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美國總統川普常有很多批評。但我對川普的批評,在台灣也常被批評。
批評我是無所謂,我最喜歡能點出我盲點的批評,只比讚美我很美,差一點點。但有一種批評是我最無法忍受的,就是當我點出川普的各種種族歧視的言論及行為時,很多人就把它直接等同於「范琪斐傾中」。
先不要講這邏輯的錯亂,川普再挺台,他還是種族歧視,這兩者並非不能並存。但這也顯示了很多台灣朋友對「種族歧視」概念的陌生,及對美國種族衝突嚴重性的不了解。
這是為什麼我推薦大家去看看在美國已經紅翻天的塔納哈希.科茨(Ta-Nehisi Coates)的作品。他最新的作品《美國夢的悲劇》,我認為在川普己經當選三年的現在讀起來超級有感。
這是因為科茨不是像歐巴馬那種「Yes, you can!」充滿希望及樂觀的聲音,他是那種美國「沒救了」的那種聲音。
既視感很強吧?
這種悲觀的態度在川普選上之後,在美國的自由派當中越來越普遍。你能怪他們嗎?電視一打開,就看到美國總統在罵少數族裔是強暴犯,賣毒,殺人犯,說非洲裔國家是「shithole」。這種「沒救了」的悲觀情緒,與2008年美國第一次選出非洲裔總統歐巴馬時,那種凡事都有可能的樂觀情緒,落差實在很大。科茨的作品便呼應了這個失望的情緒,《美國夢的悲劇》用許多無法反駁的歷史事證來告訴你:為什麼美國的種族衝突不會有解。
在科茨的史觀,美國的建國基礎就是奴隸制度:
「事實上是先有奴隸制度,美國民主體制才得以存在。奴隸制度為南方大部分地區帶來一個完全不受保護的勞動階級,他們可以一代一代的被驅策、被毆打、被買賣。從黑奴勞動榨取的利益......為白人的民主平等奠立了基礎。」
「美國的創建者一方面蓄奴,一方面宣揚自由的福音。」
你說這都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南北戰爭也打了,黑奴也解放了,現在還在打悲情牌?
問題是科茨舉了很多美國歷代的制度,舉凡針對非洲裔設計的銀行借款制度、房地產制度、現行的刑法制度等,都是讓美國的非洲裔永世不得翻身。
他的結論就是:
「在美國當黑人就是會遭到劫掠,當白人就是會受益於劫掠,有時甚至直接參與劫掠。全國對話、愛的呼籲、道德訴求、體諒與多元化的倡導都無法撥亂反正。種族主義就是道道地地的強盗行為。強盗行為不是美國的偶然,強盗行為就是美國的本質。」
美國這個全世界的民主燈塔,照不到自己腳底的黑暗。
講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我為什麼要去看一個這麼難受的作品?
我有幾個理由:
- 我們常說歷史是贏家寫的,科茨卻是從被壓迫者的角度,做了一個非常強大的論述。
- 科茨不是只有歷史陳述而己,對壓迫者及被害者的心理狀態都進行了哲學性的辯論。他書中第六章〈賠償的正當性〉一文,讓我對歷史傷痕如二二八事件等應如何面對,有更深的思考。
- 科茨擺明了他沒有解方,但他堅持,唯有將錯誤一再點出,壓迫者才有省思的可能。而且不是只有壓迫者要省思,被迫害者也要省思,唯有承認被迫害,才有改善現狀的可能。
- 書中文章原本刊載在著名期刊《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在查證上極為嚴密。
- 科茨的文學造詣很高,再加上情感豐沛,很多處是讀得會讓人熱血沸騰的。翻譯也出色,是非常非常少數,我沒有急著去找英文原文來看的。
這不會是一本容易讀的書,but it's worth it.
延伸閱讀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