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洞穴的概念始於2018年的個展,當時選了二十件作品展出,為了更進一步的傳達作品的意涵,我決定幫這些插圖寫短文,於是成了「洞穴」概念的契機。
這二十件作品都來自近幾年來不同工作委託所畫的作品。在我的創作習慣裡,時常會保留很大一塊的曖昧空間,並不會很直接地描述主題(除了特殊目的的案子之外)。也就是,除了完成委託案的需求,還能夠成為自我成分較高的作品,尤其在重新撰寫故事之後,這些作品又有了截然不同的生命。
試想一下:假如有一天身邊開始出現洞穴,人們感到好奇疑惑而進入裡面探險、遇到不可思議的洞穴生物、甚至到後來習慣洞穴的存在、了解洞穴的用途、成為每個人追尋的基本配備等等,整本書就是在這樣的基調中發展。
創作洞穴故事像是一連串解謎過程,並不是一開始就有明朗的主軸,每畫一張圖或寫好一個故事, 洞穴世界的迷霧就好像慢慢散開一樣,原本互不相關的圖文故事有了連結,主角各自發生的事成了洞穴的「規則」,影響彼此動線的發展,好像鼴鼠挖掘地洞一樣,底下牽連的網越來越龐大。
2018年展覽的二十幅都是先有案子需求才開始畫圖,之後我再重新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來寫故事。原本對於這樣相反的模式沒有把握,但開始寫之後反而比預想中還順利,很容易在圖裡面找到可以延伸故事的情節。之後新創作的作品也按照這樣的模式來創作:先集中力氣把圖畫完,之後再去看圖來寫故事。
或許可以這樣無限地輪迴下去:畫完圖後看圖寫故事;寫完故事再依照文字來畫新的圖;新的圖再延伸新的故事⋯⋯以此類推。我想這就是長期以來為報紙副刊繪製插畫所累積的訓練,永遠可以從中找到蛛絲馬跡來延伸成為作品,如同洞穴一樣,有無限挖掘的可能。
NO.32 洞穴樂園
這次書籍裝幀找了鄧彧(紙上行旅)合作,鄧彧的風格簡潔有力,對色彩也很敏銳,每次看到她推出新作品總是讓人感到精準完美,因此很期待她如何用設計來收納我眾多的圖文作品。完成後果然一如往常般嚴謹又有驚喜,不帶多餘的綴飾,圖文都有最合適的安排。
顏色校對也是此書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在原畫顏料用了許多螢光色的影響之下,製版印刷後仍能很精準地呈現原作的色澤,非常不容易。本書收錄了許多大幅作品,希望各位讀者有機會可以到六月台中亞米畫廊的個展仔細看原畫,更深入沉浸在洞穴的世界裡。
NO.28 蛇童的隱瞞
作者簡介
《成為洞穴》製作祕辛特別公開!看完這篇,你就會理解為什麼定價1600。
《蹲在掌紋峽谷的男人》川貝母:我想寫讓人信任的故事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