸夏布特的用意,不也可以說:這對老夫妻就是那對男孩女孩的未來嗎?這一切就像四季,而樹下的長椅不只是他們生命中的風景,也是這不斷流動、輪迴的緣分的見證。


(圖 / 《樹下長椅》© Christophe Chabouté)


整部《樹下長椅》構成一幅群像,它既是人間的片段,也是因為此景而生的種種「情」。雖然本文一開頭說,這本書的主角是一張椅子,是它的恆常存在感,其實主角更是周圍的人,是那些賦予椅子「椅子之意義」的人、事、物。夏陽秋葉,冬雪積疊,總是匆匆來去的人們,其實不是「經過」這裡,而是他們每一次經過,都在印證自己的「未離去」。即使有一天,連椅子都離開了,被刻在它心上的緣分,也會再一次地找到它。

樹下長椅 (電子書)

樹下長椅 (電子書)


作者簡介

影評人、《釀電影》雜誌主編。
曾任金馬影展奈派克獎、香港電影節費比西獎、女性影展、高雄電影節評審,著有電影散文集《剛剛好的時光》。經營【時光之硯】12年,亦常舉辦講座。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想到打掃就發懶?這裡幾個撇步讓你增加打掃行動力!

打掃收納讓人提不起勁、那如果有貓與達人為你下指導棋呢?

173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