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儘管生命的本質憂傷,詩人仍終其一生用詩貼近世界──讀圖像小說《辛波絲卡:拼貼人生》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辛波絲卡在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典禮上有一段耐人尋味的致詞,提到詩人的生活如果影像化,根本沒有什麼看頭:

某個人端坐桌前或躺靠沙發上,靜止不動地盯著牆壁或天花板看;這個人偶爾提筆寫個七行,卻又在十五分鐘之後刪掉其中一行;然後另一個小時過去了,什麼事也沒發生……

我們常將詩人的形象浪漫化,以為他們是天生的幸運兒,總是得到靈感女神的青睞。不過辛波絲卡一次又一次的藉由各種尋常生活碎片、慧黠靈動的觀察,還有對於生命深刻卻不流於溫情主義的情感,讓讀者體會到,詩人的職志是時時刻刻探進語言與意識,以及永遠無法看盡的大千世界,然後堅定的訴說。

對於這個世界,我們永遠懂得太少,但這並不妨礙文字與愛的種種可能。

辛波絲卡:拼貼人生封面上,女詩人柔和的笑容與開場幾頁日常居家場景,你乍看或許會以為這部作品是在抒情的吟唱詩意人生安靜流轉的每一天,可是,作者愛麗絲・米蘭尼(Alice Milani)隨即快轉詩人的生涯與歲月,你會發現,創作的土壤總是生活,而詩人的生活,是由動盪的政局,內外交詰的思辨,以及終其一生對文字與世界意義的堅持所共同織就的錦繡。每一個語詞,都是詩人竭力與世界短兵相接的探問,所有的詩作內裡襯著的,不是柔美的風花雪月剪影,而是她對自己與世界之關係的嚴肅思考。

辛波絲卡・拼貼人生:以傳記為基底的圖像小說,在漫畫中拾取詩意的片刻

辛波絲卡・拼貼人生:以傳記為基底的圖像小說,在漫畫中拾取詩意的片刻

將詩人的一生和思考化為圖像小說,是極為動人又高難度的嘗試。要擷取哪些事件與情感來描摹呢?在詩人豐沛深情、機敏諷諭的眾多詩作裡,有哪些可以概括她?很難,因為每一首都是詩人向世界靠近的傾力之作。最終,作者選擇了幾首詩的片段、辛波絲卡生平幾個重要的時間場景、對生活與文學的凝視,還有種種彩繪與攝影拼貼,揉合成她對辛波絲卡的印象札記。

愛麗絲・米蘭尼的水彩、蠟筆塗染與攝影拼貼,構成了圖像意涵上鬆緊交錯的經緯。她融入許多藍色調的水彩,渲染出記憶與意念雜沓的風景;黑白攝影拼貼的部分,則強而有力的置入各種「看與被看」、「個體與群體」、游移在「控制與逃脫」的互動關係。波蘭的國族歷史曾經存在一段極度不堪回首的暴力,辛波絲卡雖然也曾短暫服膺共產主義的理念創作,但後來幾乎完全擯棄了為虛空的政治理想而寫的作品,重新以詩人的個人身分面對世界與生命。


辛波絲卡雖然也曾短暫服膺共產主義的理念創作,但後來幾乎完全擯棄了為虛空的政治理想而寫的作品,重新以詩人的個人身分面對世界與生命。(圖/《辛波絲卡・拼貼人生》內頁)愛麗絲・米蘭尼以水彩、蠟筆塗染與攝影拼貼構圖。(圖/《辛波絲卡・拼貼人生》)


從封面已經可以嗅出端倪,揚著淺淺微笑的詩人,對於生命的詮解絕不僅是玫瑰色的美麗風景。看似悠然跳躍的鳥兒,嘴裡其實緊咬著昆蟲獵物。自然界的萬物各自存在,不因人類的目光和參與更改生存的原則。辛波絲卡在〈植物的沉默〉寫敘事者迫切想對植物傾訴、植物們卻漠不關心的單向關係;在〈一粒沙看世界〉寫世間萬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正名,好比她寫雲朵:

在你的整個生活以及
我,尚未完的,生活之上,
它們壯麗地遊行過。
它們沒有義務陪我們死去。
它們飄動時,也不一定要人看見。

人類將情感投注在擾攘的生活中,試圖從中歸納或連結意義,不過我們終究只能面對自己的無知,還有試圖指涉的意義潰散的事實。這並不代表詩人對生命抱持虛無主義,而是刺破了一廂情願的幻想泡泡,理解我們生而為人的根本狀態。

