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減壓解憂處方籤

你好,我是心理系》#MeToo 我們就是她,她就是我們。沒有一個人需要經歷這些事

  • 字級

這世界,每個人都有病。
如果當時有人能告訴你,你不是無路可去,能不能讓你感覺不那麼孤單一點?
這城市只要曾經有人理解你,是不是壞掉的東西有一天就會好起來?
這世界還要有幾個房思琪?
他們說要是你當時沒有穿那麼露就不會發生這些事,他們說誰叫你沒有大聲說不要。性創傷難以敘述,也難以說出口,更可怕的是他人的疑問與漠視,沒有一個人需要經歷這些事。

當我收到博客來邀稿,要寫一篇關於「性創傷」的文章時,我想著:性創傷這麼複雜的議題,在這篇短短文章中,我要寫些什麼?

我猜想,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可能都經歷過跟性有關的創傷──不管童年或成年,你可能經歷過性侵害、性騷擾、或是和性有關的暴力。而這篇文章,我想跟你說說話。

(圖/留佩萱提供)(圖/留佩萱提供)

每個人面對性創傷的經歷和反應都不同,曾經有位大學年紀的個案說,她在高中課堂上聽到性侵害防治講座時,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是被性侵害。還有一位個案分享,看到網路上「我也是」(#MeToo)運動,讓她也想要分享自己的經歷,但內心總覺得:「跟朋友被強暴的經歷比起來,我沒有被強暴,我的經歷不夠嚴重、不值得分享!」另一位個案說:「看到網路上這麼多人分享性創傷,我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孤單,但有時讀到別人的分享時,會勾起自己的經驗,讓我感到很痛苦。」

我想跟你說,不論你經歷過哪種性創傷,你的經歷和故事都很重要。痛苦無法比較,性創傷經歷也無法比較。每個人面對性創傷的方式都不同,不管你現在想要分享給別人聽、或不想分享,想讀別人的創傷經歷、或不想讀…這些都沒有對錯,你現在面對的方式,就是現在的你適合的方式。或許之後會改變,但是不用急,面對性創傷沒有一定的時間軸或進度,你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就好。

這不是你的錯

對於許多性侵倖存者,周遭人回應的方式也帶來許多痛苦。曾經有位個案分享,當她終於鼓起和朋友說時,朋友回:「妳有拒絕嗎?妳為什麼要喝醉?」讓她更覺得是自己的錯、感到羞愧、不敢再跟其他人說。我們也內化許多外界批判質疑的聲音,變成自我譴責:「我不應該去哪裡」、「我不應該喝醉」、「我應該要抵抗才對」。

而我想跟你說:不管你當時穿了什麼、人在哪裡、在做什麼,都不是你的錯,性侵責任是在侵犯你的人身上。 

許多人在聽到性侵害事件時會質疑:「為什麼他不反抗?」許多法官甚至會以「因為受害者沒有反抗」,認定這不算性侵害。但是,身體在面對劇烈威脅時進入到「凍結」狀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許多人在被侵害的當下,感覺自己凍結住了──你發現身體無法動彈、發不出任何聲音,好像癱瘓了。這是身體面對危險時自動進入的凍結癱瘓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機制。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精神科醫師貝塞爾‧范德寇在著作《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中提到,創傷事件發生的當下,大腦語言區會關閉,也就是說,創傷是沒有語言的。因為沒有語言,創傷是用破碎的感官來儲存──像是畫面、氣味、聲音…等等,而再度碰觸這些感官都可能觸發你的創傷記憶,像是聞到與加害者身上類似的氣味、看見長相似加害者的人、看到與性侵地點類似的景象,或是聽到別人的性侵害經驗…等等,都可能觸發你的創傷記憶,讓你的身體進到「凍結、癱瘓」模式。

這就是「一般記憶」和「創傷記憶」的不同,當我們回顧一般記憶時(譬如上一次和朋友開心聚─會),你的大腦知道這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但是當我們被觸發創傷記憶時(譬如讀到別人的性侵經歷),你的大腦則混淆「過去」和「現在」,以為性侵事件正在發生,於是你感到心跳加速、全身緊繃、顫抖、或凍結了,這種身體回到創傷事件的當下,就稱作「經驗重現」(Flashback)。

告訴自己:這個當下,我是安全的

而覺察就是復原的開始,當你能夠覺察到身體的感受,意識到自己被觸發進入「經驗重現」、身體回到過去,那麼,你就能夠幫助身體回到「現在」──你可以把雙腳踩在地上,去感受腳底板和地面接觸的感覺,感受腳下的地面穩穩地支撐著你;你可以開始做深呼吸(吸氣四秒鐘,吐氣八秒鐘),每一次吸氣吐氣時,去感受空氣進出的感覺;你可以告訴自己:「現在這個當下,我是安全的。」

