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閱讀特輯

當薪火指向天橋另一端——談《天橋上的魔術師 影集創作全記錄》

  • 字級



 

改編自吳明益同名小說的劇集《天橋上的魔術師》,開播同時推出影劇書《天橋上的魔術師 影集創作全記錄》,書中除了精美劇照,也有場景美術介紹、人物造型設定與視效解說,還包括了原著作者、主創團隊和演員們的訪談。因為擔綱其中幾篇訪問,我從去年秋天開始和此劇結緣,即使當時早就拍完了、也初剪好了,但和十集故事及背後的創作心思相處了數月,我好像也錯覺自己是龐大團隊的一員,甚至是那個中華商場時空的過客。

天橋上的魔術師

天橋上的魔術師

天橋上的魔術師 影集創作全紀錄【博客來獨家限量雙封面書衣版】

天橋上的魔術師 影集創作全紀錄【博客來獨家限量雙封面書衣版】

這趟下來,在分屬不同世代的主創成員身上,我看見不同向度的「傳承」意義。也許可以說,這部戲的問世,也為他們搭起了一座座天橋吧。

從小說到戲劇,《天橋上的魔術師》都是一套「重現過往時空」的文本。而在我接觸到的受訪者裡,美術指導「頭哥」王誌成和聲音設計之一的「杜哥」杜篤之,是少數真正經歷過那年代的幕後人員。入行近三十年的頭哥帶領上百人重建商場,從外觀方位到一間間店鋪的細節都不放過,這占全劇總預算很大一塊,但從裡到外,他追求的不是把錢花得磅礴壯闊,而是和故事對話,為演員帶戲。

專訪時,頭哥坐得比我還端正,但說話活潑又有力,我在他的神情裡看到——一如我在其他受訪者身上也感覺到的——是能做這個企劃好開心,看台灣影視環境愈來愈成熟好開心,帶著後輩在美術裡找到熱情好開心。他還說:「阮遮老的就是做甲遮按呢差不多矣(我們這些老的就是做到這裡這樣差不多了),『頂』大概就是這樣子了,有生之年再做一個VR電影,應該就功德圓滿,後面就是你們年輕人的事了。」

美術指導_王誌成_汪正翔攝《天橋上的魔術師》美術指導王誌成。(攝影 / 汪正翔,提供/木馬文化)


這樣的薪傳,入行四十餘年的杜哥已經實踐許久。這次《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後期聲音主要由其學生、資深混音師江宜真製作,杜哥則負責看頭看尾,在過程裡給予建議。(中華商場可是杜哥當年出道去「收集聲音」的重要據點!)專訪前,我已經在無數紀錄片裡看過杜哥受訪,親自面對面聽見他的聲如洪鐘又泰然,更是覺得親切。

我問起,年輕時他會為了工作三四天不下班,現在這輩還需要這樣嗎?杜哥笑說從前那樣硬拚,其實效率根本不會好:「現在不用這樣子,像宜真是我們培養多年已經很成熟,想事情也非常透徹;而且他們有『團隊』,可以互相支援,有時候變出一些東西來,我都不知道他們在哪裡找到的⋯⋯


《天橋上的魔術師》聲音設計杜篤之、江宜真。 (攝影 / 汪正翔,提供/木馬文化)


杜哥讚不絕口的江宜真,自然是在「傳承」的天橋另一端。從對故事的感受,到怎麼用一層層聲音搭造三十年前的台北,再到聲音的魔術如何替劇中角色──小男孩夜裡的噩夢、青春期少女的守護神、魔術師的施法氣場……等等加分,她都說得井井有條。聲音是觀眾最難以意識到,無法「眼見為憑」的戲劇環節之一,也是在感官的暗角引導情緒的武器。那天專訪,我驚訝戲裡的聲音有這麼多是「創作」的,更在她的娓娓道來裡,感受到熱情。

但同時,做為「後期」人員,宜真也感嘆「做聲音」是孤獨的。這段讓人動容的話,礙於篇幅我沒有放進書中:「這是我做美術的朋友的形容,他說跟我聊天的時候,其實不太能懂我表達的關於聲音的種種,而他們美術跟攝影、燈光、道具組等等,都有一個溝通的標準方式。他其實不太能了解我們聲音到底做得好不好?有什麼差異?也覺得我們很難跟一般人解釋怎麼進行這工作,所以覺得我們的行業很孤獨。

