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愛,就是去知道你所不知道的其他生命:讀高登繪本《老鼠太太》《老鼠屋》

  • 字級


英國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家高登(Rumer Godden, 1907-1998)


今年是鼠年,過了一半,世界經歷卡繆的「鼠疫」。要對老鼠產生好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我發現就算是我們很熟悉的貓狗,也大有人對牠們懷著敵意,或是刻板的負面印象。

英國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家高登(Rumer Godden, 1907-1998)恰好有兩則短短的老鼠故事。一個是《老鼠太太》The Mousewife之前介紹過),一個是《老鼠屋》Mouse House )。此人的經歷非常特別,她是英國人,從小因為父親的工作而在(今)孟加拉度過童年,後來回英國完成舞蹈老師訓練,又回到印度開了舞蹈學校(歷時20年)。

The Mousewife

The Mousewife

Mouse House

Mouse House

《老鼠屋》講的是小女孩瑪莉獲得了一個「老鼠屋」禮物,這老鼠屋並不是給真的寵物鼠住的,它像娃娃屋一樣,裡頭有袖珍的傢俱、家飾、還有兩個扁扁的「紙老鼠人」,一男一女站著。爸爸說,「那是給妳放珠寶的。」瑪莉回答,「那是給老鼠用的。」當然,瑪莉並沒有為此去養老鼠,那紙老鼠也不會動,瑪莉和它們說了一會話後,就把鼠屋晾一旁。媽媽問她,「妳不玩那個?」瑪莉回說,「老鼠不會玩。」

「老鼠不會玩」這句話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就在瑪莉家的地下室裡,其實正住著一窩擠在一支破花盆裡的老鼠。(故事中略)最終有一天,老鼠屋破損了,瑪莉把它放到地下室,而在很久以後某個躲貓貓時光,瑪莉意外發現她的鼠屋有真正的老鼠進駐了,她興奮地靜靜看著老鼠們,發現「原來老鼠是會玩的!」

瑪莉沒有把這件事告訴任何大人,她偶爾會偷偷去看那些老鼠,說是「她的老鼠」,因為那房子是她給牠們的。

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有點「違反衛生」、縱容一窩家鼠的故事。可我卻覺得,這點天真的「違反衛生」的善意,正是這本書深深拷問人心的部分。

Mouse House 天真的「違反衛生」的善意,正是它深深拷問人心的部分。(圖/Mouse House內頁)


兔之眼(新版)

兔之眼(新版)

哪一種人會無視老鼠的危害,去保全小動物的生命呢?真實的版本,大概是放個毒餌全部死光光。又,其實書中「老鼠」只是一個「弱小」的象徵,那也可以是小孩子。如果「老鼠屋」是小孩子祕密玩樂的空間,難保有大人不會去破壞、出聲干涉──一個孩子,在大人的視線外,偷偷地觀察一窩野老鼠,還認為那是她的老鼠;這不就是那本為人師表必讀的兔之眼嗎?那位養蒼蠅的小孩。一開始所有老師都警告他:「你再養蒼蠅的話……」可是唯有一個認同養蒼蠅的大人──小孩的爺爺,向老師說了這段話:

小谷老師,鐡三會養蒼蠅並不是他的錯,如果把鐡三帶到山裡的話,我想他就會養蟲。如果帶到河邊的話他就會養魚。可是我哪也不能帶他去。因為他住在這個只有垃圾的地方,除了蒼蠅什麽也沒有。所以我覺得鐡三會養蒼蠅也是理所當然的。[…]我不奢求老師覺得他可憐或是疼愛他。可是,他畢竟也是人生的孩子,我總是希望他能和人做朋友。鐡三也是父母生的孩子啊!

