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台灣科幻的前世今生與譯介:從《綠猴劫》《傀儡血淚及其他故事》入選BFT選書談起

  • 字級


近年來拜劉慈欣《三體》的成功之賜,國際書市掀起了一股華語科幻熱潮,而台灣其實早在1980年代,就已發展出頗具規模的科幻書寫,透過今年文化部國際版權資訊平台Books from Taiwan(BFT)選入兩本台灣科幻經典作品葉言都《綠猴劫》、及許順鏜《傀儡血淚及其他故事》的契機,就讓我們一同來回顧台灣科幻40多年來的發展及譯介。(本文提及的發展脈絡只包括中文書寫作品,尚無追溯至日治時代或原住民作家,特此說明。)

綠猴劫(《海天龍戰》32年紀念新版)

綠猴劫(《海天龍戰》32年紀念新版)

傀儡血淚及其他故事

傀儡血淚及其他故事

談到台灣科幻的代表人物,絕對非張系國莫屬,他在60年代末就已開始撰寫科幻小說(同時代還有張曉風黃海等人),並在70年代投入科幻小說的譯介,引進不少海外知名作品,包括在《聯合報》撰寫科幻專欄等。1978年出版的選集《海的死亡》,便收錄了日後以《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系列聞名的重量級作家喬治.馬汀(George R.R. Martin)等人的作品,可說在台灣早期的科幻譯介中扮演重要角色。(讀者若對喬治.馬汀其他科幻作品有興趣,可參見2018年出版的《暗夜飛行者》Nightflyers,章晉唯譯。)


海的死亡:科幻小說選集


80年代則正式進入台灣科幻的黃金時期,除了先前投身科幻的作家依舊筆耕不輟,例如張系國就將作品集結成《星雲組曲》一書,黃凡的反烏托邦作品《零》,更是藉著故事中探討的嚴肅議題,打入了主流文學獎的殿堂。時報文學獎隨後附設科幻小說獎(後更名為「張系國科幻小說獎」),培養了多名作家,像是張大春、葉言都、許順鏜、賀景濱等人。時間來到世紀之交,艾西莫夫(Isaac Asimov)中文譯者、本身也是科幻作家的葉李華在交通大學設立「科幻研究中心」,台灣科幻似乎又將迎來另一次高峰,但除定期舉辦「倪匡科幻獎」及一場研討會外,交大科幻研究中心其他影響較為有限。

星雲組曲

張系國科幻小說選《星雲組曲》

黃凡的反烏托邦作品《零》黃凡的反烏托邦作品《零》

最近台灣科幻的發展則可大略分為兩類,一是作家將科幻設定當成敘事手法或故事背景,藉以探討多元議題(性別、身分認同、環境等)。第二類則是融合在地文化和其他文類(奇幻、推理等)的類型文學路線,例如名稱源自《海穹英雌傳》系列的海穹出版社,就致力於推廣台灣原創的奇幻及科幻作品,泛科學(PanSci)網站也從2018年開始舉辦「泛科幻獎」,為台灣科幻的發展注入重要養分。市面上也可見到相當優秀的翻譯作品,囊括當代經典及新近獲獎作品,範圍遍及全球,讀者的選擇可說頗為多樣。

海穹英雌傳(卷一)金鱗汗女

海穹英雌傳(卷一)金鱗汗女

海穹英雌傳(卷二)極地試煉

海穹英雌傳(卷二)極地試煉

海穹英雌傳(卷三)蒼生之海(贈《海穹英雌傳》典藏海報III)

海穹英雌傳(卷三)蒼生之海(贈《海穹英雌傳》典藏海報III)

海穹英雌傳(卷五)汪洋霸主〈完〉

海穹英雌傳(卷五)汪洋霸主〈完〉





至於台灣科幻的譯介,由於作品數量較少,而且大多放在文學研究脈絡下討論,而非類型文學的市場取向,因此大都以學術觀點切入,譯者也並非科幻出身。目前筆者找到的兩本台灣科幻外譯作品,張系國(Chang Hsi-kuo)的《城三部曲》The City Trilogy(收錄《五玉碟》《龍城飛將》《一羽毛》三部作品)、以及黃凡(Huang Fan)的《零與其他故事》Zero and Other Fictions,皆由長期出版台灣文學選集的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出版,並且都與中華民國筆會(Taipei Chinese Pen)頗有淵源,由長期耕耘台灣文學外譯的美國漢學家陶忘機(John Balcom,也是《巨流河》英文版譯者)翻譯(譯作散見於中華民國筆會季刊《台灣文譯》),譯介總體來說有些零星,也與主流市場脫節。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來中國科幻小說的蓬勃發展,中國知名科幻研究學者宋明煒(Mingwei Song)也於2018年替哥大出版社編輯了選集《轉生的巨人:21世紀華語科幻小說選》The Reincarnated Giant: An Anthology of Twenty-First-Century Chinese Science Fiction,由於該選集沒有正式中文書名,此處的書名及以下引文皆為筆者暫譯。

城三部曲城三部曲

零與其他故事零與其他故事

The Reincarnated Giant: An Anthology of Twenty-First-Century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轉生的巨人:21世紀華語科幻小說選

筆者搜尋後發現,選集書名出自中國作家王晉康同名作品,而「Chinese Science Fiction」一詞,因編者宋明煒在序文〈科幻小說是否夢見了中國新浪潮?〉(Does Science Fiction Dream of A Chinese New Wave?)就已明確提到本書除收錄中國作家外,也選錄了來自香港及台灣的作家,故可得知不是特指所謂的「中國新科幻」,因此絕不可能譯為「中國科幻小說選」,此處採較為廣泛的「華語科幻小說選」。

