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父親節繪本特輯】繪本裡的重要配角,爸爸在哪裡?

  • 字級


或許是因為傳統觀念兒童主要照顧者以女性為主,所以繪本裡的母親角色遠多於父親,爸爸常常缺席,而那些納入父親角色的繪本,又容易將其描繪成閃閃發亮的設定。不管哪一種,都不太符合真實的父親形象。因為「成為父母」不是內建能力,每個人走來都戰戰兢兢,尤其女性還有傳說中的「內建母愛」加持,那麼男性該如何思考自己的父職角色呢?


1.《爸爸成為爸爸的一天》

媽媽成為媽媽的一天

媽媽成為媽媽的一天

爸爸成為爸爸的一天

爸爸成為爸爸的一天

我想從那些在繪本裡擔任「配角」的父親,多談談爸爸這回事。就從《媽媽成為媽媽的一天》開始,當媽媽進入產房後,穿著西裝、拿著公事包的爸爸終於急忙趕到了,雖然有點晚,但他很快換上衣服,幫太太按摩、擦汗,鼓舞,寶寶出生的緊要關頭,他和產婦一起閉緊雙眼用力,聽到孩子哭聲,他也跟著哭了。

不過這位爸爸在《爸爸成為爸爸的一天》終於當上主角,他向公司請了陪產假,回家照顧孩子兼當陪產員,和兩個孩子述說成為爸爸的感覺,是燦爛、感動、耀眼、害羞、又充滿力量,作者長野英子畫出了珍貴的爸爸心情,從護理師手中接過軟軟小小的嬰兒,緊張得雙手顫抖;幫新生兒洗澡時,那和楓葉一樣小的手握住自己的手指頭;還有,不管孩子多吵鬧,都能躺在地板上呼呼大睡的疲憊感。

 長野英子畫出了珍貴的爸爸心情。(圖/《爸爸成為爸爸的一天》內頁)

 

2.《夢遊》

夢遊

夢遊

父親養成指南:從只出一張嘴的豬隊友,進化成參與育兒教養的新時代神隊友

父親養成指南:從只出一張嘴的豬隊友,進化成參與育兒教養的新時代神隊友

以前我們總是認為只有女人會在懷孕和生孩子的過程中經歷生理變化,其實男人也會有類似的生理變化,我指的不是體重增加很多!演化人類學家、《父親養成指南》(The Life of Dad)作者安娜・麥菁(Anna Machin)指出,男性的體內也和女性一樣產生了變化,例如當一群男人聽到嬰兒哭聲,一般男人很快會覺得煩躁,但成為父親的男性睾酮含量會降低,除了不耐煩,他還會感到擔憂,想去看看那個嬰兒怎麼了。還有一個變化,是他們大腦專注計劃和解決問題的區域,以及提供培養照顧和躲避危險的區域,都會增加活動,所以那些網路影片中的「超人爸爸」是真的!他們可能看似散漫(?),但其實努力處於一種警戒狀態,好拉住、接住、抱住突然摔下來或跌倒的孩子。

顏志豪《夢遊》,第一次讀,你會在意那個深夜裡閉著眼睛四處冒險的小男孩,擔心他走在電線上、海上、搭上火車、走入山裡。再讀一次,才會注意到那個一直在身後守護著的爸爸,作者自述這是他小時候罹患夢遊症的故事,那個總是以收驚處理事情的年代,他的爸爸半夜不敢熟睡,稍有聲響就去確認孩子是否還在家裡睡著,然後想辦法找到孩子,帶他回家。


那個深夜裡閉著眼睛四處冒險的小男孩,走在電線上、海上、搭上火車、走入山裡。(圖片來源/《夢遊》書籍內頁)夢遊的小男孩,走在電線上、海上、搭上火車、走入山裡。(圖/《夢遊》)

作者自述幼時罹患夢遊症的故事,他的爸爸半夜不敢熟睡,稍有聲響就去確認孩子是否還在家裡睡著,然後想辦法找到孩子,帶他回家。(圖片來源/《夢遊》書籍內頁)爸爸半夜不敢熟睡,稍有聲響就去確認孩子是否還在家裡。(圖/《夢遊》)


