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在家庭與職場落單的孤獨父親,如何在人生下半場重拾自我?──讀白石一文《一億元的分手費》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如果說窪美澄致力為受到不公待遇、情緒壓抑的日本女性發聲,那麼直木賞暢銷作家白石一文,肯定是最能釋放中年男性內心寂寞的代言人。自2000年發表《一瞬之光》以來,在用這個名字出道的第20週年,台灣讀者一次迎來睽違兩年的新譯作《一億元的分手費》,以及白石創作生涯的第一部改編電影《火口的二人》上映的盛事。即便踏入耳順之年、著作接近30本,這位文風鮮明的老牌作家筆力依舊穩健,甚至完成了一部前所未見、超過540頁(日文版篇幅)的超長篇小說《一億元的分手費》

一瞬之光

一瞬之光

一億元的分手費

一億元的分手費

火口的二人火口的二人


關於我的命運

關於我的命運

白石一文的作品總是不斷對社會的結構、人類生活的現狀提出詰問,並嘗試用那些寂寞的主角們所選擇的道路提供迷惘的讀者方向。事實上自出道作起,他的作品有著「略顯艱澀」、「無法完全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這類迴響,而他也樂於堅定自己的創作路線。在影視、動漫化改編盛行的日本文壇,他只有一部《關於我的命運》(2005)改編成日劇,對流行作家來說頗為罕見,甚至被《關於我的命運》編劇岡田惠和稱為「影像化NG」的作家。

即便是性愛場面大膽的《火口的二人》(2012)邀請到白石熱愛的名導演荒井晴彥製作,在2019年橫掃日本影壇、抱回電影旬報、映畫藝術年度佳片冠軍,白石仍然沒有那種希望作品被翻拍的欲望。他說自己從年輕以來便婉拒了多次的改編洽詢:當時的我有一種自傲,覺得如果要寫很容易就被拍出來的東西,那幹嘛還要花精神寫。

由於影視化多少要向商業妥協,不希望作品在改編中喪失了他原創的真實意圖,乾脆一併拒絕授權──秉持這樣昭和時代傳承的男子漢信念,讓只能透過文字品味的白石世界,格外有閱讀、思考的樂趣。《一億元的分手費》便是一本令筆者驚奇、明明厚重卻不忍釋卷、如作者所言「可以一氣呵成讀完的高娛樂性小說。白石描寫的詳盡地景和美食,再融入他擅長的角色心理狀態,足以提供讀者充沛的福岡金澤想像畫面,不由得讚嘆其確實是不需要影視化的作家。

52歲的加能鐵平,任職於家族企業「加能產業」中的雞肋職位,子女已經成年,正在外地念大學,妻子夏代也從打工轉為正職,家人們各自忙於自己的生活。正當他感到已卸下家庭重擔、被堂哥社長排擠的職場也沒有前景的空虛時刻,意外發現了妻子隱藏半生的祕密:在20歲便繼承上億元遺產,並在婚後的2006年他被前公司裁員時,還悄悄拿出兩億元投資加拿大的新創企業有成,現在累計了34億元的鉅額財產──簡直像是怪談的情節,相守超過20年的妻子夏代,如今看在鐵平眼中,竟像個完全的陌生人。

後來,鐵平更進而得知,該加拿大企業是夏代的前男友成立的。明明暗藏鉅款,卻不在丈夫最難熬的時刻伸出援手,反倒是大方贈與前男友?對鐵平而言,這是幾乎毀壞自己做為一個人的致命打擊,20多年的婚姻感情完全被否定。他不願意再相信任何人,閃電遞出辭呈後不吭一聲就離家出走,帶著夏代領出的一億元,從九州的福岡「潛逃」到北陸的金澤展開一個人的新生活。

對那些終身效忠公司的父執輩日本中年男子而言,所能遭遇的最大挫折是什麼呢?那就是鐵平這般在家庭、職場的全面敗北了。妻子背叛、兒女各自違背自己的期望在外搞事,讓他對所謂的「家人」冷卻下來。既然他們都率性而為,那自己也要純粹地為自己而活了。白石一文的小說男主角,或多或少帶有他本人的影子,事實上他便曾在職場上罹患焦慮症而回家療養過,對於鐵平「太能理解在公司內被烙上『無用之人』的烙印是一件多教人不甘心的事」的遭遇,正是他發自肺腑的感觸。也正因歷經切身之痛,讓白石的小說對日本男人的「社畜」慣習時常發出質疑,而格外貼近上班族的心聲。

自2005年的朝日電視台日劇《熟年離婚》播出後,日本人發現這類「丈夫退休後就離婚」的現象在平成時代蔓延開來。根據厚生勞動省統計,1970年的離婚夫妻中,婚姻關係超過20年的只占5%,此後逐年增加,到2016年已經高達17%。這類「相看兩厭」的老夫老妻分開的理由很多,除了不需要再為已獨立的孩子維繫家庭,想重拾喪失的夢想也是一個因素。針對熟年離婚現象的正反面意見兼有之,支持者認為本來就不需勉強與沒有感情的伴侶綁在一起;反對者認為傳統家庭結構被破壞後,將導致孤獨死高齡犯罪。總在小說中探討各類男性議題的白石,於《一億元的分手費》裡也在描述這樣的心境,解讀疲憊的中年男子為什麼會選擇放棄家庭的動機。