辛波絲卡

辛波絲卡詩選

《辛波絲卡:拼貼人生》裡有幾頁很值得反覆思索,在圖像上都含括了動物的身影。一頁由女詩人深夜靜思與拼貼的背影,先特寫她的手部動作……一路延伸到攝影機拍攝一對黑白圖案拼貼的結婚新人,再跳接至拍攝猴子的模樣。這幅畫面立刻召喚了辛波絲卡在〈布魯各的兩隻猴子〉中描寫的意象:敘事者夢見自己在人類史考試時苦思不解,正當她/他煩惱焦躁時,其中一隻被鐵鍊拴在窗台上的猴子用叮噹作響的鐵鍊聲,提示她/他解答。

漫漫歲月流淌,對比人類的躊躇掙扎,猴子反而從容,但是猴子卻被鐵鍊拴住,因此也未必真正自由。書裡的這幾頁,人類不斷盯視瞭望,探看的卻是某種難解的虛空。


敘事者夢見自己在人類史考試時苦思不解,正當她/他煩惱焦躁時,其中一隻被鐵鍊拴在窗台上的猴子用叮噹作響的鐵鍊聲,提示她/他解答。(圖/《辛波絲卡・拼貼人生》內頁)女詩人深夜拼貼,畫面轉到一群人拍攝新人,再跳接至猴子。(圖/《辛波絲卡・拼貼人生》)


另外,後文又出現辛波絲卡到動物園參觀,望著籠裡猴子的身影。畫家此處的思考與引用源自〈微笑〉一詩:相較於動物,人類經常期待看見明朗的表象,政治家的微笑隱藏了種種不堪的意圖,群眾卻依舊仰賴這樣的虛像。詩人睥睨世間紛擾,卻又始終帶著熱切觀察的雙眼置身其中:「世人喜歡親睹希望勝過只聞其聲。/政治家必須微笑。[...] 然而人類天生憂傷。就等著吧,我樂觀其成。

詩人寫共產暴力、寫恐怖爆炸、寫無人公寓裡的貓、橋上的人們……終其一生用詩的語言描述、貼近、理解、環繞這個世界。儘管生命的本質憂傷,這種種努力,不就是愛嗎?


畫家此處的思考與引用源自〈微笑〉一詩:相較於動物,人類經常期待看見明朗的表象,政治家的微笑隱藏了種種不堪的意圖,群眾卻依舊仰賴這樣的虛像。詩人睥睨世間紛擾,卻又始終帶著熱切觀察的雙眼置身其中。(圖/《動物園的場景與詞句,源自〈微笑〉一詩。(圖/《辛波絲卡・拼貼人生》)


愛麗絲・米蘭尼在創作本書時,並未完全按照事實編寫,於是未曾養貓的女詩人絮絮叨叨地對著愛貓說話。不過漫畫家以詩意的情懷貼近了女詩人的心靈,「每個開始/畢竟都只是續篇,」我們躺在雲朵下發呆,再翻開書,走進詩人如迷宮曲折卻綺麗奧妙的心底。

本書作者愛麗絲・米蘭尼(Alice Milani)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Alice Milani(@alice_milani_comparetti)分享的貼文


●本文引用詩句,皆收錄於《辛波絲卡》詩選,陳黎、張芬齡譯。


作者簡介

兒童文學工作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文學組博士班肄業。曾任編輯,翻譯過的繪本和青少年小說超過100冊,擔任過《聯合報》年度好書評審和信誼幼兒文學獎初選評審,並為報章雜誌、書籍撰寫繪本導讀和小說書評。從每本繪本裡發現生命不同的祕密,決定一輩子在繪本森林中散步呼吸,認識形形色色可愛的朋友。譯有《蠟筆大罷工》《蠟筆想回家》《給你一個親親》等書

 辛波絲卡詩集 

辛波絲卡

辛波絲卡

辛波絲卡‧最後

辛波絲卡‧最後

黑色的歌

黑色的歌

黑色的歌 (電子書)

黑色的歌 (電子書)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他是歌手、是詩人、是導演、是演員,再聽一次Bob Dylan的理由

Bob Dylan是1960年代衝突、反叛、革命的代名詞,他是定義搖滾樂的一員,一首首把歌寫出來,用幾十年來證明,充滿智性思考的詩文可以與搖滾樂融合為一,成為充滿人性的民謠歌曲。

22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