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當大人變回7、8歲的小孩,他的世界是美夢還是悲劇?──讀柯札克《當我再次是個孩子》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究竟是長大「成人」,還是長大成「人」?不管是哪一種,似乎都認定了小孩還不算是「人」,他們的感覺無論悲喜很少被重視,童年時光也不太被納入人生的一部分(否則爸媽、老師為何總說「不好好讀書,以後人生會完蛋」),所以我比較喜歡用大人、小孩。現在,我們試著來談談看,因為體型大小與年紀差異,小孩與大人有哪些差別待遇?

《當我再次是個孩子》中,作者柯札克舉的例子好了:

大人有自己的錢,他們需要什麼去買就好了;孩子則是透過大人的施捨,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他們必須等,等父母心情好,不然大人就會對他們說難聽的話。

當我再次是個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選集

當我再次是個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選集

毫無疑問,這段柯札克於百年前描述的兒童命運,至今依舊常見。孩子必須聽話,再頑皮搗蛋再奮力反抗都是徒勞,頂多讓父母老師氣到傷身,但最終投降的,一定是孩子──因為這項競賽,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他們一出生就棄守疆界,全然愛著、信任著父母;父母卻往往對孩子不信任、輕視,認為孩子犯錯是故意的。甚至,我不敢保證所有父母都愛著孩子。

孩子不知道怎麼為自己說話,而辯解是大人的遊戲。大人說,他們必須「幫」小孩決定是非對錯,決定孩子該不該得到零用錢,零用錢又該怎麼花。還有一大堆教養文指導父母如何化身為便利商店店員,讓孩子做家事、寫作業、考試高分來集點,換取微薄的金錢或想要的文具玩具,稱之為「理財教育」。老師改孩子的作業本,紅筆咻咻圈出豎挑不夠直、臥勾不夠圓滑,忽略孩子花了一兩個小時才刻完兩頁40個格子。還有些自稱教養專家的人,一再寫文章分享自己「帶著愛」體罰孩子,因為他知道沒人會去問被打的孩子是否感覺到愛。

很少有大人能像柯札克(畢竟他是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那麼能理解孩子的處境與心情。大部分的大人,都專注於孩子製造出來的混亂與麻煩。孩子真的很煩嘛!亂跑、亂摸、只想要別人順他的意,一天弄髒三套衣服,整天大吼大叫,但在醫院診間堅決閉緊嘴巴。該睡覺的時間不睡、該吃的東西不吃,孩子的成長到底是伴隨著父母的失望還是憤怒,很難判斷。


柯札克(Janusz Korczak, 1878-1942)是兒科醫生、作家、教育家、社會運動者,為兒童人權與教育奉獻畢生,被譽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設有其紀念雕像。(圖片來源 / wiki


我們只能一直和孩子說,「你要尊重我們,我們才會尊重你。」可是等等,尊重何時變成了討價還價的條件?沒有人會否認,每個人都值得尊重,那麼孩子呢?當他不尊重我的時候,我難道不應該以自身的品格修養與教育,好好尊重他嗎?如果做不到,那麼我比他多活30年,算什麼?

閱讀《當我再次是個孩子》時,我感覺自己成為大人後的規律秩序被打破了,如果我不能正視大人和孩子之間的權力關係,怎麼能意識到自己隨意頒布的遊戲規則(例如起床要先去上廁所)?我想起童年的自己不能理解大人苦心維持的規範有什麼意義,總想著親自去做些什麼才行,後來我才知道,那叫人的存在痕跡,我沒有想找任何大人麻煩,大人太看重自己了,我只是想走向自己的未來。

再往下讀,進入柯札克的奇幻想像:當大人變回7、8歲的模樣,是美夢還是悲劇?

柯札克細細模擬孩子的純淨心思,當孩子只要有一件事出錯,其他事都會搞砸,那不是故意找麻煩,而是他們如此容易被打擊、失去自信。而當孩子與大人不慎相撞,一定是孩子被斥責,不是一名有經驗的大人的問題。孩子也不想和大人說太多話,因為他們看得出大人其實一點也不在乎,只是想打發孩子罷了,好像有多重要的事急著去做,而孩子說的事都是廢話。

當大人變成孩子,才會明白:上課吵吵鬧鬧,是因為孩子想搞清楚每一件事,但老師只想說他覺得孩子該知道的;他也能夠辨識,大人說「沙發會被跳壞」其實不是真的,至少不會馬上斷掉。小孩生活的時間還太短,沒辦法反駁大人,就算是「曾經當過大人的小孩」也只能無奈地同意,因為他已經知道,大人生氣、拒絕孩子的時候,大多不是因為眼前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早先他們經歷了某些不愉快

當大人變成孩子,就會發現:憑什麼大人是憂鬱,小孩是鬧情緒,大人是沉思、小孩在發呆。大人最愛以難聽的話責罵孩子「態度給我好一點」。

孩子就是這麼倒楣。生養孩子後,我能在任何生活細節與為人母的細小情緒線索中,察覺到孩子有多不幸。他們年幼尚不知道這個社會的真實,以為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自己該遭遇的(我常想到被父母虐待致死的孩子,是否曾有機會懷疑過為什麼),他們認真地煩惱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不知道自己被「控制」著。而這些美名為管教的「控制」,有幾成是真的為了孩子?多數都是為了大人自己好呢!那所謂的好,也非出自什麼惡意,不過是大人想方便點,懶得改變自己決定的生活方式,還不肯承認自己壞習慣多、懶惰又固執,做事常常不經大腦。