再加上聲音的東西很難被記載下來,所以就更孤獨了。

這般孤獨,與連帶的感嘆,讓年輕藝術家在一個「重現過去」的題材面前,格外想留下什麼。劇組裡另一位有為青年,是攝影師陳克勤,中華商場拆掉那年他才七歲,但身為晚輩的他心裡有一座天橋,連接著台灣新電影——因為是八〇年代的故事,他想透過不誇張、又沒有隔絕情感的鏡頭氣質,向新電影靠近。

影視雙棲的陳克勤,在受訪時語重心長地說:「台灣電視劇的環境非常之糟糕——對,是『糟糕』。」而這是他第一次能用對待電影的方式,好好規劃每一場戲的flow和敘事觀點,好好拍完一部劇。他也笑說自己是少女心、很愛哭,這一點在導演受訪的時候也被提及和證實,但究竟是哪幾幕逼哭了攝影師?就留待大家自己看劇跟讀專訪來對照了。

ffffff《天橋上的魔術師》攝影指導陳克勤。(圖片來源/書籍內頁)


最後,對不同世代的團隊成員,《天橋上的魔術師》喚起了舊時回憶,也編織了對沒趕上的時空的嚮往。但在導演楊雅喆,他的「傳承」不是來自不同世代,而是不同的敘事載體。

訪談裡,楊雅喆一再尊稱吳明益「老師」,他說劇組努力地參透吳老師的想法,「不只是編劇,包含攝影、美術、造型,每一個人都讀了這本書,再用他們的專長去理解它,每一個呈現出來的細節都是對吳老師的致敬。」他形容這部戲是三百多位工作人員的心得報告:「有這麼精密的讀後心得,希望吳老師會覺得很開心。

但做為一個觀眾,或評論者,我看到了楊雅喆雖然充滿敬意,仍然毫無懼色,把《天橋上的魔術師》變成他自己的作品。劇裡的時空結構、人物關係都大改,關懷的核心則是變得溫柔,原作讀完的「惆悵」到了戲裡——套用他自己的形容——「找到了一個地方安放它」。這樣的慈愛,和我過去熟悉的楊雅喆,真的不太一樣了。

rrrrr導演楊雅喆。(圖片來源/書籍內頁)


或許我們可以說,楊雅喆也在創作的天橋上、在魔術師的鏡子裡,看見不同的自己。那是一幅怎樣的鏡像?就請往劇集,以及《天橋上的魔術師 影集創作全記錄》找尋了。

天橋上的魔術師 影集創作全紀錄

天橋上的魔術師 影集創作全紀錄


剛剛好的時光

剛剛好的時光

釀電影 2月號/2021 vol.3

釀電影 2月號/2021 vol.3


張硯拓

影評人、《釀電影》主編,曾任金馬影展奈派克獎、香港電影節費比西獎、高雄電影節、女性影展評審,出版電影散文集《剛剛好的時光》

 延伸閱讀 

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 套書(阮光民 卷+小莊 卷+別冊)

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 套書(阮光民 卷+小莊 卷+別冊)

聯合文學 2月號/2021 第436期

聯合文學 2月號/2021 第436期

天橋上的魔術師 (電子書)

天橋上的魔術師 (電子書)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天橋上的魔術師》電視劇熱播中!你想知道的原著與影劇幕後都在這裡

    吳明益:「只有少數的作者有機會看到自己筆下那個已消逝世界重建的過程,無疑的,我就是那個幸運的人。」以1980年代的西區老台北為背景,勾起老台北人回憶的同時,故事本身的魅力也捕獲觀眾的心。關於原著的創作背景、漫畫改編,一直到影劇的製作與呈現,透過不同領域的敘事者帶我們更深入作品核心。

    3233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天橋上的魔術師》電視劇熱播中!你想知道的原著與影劇幕後都在這裡

吳明益:「只有少數的作者有機會看到自己筆下那個已消逝世界重建的過程,無疑的,我就是那個幸運的人。」以1980年代的西區老台北為背景,勾起老台北人回憶的同時,故事本身的魅力也捕獲觀眾的心。關於原著的創作背景、漫畫改編,一直到影劇的製作與呈現,透過不同領域的敘事者帶我們更深入作品核心。

323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