日劇《熟年離婚》反映老夫老妻離婚率增加的現象。


除了上述那些「外部因素」、「自身想法」的影響,白石更在本作提出一個命題:「父性」是否本來就敵不過「母性」?普遍認為,父親並不像母親經歷懷胎十月與分娩的痛苦,因此對孩子的感受較低。白石則認為,忙碌於工作的父親由於沒有時間與心力照顧小孩,孩子們總是更黏母親,所以也幾乎沒有陪伴他們長大的「成就感」,一旦感受到自己被辛苦養育的家人排斥時,會遭受巨大的心理創傷。書中的鐵平便是個有點極端、卻或許是眾多日本父親的縮影,他們為了「責任感」與「義務」而奮鬥,但對有距離的孩子們抱持「也不過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嘛」的悲觀思想,以致於找到解脫的理由後,便尋求自我的獨立與快樂。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就像女性背叛配偶背後有其理由,男性拋棄家庭與職場也有值得寬容看待的空間,便是本作深入探討的人性議題。

母親說起來就像聖誕老人,而父親則是在聖誕老人揹著的大袋子裡裝禮物的幕後人員。收到禮物的孩子對聖誕老人心懷感激,卻誰也沒想過聖誕老人從那個大袋子裡拿出的禮物是誰裝進去的。──《一億元的分手費》

事實上,白石一文在本作的訪談中表示,他把自己的小說大致上分為兩種類型,就像是台灣讀者所熟悉的黑乙一、白乙一那樣,分別是「迂迴難解」類與「真是有趣」類。過往讀者反映「不理解」的便屬於迂迴難解類,如《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2002)、《於記憶之濱》(2016);有趣類則包含了直木賞得獎作《不可或缺的人》(2009)、《心中鑲著龍》(2007)與《踏上他走過的不可思議路程》(2014)等作。他認為迂迴難解類是能夠流傳至後代、探討世界困難議題的深奧之作,而有趣類是能夠讓讀者興奮地享受的。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

於記憶之濱

於記憶之濱

不可或缺的人

不可或缺的人



心中鑲著龍

心中鑲著龍

踏上他走過的不可思議路程

踏上他走過的不可思議路程

億男

億男

從藏在抽屜裡12年前寫下的備忘錄擴寫而成的《一億元的分手費》,便是白石有意識封印難解議題,致力以娛樂為導向的「真是有趣」類鉅著。用簡潔易懂的比喻表達父性及男人拋棄家庭的觀點後,他認為在現實世界中加入不真實的、童話的設定,能產生非常有趣的東西,那便是「從天而降的一億元」。突然中了頭彩身懷鉅款就能從此幸福快樂嗎?根據川村元氣《億男》(2018)中的調查可不是這麼回事,因不知如何處理突如其來的財富而遭到詐欺、捲入家人分錢糾紛而迅速破產、家庭破滅的案例比比皆是。約新台幣三千多萬元的日幣一億元聽起來很多,但白石也藉鐵平的規劃告訴讀者,在這個醫療進步而長壽的時代,一億元其實是不夠養老的,仍然需要完善的理財。

這種「以錢滾錢」的理財規劃,又和白石的強項──「企業小說」作了天衣無縫的結合。近年池井戶潤《下町火箭》《陸王》席捲全日,但我們可不能忽略白石自出道起,便擅長於刻劃日本商場文化的爭權奪利與官商勾結,以及《一瞬之光》的橋田浩介到《無光之海》(2015)的高梨修一郎──那些商社菁英中小企業社長的風光、孤獨與哀愁。

下町火箭

下町火箭

陸王

陸王

無光之海

無光之海

本作的鐵平藉由一億元的分手費重新開始,在寒冷的金澤回歸單身生活、投資開創新生意。從慧眼賞識「頭巾壽司」的好味道到租下商店街店面、拓展事業版圖的經營過程,充分展現企業小說的書寫功力與他所追求的趣味性。而講究寫實度的白石,除了前面提到的巷弄地景描述詳盡,就連故事中的手捲壽司店、壽司菜單也來自金澤旅遊指南中常見的平價美食名店「竹輪壽司」,由於該店店長發生事故在2017年收店,白石藉由小說將其重生,也是身為作家為愛店致上的一份敬意。

身心俱疲的中年大叔,在人生的下半場還能追求什麼、還需求著什麼?年輕少女的肉體嗎?白石便設定性無能的高梨、或妻子已經是個絕代美女的鐵平,來告訴讀者他們要的並不是那麼膚淺的東西。白石認為,那是一種追尋自我,參與有成就感的工作、並和「世界」、「社會」聯繫在一起的感覺。讀完《一億元的分手費》,相信寂寞的熟男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存在的價值。  

一億元的分手費 (電子書)

一億元的分手費 (電子書)



作者簡介

百萬書評部落客,日韓劇、電影與足球專欄作家,本業為製作超過百本本土推理、奇幻、愛情等類型小說的出版業編輯,並成功售出相關電影、電視劇、遊戲之IP版權。興趣是日本文化的深度觀察。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769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遇到性暴力,別再質疑受害者「為什麼不求助」,而是傳達「不是你的錯」

「N號房事件」爆發時,很多人驚訝於「為什麼孩子不求助」,事實是,受害者就算求助了,下場可能是被質疑、被譴責、被說「不要講了」;受害者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很難不去想:我究竟做錯了什麼要被如此對待? 僅有極少數的受害人,身旁會有人真心為其感到痛苦心疼,並設法讓受害者知道:有錯的是加害者,不是受害的自己。

176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