麥提國王執政記

麥提國王執政記

我這種人,大概就是《麥提國王執政記》裡那些環繞著小國王、想著怎麼減少自己麻煩的大臣吧!我看著自己照顧的小麥提國王,努力克服成長過程要經歷的各種巨大轉換和衝突,當孩子誠懇的面對現實,帶著率真的理想踏入大人世界,在不忘記自己兒童身分的前提下,摸索何謂兒童權益。我當然也是會感動的,可惜我的心已經因為成長過程受苦而變硬了,我放棄了,成為讓孩子感覺受壓迫的大人。

有著童話色彩的《麥提國王執政記》,其實展現了真實人生的殘酷,冒險很精彩,理想很遠大,麥提國王積極了解、配合國政,知道要改善兒童處境,不能只是發巧克力和溜冰鞋。他自己闖盪經歷,琢磨出更多可能性,設立了兒童議會,由孩子擔任議員。但改革過程好痛好傷啊,原來大人沒有那麼愛孩子的!我甚至無法下結論,到底麥提國王帶來的是災難還是希望?只知道,如果不先成為自己,再成為成人,那麼長大後忘了自己也是剛好而已。

而拋去「兒童內在」的我們,有什麼理由要求孩子的尊敬?成為大人的我們清楚明白,沒必要去尊敬任何一個只因為他比我們早出生的人,因為那些人可能滿口仁義道德,其實陽奉陰違又盲從,痛快地把弱者踩在腳下,對強悍的人卻卑躬屈膝。

感謝柯札克,在一個世紀前願意為虛偽又無能的大人書寫,讓我們有機會回想「當自己是個孩子」時經歷些什麼。我很懊悔,常戲稱兒子的書櫃是垃圾堆,卻不去理解他是如此珍惜那些看似沒價值的珠子、紙捲軸、鐵絲線,因為那是他為自己蒐集的唯一財產。真希望他能原諒我,現在我只叫那裡是神祕寶藏庫。

我想邀請各位大人聽聽柯札克的建議,將孩子看作不懂我們語言、不熟悉街道、不明白法律和習俗的外國人。孩子自出生後,只能靠自己掌握生活情況,遇上困難必須向我們尋求建議與幫助時,請友善地提供資訊;他們看似一無所知, 除了自己能感覺到的一切,我們必須尊重孩子會面對的失敗、淚水、傷口、摔破的東西,然後鬧情緒痛快地哭。

要牢牢記得,沒有人會故意讓自己生氣、沮喪或犯錯,而是因為成長太艱辛,請不要吝於給孩子時間,因為當你是個孩子時,你會因為遇上一個友善的大人而深深感激好久好久的。



作者簡介

曾任報社記者,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偶爾在從小長大的社區賣菜。育有一狗二孩三貓,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合著有有田有木,自給自足: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 》《餐桌上的真食:用腦決定飲食風景,吃出環境永續 《遜媽咪交換日記》,以及《迎向溫柔生產之路》
OKAPI專欄【繪本告訴你怎麼教小孩

 延伸閱讀 

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

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

麥提國王在無人島

麥提國王在無人島

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兒童人權之父最後的回憶錄與隨筆

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兒童人權之父最後的回憶錄與隨筆

布魯卡的日記: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孤兒之家故事

布魯卡的日記: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孤兒之家故事

轉大人的辛苦: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試煉

轉大人的辛苦: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試煉

孩子與惡:看見孩子使壞背後的訊息

孩子與惡:看見孩子使壞背後的訊息

窗的彼端:他從男孩亨利克,長成孩子的守護者──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故事

窗的彼端:他從男孩亨利克,長成孩子的守護者──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故事

我是小孩, 我有權利……

我是小孩, 我有權利……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除了臺灣全球熱賣的傳奇作品《渺小一生》,還沒入坑的話趁現在!

    「很多讀者說《渺小一生》是他們讀過最令人心痛的作品,但重點是這個作品不只是關乎痛,而是至喜至悲、極痛極樂的交雜。」距離中文版出版已經五年,近日在陳思宏作家的推薦下,重新引發討論,現有庫存幾乎售罄,幸好!這本書會有二刷,還沒有體會本書讓人「入坑」的魔力,現在正是好時機。

    1346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除了臺灣全球熱賣的傳奇作品《渺小一生》,還沒入坑的話趁現在!

「很多讀者說《渺小一生》是他們讀過最令人心痛的作品,但重點是這個作品不只是關乎痛,而是至喜至悲、極痛極樂的交雜。」距離中文版出版已經五年,近日在陳思宏作家的推薦下,重新引發討論,現有庫存幾乎售罄,幸好!這本書會有二刷,還沒有體會本書讓人「入坑」的魔力,現在正是好時機。

134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