曾經有位個案分享,某次在校園遇見性侵她的人,讓她整個人突然動彈不得。她充滿挫折地說:「我被性侵害是兩年前的事情了,為什麼現在還會被影響?」而當她理解身體在有威脅時的反應後,她理解到,原來看到加害者觸發她的創傷記憶,她的身體以為性侵害正在發生,於是進入凍結狀態,身體這樣做是為了保護她,並不是她「反應過度、太敏感」。

我相信你

二○一八年九月,美國帕羅奧圖大學教授克里斯汀‧福特要出庭作證被性侵的前幾天,有數千名支持者手裡拿著蠟燭、在夜晚的街道上吟誦著“We are her, she is us" (我們就是她,她就是我們)、"We believe you" (我們相信你)。經歷過性侵的人是你、是他、是我、是我們,面對性侵害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情,我們可以支持每一位性侵倖存者,告訴他/她:我相信你、我支持你。

如果性侵議題讓你產生非常劇烈的創傷反應,鼓勵你可以找一位具創傷治療訓練的心理師幫你處理性創傷。當然,你也可以從閱讀相關書籍開始,幫助自己療癒。

最後,我想跟你說,你的故事值得被好好傾聽,不管你想要說給別人聽,還是讓自己仔細地聽。復原之路不用著急,沒有一定要多快或多慢,請你依照自己的節奏,當你準備好時,就再往前踏一步,這樣就很足夠了。

性創傷推薦讀物

以下書單建議先閱讀前面兩本,在還沒建立穩定身心技巧前,若閱讀性侵內容,有可能會造成身心再度受創,所以我推薦先閱讀認識創傷基礎書籍,幫助自己學習調節穩定身心,再閱讀描述性侵、性創傷的著作。

在美國執業的諮商心理師胡嘉琪博士在本書內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創傷,以及教大家如何自我調節,是入門理解創傷、練習調節身心的好書籍。

在閱讀完第一本入門書後,推薦可以閱讀這本比較進階的創傷書籍。若你在童年時期經歷性創傷或其他種類創傷,這本書幫助你理解複雜創傷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復原。

作者在本書中談到自己十三歲起被父親性侵的經歷,以及復原過程,若閱讀過程中讓你觸發創傷反應,可以先暫停休息,回到前兩本書,繼續練習身心調節技巧。

作者在本書中寫自己三歲時被性侵的經歷,以及成年後如何面對傷痛與療癒。同樣的,若閱讀本書觸發你創傷反應,鼓勵你回到第一本書,持續練習身心調節技巧。

Channel Miller是2015年史丹佛大學性侵案的倖存者,這本書她描述二十多歲時被性侵的經歷以及復原的心路歷程,這本書的中文版之後會在台灣上市。

從聽故事開始療癒:創傷後的身心整合之旅

從聽故事開始療癒:創傷後的身心整合之旅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十三歲後,我不再是我:從逃避到挺身,性侵受害者的創傷修復之路

十三歲後,我不再是我:從逃避到挺身,性侵受害者的創傷修復之路

不再沉默

不再沉默

這是我的名字

這是我的名字



作者簡介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目前在美國安堤大學西雅圖分校心理諮商研究所擔任教職,為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EMDR受訓治療師,以及認證臨床創傷治療師。心理諮商專長包含創傷治療、童年創傷、家暴性侵議題、創傷知情、內在家族理論治療……等等。

除了在美國的工作外,也致力在台灣推廣創傷知情,從2015年開啟About Counseling部落格,希望可以藉由文字提供一般大眾心理健康資訊,讓更多人開始重視心理健康,理解情緒,成為創傷知情。

尋找復原力:人生不會照著你的規劃前進,勇敢走進內心,每次挫敗都是讓你轉變的契機

尋找復原力:人生不會照著你的規劃前進,勇敢走進內心,每次挫敗都是讓你轉變的契機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傷痛沒有特效藥,勇於面對情緒浪潮,就是最好的處方箋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傷痛沒有特效藥,勇於面對情緒浪潮,就是最好的處方箋

童年會傷人

童年會傷人


延伸閱讀  
你好,我是心理系》過度努力不好嗎?當情緒勒索成為國民病
你好,我是心理系》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是焦慮的根源
你好,我是心理系》走過憂鬱,我們都是彼此的太陽,從無盡黑暗到無限溫暖
你好,我是心理系》是怎樣的世界讓孩子們覺得死了比活著痛快?
你好,我是心理系》精神疾病的「重中之重」,我們與思覺失調症的距離
你好,我是心理系》不是因為你不好,所以你失去;不是因為你沒有資格,所以你失去。雖然悲傷存在,但愛也一樣存在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