下個問題則是,哪些台灣作家獲得選集青睞?答案可能出乎意料,因為並不是上述所謂的「科幻作家」張系國或黃凡等人,而是我們目前可能會劃歸為「純文學」作家的駱以軍伊格言。書中收錄的作品分別是駱以軍(Lo Yi-Chin)《女兒》Daughter)一書中的章節〈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以及伊格言(Egoyan Zheng)作品《噬夢人》The Dream Devourer)的第五至七章,在一群中國作家之中,可說獨樹一格。

女兒

女兒

噬夢人

噬夢人

宋明煒將《女兒》視為「實驗小說」,認為「駱以軍迷宮般的敘述,結合身分、跨性別、離散經驗、文學引用、和歷史意識等,呈現出一個想像中的場域,包含記憶、沉思、隱喻、重構、以及對『他者』空間的肢解。我們選擇的是〈科幻小說〉這個章節,可以將其視為後設科幻文本看待,駱以軍在本作中的嘗試,和韓松(中國知名科幻作家)作品中對魯迅的指涉相同,試圖將科幻小說放回現代華語文學的脈絡之中探討。」伊格言所著的「後人類史詩」《噬夢人》則是「設定在西元2219年,主角回憶人類和生化人漫長間諜戰的複雜歷史。模糊的身分認同呼應了台灣的政治現況,而多層次的夢境探討,還有能以夢境區分人類與生化人的政治科技,則使情況更加複雜。從失序的夢境空間中浮現的異托邦,促使主角理解在自我與他者,或是在人類與後人類之間,存在著倫理與知識上的灰色地帶。」

而在學術領域之外,近年台灣科幻外譯的重要推手,則是《三體》及吳明益小說的法文譯者,法國翻譯家關首奇(Gwennaël Gaffric),除了翻譯《複眼人》《天橋上的魔術師》《睡眠的航線》外,他也將高翊峰的《泡沫戰爭》及紀大偉的《膜》譯介至法國。


吳明益小說《複眼人》《天橋上的魔術師》《睡眠的航線》法文版

高翊峰《泡沫戰爭》法文版

紀大偉《膜》法文版

另外,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出版媒介也跟著改變,從紙本書到時興的電子書甚至有聲書等,台灣科幻小說也搭上了這股潮流。例如張系國2018年的短篇集《魔鬼的十億個名字》Ten Billion Names of the Devil,就先以電子書形式發表,英文版也在不久後「上線」。許順鏜睽違已久的長篇《如膚之深》Skin Deep,也以電子書形式面世(2020年11月由蓋亞重新發行紙本/電子版),證明科幻小說家依然走在時代的最前端。


左起:張系國《魔鬼的十億個名字》中英文版書封、許順鏜睽《如膚之深》

如膚之深

如膚之深

如膚之深 (電子書)

如膚之深 (電子書)

或許近期台灣科幻的譯介,多少受到中國科幻的熱潮影響,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台灣科幻書寫的發展已相當多元,不管是主流作家或科幻作家,皆屢屢端出水準極高的作品。回顧上個世紀葉言都及許順鏜的作品,也都有可觀之處,例如兩人不約而同結合武俠元素,《綠猴劫》裡〈古劍〉雖只在文末才回到科幻主題,行文卻不乏科幻感,而《傀儡血淚及其他故事》中〈傀儡血淚〉則將江湖恩怨結合科幻設定,讓人不禁設想更廣闊的長篇發展。

除此之外,葉言都的其他作品,皆運用扎實的科幻設定與虛實交錯的敘事技法,描繪一個個膽顫心驚的詭譎未來,雖然成書已超過30年,卻和當下的世界趨勢及全球疫情不謀而合,又加上台灣的島嶼經驗,風格獨具。許順鏜的〈哈姆雷特〉三部曲,也在30年後迎來完結篇,透過「超級AI」哈姆雷特之口,探討人類文明的價值,並啟發進一步的思辨。

期望藉由這次《綠猴劫》《傀儡血淚及其他故事》的重新出版及入選BFT選書,得以讓更多讀者一窺台灣科幻黃金時代的面貌,並藉此推動相關書寫及譯介的發展,而透過閱讀經典作品,再和現今的發展脈絡對照,讀者也能深刻體會科幻小說歷久彌新的魅力。




楊詠翔

目前就讀於台大翻譯碩士學程筆譯組,喜歡讀奇科幻跟偵探小說,每天都要聽重金屬音樂,還在畢業跟成為自由譯者的路上跌跌撞撞。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臺灣歷史小說的方法學

    臺灣的歷史小說已經逐漸形成一種文類,而「歷史小說」應該包括什麼呢?該怎麼思考歷史與小說之間的張力呢?從創作者的實務角度來看,書寫歷史小說該注意有哪些地方?與其他小說文類的界線與互動,又能有什麼可能? 此專題涵納學者杜正勝老師的意見,也聆聽新一代歷史小說創作者的經驗,激盪出多元的新見解與氣象。

    5124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臺灣歷史小說的方法學

臺灣的歷史小說已經逐漸形成一種文類,而「歷史小說」應該包括什麼呢?該怎麼思考歷史與小說之間的張力呢?從創作者的實務角度來看,書寫歷史小說該注意有哪些地方?與其他小說文類的界線與互動,又能有什麼可能? 此專題涵納學者杜正勝老師的意見,也聆聽新一代歷史小說創作者的經驗,激盪出多元的新見解與氣象。

512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