爸爸當年那份溫柔一直留在顏志豪心上,也隨著繪者薛慧瑩溫暖可愛的插圖,融入了讀者的心。其實無論性別,我們都可以對自己的親職角色更有信心,母職需要學習,父職也是,不管生理上是否為成為父母做好凖備,爸爸們只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愈做愈好,因為父親本來就不是育兒的助手,而是跟媽媽一樣重要的照顧者。


3.《三份小禮物》

《三份小禮物》三份小禮物


在《三份小禮物》這本談父母離異的繪本,以媽媽在回家的火車上寫一封長長的信給女兒為開場。雖然是以媽媽視角,去談成人很難與孩子說明的真相及歉疚,但爸爸也在故事中,孩子不只有很多和媽媽的美好回憶,也曾經和爸爸辦蝸牛比賽、一起切菜、買衣服玩電動。即便現在和哪一方都無法朝夕相處,但爸爸一定能讓孩子開心,或許是吃冰淇淋,也會送很多禮物,那都是表達愛的方式,也是慢慢恢復快樂生活的努力。

父母離異,即使不能朝夕相處,對孩子的愛仍不缺席。(圖/《三份小禮物》內頁)

 

4.《親愛的媽媽怎麼了》

親愛的媽媽怎麼了?山羊狗狗烏鴉媽媽……

親愛的媽媽怎麼了?山羊狗狗烏鴉媽媽……

講述媽媽陷入心理困境的《親愛的媽媽怎麼了》,或許讀者會被一下子像山羊咩咩叫、一下子像狗汪汪叫,又像烏鴉嘎嘎叫的媽媽吸引,或是注意到吵鬧頑皮的孩子們。我看到的卻是:每天爸爸回到家,先是溫暖地勸告:「要相親相愛啊!媽媽無精打采呢!」接著無奈撫額說:「不要弄得砰砰響!媽媽正傷心!」最後他也忍不住對孩子大喊:「媽媽生病了!

故事尾聲,媽媽終於漸漸復原,而這位爸爸呢?他累到站著就睡著了。其實,這是許多陪病者的狀況,他們感到壓力與挫敗,不知道對方何時才能走出來,也缺乏情緒出口,但還是勉力維持著家庭運轉。

媽媽陷入心理困境,爸爸作為陪病者也有他的溫柔與壓力。(圖片來源/《親愛的媽媽怎麼了》書籍內頁)(圖/《親愛的媽媽怎麼了》)



5.《媽媽是天使》《媽媽是一朵雲》《不再孤單》

媽媽是天使

媽媽是天使

媽媽是一朵雲

媽媽是一朵雲

不再孤單

不再孤單


還有《媽媽是天使》、《媽媽是一朵雲》、《不再孤單》關於母親離世的繪本,都描述了孩子失去至親時的各種情緒反應,那孩子身邊的人呢?

在《媽媽是天使》中,小女孩一直堅持否認媽媽已經不在身邊,她把生活中所有如常的生活,都想成是因為媽媽還在身邊,雖然看見爸爸在廚房忙到滿身大汗,但香噴噴的便當怎麼可能出自爸爸手中呢?幸好打針太痛,終於讓她有機會哭出來,也看見了一直陪伴在著她的家人。

小女孩一直堅持否認媽媽已經不在身邊,她把生活中所有如常的生活,都想成是因為媽媽還在身邊。(圖片來源/《媽媽是天使》書籍內頁)女孩把生活中所有如常的生活,都想成是因為媽媽還在身邊。(圖/《媽媽是天使》)