那些老師們,一直死命想導正鐡三「蒼蠅會傳染疾病」的事實,但故事到最後扭轉了所有人對蒼蠅的印象,因為蒼蠅有很多種類,且大人先入為主的衛生觀念阻斷了認識其他弱小動物的機會。

小朋友還是比較理解小朋友的,其中一位孩子向老師解釋說:

鐡三很寶貝他的蒼蠅,這和大家養文鳥或養金魚的道理是一樣的。
養小鳥或金魚要花錢,不過養蒼蠅一毛錢也不必花。

不用說老鼠、蒼蠅這種人人喊打的害蟲,連野貓野狗都被那些「過度衛生」、過度人類本位的人視為眼中盯,這些人反對餵野貓、說貓會傳跳蚤、貓會亂大便……要對野貓野狗趕盡殺絕,把牠們通通逮補到城市人看不到的收容所(美其名「動物之家」)。

我遇到的孩子們

我遇到的孩子們

我常納悶為什麼「那些人」對貓狗都不能有丁點善意?是教育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只要你稍加留意,那些不可思議的不友善動物的新聞,就像垃圾那麽多。這種感覺就像著名兒童文學家灰谷健次郎我遇到的孩子們的這一段,校內老師的開會實況:

「K君因為成長在單親家庭,所以性格乖僻,並且有竊盜的習慣。他靜不下來,在座位上坐不到十分鐘。行動陰狠,會對柔弱的女子暴力相向」。
這份報告正連續不斷被演說著。
女老師正數落著小孩子是如何玩得全身沾滿泥巴。
另一件更嚴重的事情發生了。每一位站起來發言的老師,異口同聲地讉責孩子的惡狀。
而且,這個時候,教師顯得生氣勃勃。我感到很心寒。這些人是怎麽看待別人的悲傷的?在漫長的人生中,他們從來沒有嘗過絕望的滋味嗎?

我感到很心寒。這些人是怎麽看待動物的生命的?在漫長的人生中,他們從來沒有嘗過肚子餓、被關起來的滋味嗎?

恐怕是的。可是,我還是想問,難道沒嘗過絕望滋味的人,就沒有辦法釋出對弱者的善意嗎?什麽樣的人,會看不到《老鼠屋》、《老鼠太太》的珍貴之處?我相信Rumor Godden如果沒有在印度的童年經驗,她不會寫出這些傑作。特別是《老鼠太太》中,一隻從沒出過門的家鼠,是要如何懂得「鴿子是不能被關在那裡的」,老鼠和鴿子那簡直平行時空的世界,究竟要如何產生交集?一個在天空飛,一個在房子裡躲躲藏藏。

一隻從沒出過門的家鼠,是要如何懂「鴿子是不能被關在那裡的」?(圖/《老鼠太太》內頁)


「原來老鼠是會玩的!」、「原來鴿子是要在外面飛的!
」這些看起來好像理所當然的事,仍是有很多人不懂的。我們還是會聽聞有人把狗關在籠子裡、好幾年沒有外出過這種匪夷所思的事。要如何讓人類知道「動物是會玩的!」(不是只被關在籠子供吃供住就了事) ;「愛」不只是我們熟知意義下的付出、陪伴、關心,在灰谷健次郎筆下,「所謂愛人,就是去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人生。

而我將之擴充為,愛,就是去知道你所不知道的其他生命。



作者簡介

本名不重要。出生於大馬。高中畢業後赴台灣迄今。
美術系卻反感美術系。停滯十年後重拾創作。
著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
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我和那個叫貓的少年睡過了》《我現在是狗.老貓簡史》《幫我換藥》
繪本《馬惹尼》《詩人旅館》《老人臉狗書店》等數冊。
作品入選台灣年度詩選、散文選。另也在博客來OKAPI寫繪本專欄文。
偶開成人創作課。獲國藝會視覺藝術、文學補助數次。目前苟生台北。

Fb/IG/website keyword:馬尼尼為 maniniwei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如何跟孩子談死亡?五本書帶你教孩子溫柔的告別

生離死別是人生進程中無可避免的過程,當所愛的對象離開這個世界,如何與小孩說明「死亡」這個概念?透過五本作品,我們聊聊溫暖的告別。

286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