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文學不是什麼都幫你講完,而是讓你心裡面有個迴蕩的空間。」專訪蔡素芬《藍屋子》

  • 字級



七宗罪裡「貪婪」排第五,排序依據是與愛的背離程度。《藍屋子》即是這樣一個訴說古老人性的故事,起於欲念的貪愛,以及由貪愛而生的執著與嗔痴。

一路創作出大時代長篇《鹽田兒女》《橄欖樹》《星星都在說話》《燭光盛宴》,並以《台北車站》《海邊》《別著花的流淚的大象》等短篇描繪形色人生。讀者或許會感到意外,總與鄉土歷史綁定的蔡素芬,新作《藍屋子》竟奇幻色彩濃厚:由一幅畫作連結異次元,讓讀者跟隨主角、空間設計師華生屏息推開畫中「藍屋子」的獅頭門環,踏入陌生之境;轉瞬又穿越到藝伎與政商掮客雲集的淡水港埠及大稻埕,身不由己地被時代浪潮推擠。迷霧逐步顯露輪廓,直到電話中傳來招呼聲,鬼魅般飄散在空氣中。

在《藍屋子》裡,蔡素芬打造一座棲居無數古董物件的華美廳堂,寶物是誘惑,試煉著闖入者的道德界限。自古以來,貪婪的意象,常以永無饜足的大口吞噬展現,藍屋子裡也有一張口:鑲著獅頭門環的大門,門內來歷不明的珍寶,吞沒華生的心竅,令他在良知與私欲間擺盪掙扎。對此蔡素芬直說不忍,「我很同情華生要受到物質和情感的重重考驗。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此,對眼前的利益難以抗拒,我只是用小說來反映人性。」

藍屋子(博客來獨家書衣作者親簽版)

藍屋子(博客來獨家書衣作者親簽版)

藍屋子

藍屋子


人性衍生出各種欲望的變形記,但蔡素芬沒有放掉對大時代的注視,「欲望在個人,不過是追求物質或情感,如果放大到國族,就是侵略。我以這個隱喻,結合台灣受荷蘭和日本殖民的歷史,這是另一層更龐大的貪婪。」小說裡,華生不斷取物轉售,直到他賣掉獅頭門環,以至再也進不去藍屋子,便展開一段跨國旅程,意圖解開藍屋子的謎團。奇幻僅是介面,反映的仍是人世現實。蔡素芬說,「帕慕克許多作品也都結合推理與嚴肅文學,我喜歡他透過文化衝突去反映土耳其的歷史、文化與宗教,以及對城市情感深厚的細膩描寫。」

《藍屋子》故事橫跨百年,細膩重現淡水與大稻埕的商賈貨流鼎盛,航運帶來人與物的交流,全書也透過物件的線索(如錫杯、門環、菊花鑄鐵片、指南針)逐步匯聚,揭開藍屋子的祕密。蔡素芬選擇從「物件」切入,是因為我們平常行走於時間的遺骸上,卻並不覺察,「那些古物歷經時光流轉,而物件就是『時間』。」人生一世不過百年,器物以千年計,時間尺度不同,小說卻能自由穿梭。她說,「24小時或四季變化,是自然界的時間,而小說中的『心理時間』卻可以跳接時序,當創作者進入敘事,就不受『自然時間』限制。」


原以為,以藏寶屋的實境探險,投射出航海時期的劫掠史,已夠驚心動魄,但蔡素芬的企圖遠不止此——她表面上寫一座旅館的興衰、以及淡水從日治時期至今的社會轉變,而最終談的,是小說創作。《藍屋子》的骨架正是由「小說元素」構成,蔡素芬拆解敘事基本要件,結合象徵與隱喻,賦予細節為肌理,例如:華生的前女友露西,她記錄L旅館老董事長的口述回憶,甚至透過書寫來整理自己的感情,便暗藏著小說寫作歷程的原型;又或者,華生發現鐘擺會動但指針停滯,也指涉了心理時間和自然時間……

故事中鑲嵌著故事,也是蔡素芬對創作本質的剖析,「露西追溯記錄一切,在〈魂〉那一章,旅館的老董事長過世後,魂魄進入露西腦內,然而那真的是老董事長嗎?怎知道不是露西寫著寫著就代入自己了?」蔡素芬解釋,創作者身為詮釋者,足以主宰敘事、改寫現實,「創作者在寫作時,可以隨時進入不同時間點,甚至定義時間與記憶。不過有些東西我講太清楚就沒味道了,就得虛實交錯,留下一點空白。」因此,小說裡有不少地方懸而未解,例如送鑄鐵菊花來客棧後消失海上的神祕客,背後與皇室政治有哪些璇璣暗藏?情路坎坷的藝伎櫻子,最終芳蹤何處?「我就不說破,小說要保留距離,讓模糊有發酵空間,什麼都寫盡就不好玩了嘛。」