同樣的,《媽媽是一朵雲》的小青蛙記得媽媽總是跑第一,也會難過自己慢慢忘記媽媽,那麼青蛙爸爸的心情呢?同樣失去摯愛的青蛙爸爸,不想帶著孩子去曾經一同造訪的山丘,當小青蛙看著各種形狀的雲朵聯想到媽媽時,擁有更多情感記憶的他,該以什麼心情陪伴孩子回憶媽媽呢?在孩子心裡,媽媽是超級快遞、是一本書、是一把傘、是大廚師;那麼在爸爸心裡,離開的伴侶可能是更多樣、更有趣的人生角色,只是他沒機會、也沒人可以訴說......。


在孩子心裡,媽媽是超級快遞、是一本書、是一把傘、是大廚師,那麼在爸爸心裡,離開的伴侶可能是更多樣更有趣的人生角色,只是他沒機會、也沒人可以訴說。(圖片來源/《媽媽是一朵雲》書籍內頁)青蛙爸爸該以什麼心情陪伴孩子回憶媽媽呢?(圖/《媽媽是一朵雲》)


《不再孤單》裡的小女孩,出現了各種失落反應,不愛說話、很難放開來玩、哭泣、發脾氣、沉默,爸爸努力傾聽了她的擔憂與煩惱,鼓勵孩子恢復過去快樂的模樣,但孩子說,她感覺自己變成另一個人,是感受到孤單又傷心的「新的自己」。這提醒了我們,一直努力扮演堅強角色的爸爸,其實也需要陪伴,知道自己可以說些什麼、也可以不說,有負面的感受沒關係,他也可以不當過去的自己了。


一直努力扮演堅強角色的爸爸,其實也需要陪伴,知道自己可以說些什麼也可以不說,有負面的感受沒關係,他也可以不當過去的自己了。(圖片來源/《不再孤單》書籍內頁)一直努力扮演堅強角色的爸爸,其實也需要陪伴。(圖/《不再孤單》)


許多陪伴我們長大的卡通、漫畫例如《哆啦A夢》或《小丸子》、《花田少年史》《抓狂一族》,出來嘮叨小孩的永遠是媽媽,爸爸似乎是養家和跟著孩子胡鬧的角色。但在繪本裡,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勇敢的、軟弱的、忙亂的、無奈的、還沒準備好、不被理解的爸爸,因為「家」不是只有一種固定的模樣,爸爸當然也是。


6.《我的完美爸爸》

我的完美爸爸

我的完美爸爸

最後,還是送上一本《我的完美爸爸》,雖然書名是「完美」,但這本書的爸爸在孩子吵架時,會皺眉數:「一、二、三」,會大喊:「夠了!」會把浴室弄得濕答答;雖然和孩子在一起,但心不在焉;會很累不想玩、很忙不想被打擾。不過,他當然也有很棒、很有趣的時候。是不是有點像家裡那位老爸呢?我們身邊的爸爸們啊,一直都沒找到成為變身完美爸爸的說明書(看來也很難找到),所以只能即興發揮,讓我們欣賞他們的創意吧!

「完美」爸爸和孩子在一起,會心不在焉;會很累不想玩、很忙不想被打擾,不過,有時候也會有很棒、很有趣的時候。(圖片來源/《我的完美爸爸》書籍內頁)爸爸會心不在焉、很累不想玩,但也有很棒、很有趣的時候。(圖/《我的完美爸爸》)



作者簡介

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理事長
曾任報社記者,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育有一狗二孩三貓,
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
著有《迎向溫柔生產之路》繪本《一百萬個親親》
合著《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你願意成為同志「好厝邊」嗎?

    第17屆臺灣同志遊行訴求為「同志好厝邊」,希望更多人注重性別友善的問題,不管是同性、跨性、多元性向,都需要得到尊重,如果你身邊有因為不了解而抱持仇視態度的人,這幾篇文章或許能夠成為對話的契機。

    2544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願意成為同志「好厝邊」嗎?

第17屆臺灣同志遊行訴求為「同志好厝邊」,希望更多人注重性別友善的問題,不管是同性、跨性、多元性向,都需要得到尊重,如果你身邊有因為不了解而抱持仇視態度的人,這幾篇文章或許能夠成為對話的契機。

254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