「到這年紀會覺得,不必什麼都要答案,追不到答案的,就別去計較了。」沒結果的戀慕、未說盡的結局,蔡素芬笑說這變成一種人生態度,就像明知道人物是假的、事件也是假的,我們為什麼還要讀小說?「藝術不是給出百分之百的真實,而是保留一角與觀者的情感結合。文學不是什麼都幫你講完,而是讓你心裡面還有一個空間可以迴蕩。


除了報紙副刊編務,蔡素芬兼掌林榮三基金會,從文學獎到音樂會大小事通包。既然不能脫身,遂轉正面思考,她抓住機會蒐集開爐煉字的材料,《藍屋子》融合古物形成豐富視覺,便是獲益於時尚珠寶等副刊版面,或是採訪過程聽聞一尊鎏金佛像標價可達上億,便請益老闆傳授門道,「寫作需要輸入新的經驗,關起門來寫,會有自我重複的危險。工作也會培養耐力跟毅力,這些都對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

我們好奇她身兼多職,如何平衡生活?蔡素芬笑著嘆氣,「結婚喔,對寫作者來講真的是……」她拉回正題,「如果想多點時間創作,婚姻是不利啦,但人生有各種體會,婚姻也是其中一種。」她的創作焦慮在30多歲來到高峰,工作之外,兩個女兒還小,要張羅的事情撲天蓋地,每日筋疲力竭。「但那時我創作力旺盛,一直很想寫,可是沒精力也沒時間,內在非常焦慮。」她憶起以往不時得在下班後小睡,再起身讀稿,年幼的女兒半夜起床見燈亮著,靠過來純真問道:「媽媽妳在寫文章嗎?寫好了沒?」

她只能撿拾零碎時間,一面處理家事一面寫作,洗碗時想著小說後續情節,上班前若有餘裕,便快手寫三四百字再匆匆出門,「有時候沉浸在小說進展,轉頭馬上要切換腦袋想工作,很折磨人啊。或者好不容易有空寫新進度,結果一開檔案先溫習前面,一回神兩小時過去了……」想來,小說家在進入寫作心流時,對於自然時間與心理時間的刻度落差,也有深刻感受。

藍屋子【獨家彩蛋版】 (電子書)

藍屋子【獨家彩蛋版】 (電子書)

幸好蔡素芬也就容許自己慢慢寫,《燭光盛宴》寫9年,這回《藍屋子》磨4年。沒想過專職寫作嗎?「很想!」她秒答。「但是一來要養家,不能全依賴先生,二來我每次一想情節就睡不著,專職寫作可能對健康太耗損。」她透露,長篇特別累,寫《鹽田兒女》就曾經整個禮拜失眠,「進入角色後,最後我會陷入脫離現實的狀態,但這通常會有好結果。老實說你如果進不去,也不必寫了。」這讓人聯想到她在《藍屋子》中描繪意識被侵入占據,如同受「寫作」控制的敘事者露西——或許陷入不可自拔也是必須,這是創作者才懂的癡狂。

雖然每日被各種待辦事項推著往前,每日於她,卻是珍貴的旅程。投身文字和媒體20餘年,蔡素芬仍滿懷熱忱,「每次辦文學獎,總感覺才印好作品輯又馬上要刊登新的徵文訊息了,根本沒時間去感受時間。睡前真的好累,但又不希望一天這麼結束,我不是度日如年,是度年如日,」她說,「這其實也是幸福吧?」

或許正是這份對文字和創作的欲望貪愛,成就她持續提筆的動力。講起寫作,蔡素芬笑容滿溢,眼神有光,「我就是喜歡文字,我覺得寫作是一件很好的事。我去跑步、跳舞、運動,都是為了有體力完成小說。再忙,小說還是要寫的,那是人生留存下來的東西。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2024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出爐!回顧歷屆得獎作者,深入分析一次看

2024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南韓作家 韓江,創韓國獲獎的首例,也是第一位韓國女性創作者獲獎。帶你一次看近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及他們不可不知的名著作品。

1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