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羅浮宮大師名作36講】明明是獻給君王的禮物,卻故意畫得很「醜」?──繪畫《四季》背後的故事

  • 字級

《四季》

▶ 1
573年|油彩,畫布│76-64 公分

▶ 阿爾欽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
   1527年生於義大利米蘭|1593年逝於米蘭

▶ 位置:羅浮宮德農館,1樓,712室 


奇想宮廷畫家阿爾欽博托作品鑑賞手冊

奇想宮廷畫家阿爾欽博托作品鑑賞手冊

羅浮宮作品《四季》是一個系列肖像畫,共有4幅畫,作畫者是阿爾欽博托。他的作品讓許多人覺得很有趣,但應該很少人會用「美麗」來形容。而他的特立獨行,就是讓阿爾欽博托在西方藝術上留名的關鍵。

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希望大家思考一下:藝術一定是「美」的嗎?美或醜,它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或者說,該怎麼界定?

每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美學標準。今天我們已經知道,到了文藝復興晚期,主流的藝術表現變成了矯飾主義,它的主張是要反抗早期那種強調透視、比例和均衡、和諧的正統美學,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甚至不惜走向誇張、怪異、變形的作風,比如讓人物浮在半空中,比如讓聖母變得像長頸鹿一樣。但就算是和那些矯飾主義作品相比,阿爾欽博托的畫仍然獨樹一格,因為他竟然是用蔬菜、水果來畫人物肖像。他這種「靜物肖像畫」,古怪、奇特的程度,在那樣的時代仍然稱得上是第一把交椅。

醜的歷史

醜的歷史

在義大利博學家艾柯(Umberto Eco, 1932-2016)的筆下,阿爾欽博托被列入《醜的歷史》(Storia della bruttezza),不過,艾柯也說了:醜比美還要美。事實上,對現代人來說,阿爾欽博托這一系列用花卉、蔬果拼組成的春、夏、秋、冬的《四季》肖像畫,有可能是羅浮宮裡讓他們覺得最親切的作品,就算不懂藝術史知識,大家仍然看得津津有味、嘖嘖稱奇,擁有很高的人氣。

阿爾欽博托出生於義大利米蘭,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曾經當過三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宮廷畫師。《四季》這個系列,是他為皇帝麥克米連二世(Maximilian II)創作的肖像,但是這四幅畫裡,只有《夏》和《冬》流傳下來,現在收藏於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羅浮宮今天展出的版本,是當時麥克米連二世送給薩克森公侯國國王當作禮物的副本,和原始版的差別只有,它們在周圍多了一圈花草裝飾而已。

《四季》系列只有《夏》(左圖)和《冬》(右圖)流傳下來,收藏於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羅浮宮展出的版本是麥克米連二世送給薩克森公侯國國王當作禮物的副本。


阿爾欽博托曾經為米蘭大教堂設計鑲嵌玻璃花窗,也做過織錦畫的花樣設計,這些經驗或許啟發了他在畫作上拼組不同元素的構想。而《四季》這套「花果人」肖像畫看起來雖然古怪,細節卻都是真實的,當中有些水果、蔬菜甚至不是歐洲的作物。所以他是怎麼畫出來的呢?

答案和歐洲歷史有關。因為阿爾欽博托在宮廷裡為皇帝工作,而皇宮裡有很多當時的歐洲探險船隊從全世界各地帶回來獻給皇帝的動、植物,一些歐洲人看都沒看過的品種。可想而知,這讓阿爾欽博托有很多機會進行第一手觀察、練習素描,最後再細膩地把這些奇花異果畫到《四季》系列裡。

那個時候,歐洲船隊出現在地球的每一片海洋上,尋找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而那些探險家從全世界各地帶回歐洲的奇特動植物,被無數的研究者、插畫家、藝術家,用文字和繪畫記錄下來,讓歐洲的自然史研究,也就是所謂的博物學,開始進入爆發性發展的時代,也因為這樣,後來才會有18、19世紀的林奈洪堡德達爾文這些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生物學家、自然學家。

Emperor Maximilian II

麥克米連二世

所以說,《四季》這個系列,見證了歐洲在15到17世紀的大航海、地理大發現時代,也為當時流行的博物學留下證明。當然,阿爾欽博托用這麼奇特的手法來幫皇帝畫肖像,絕對是經過皇帝同意的。阿爾欽博托不是單純為了搞怪而搞怪,而是用它來強調自己服侍的君王不只統治他的子民,還包括花果的自然世界,甚至連春、夏、秋、冬的季節也歸他管。麥克米連二世把這些畫送給他的諸侯,用來提高自己的統治權威,同時也可以說是一種幽默。《四季》讓我們看到,阿爾欽博托用這種婉轉的方式來歌頌麥克米連二世是四季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我們除了對他的手法覺得有趣之外,更不能忽略他追求突破的企圖心、他的聰明才智,還有他精湛的畫技,因為如果把這些畫作上的元素拆開來看,它們絕對都展現了生命的美麗。

在《四季》系列裡,每個季節用到的花卉和蔬果,都呈現了和當季相呼應的自然景觀。以《春》為例,乍看之下或許讓人覺得有點驚悚,細看之下會發現,畫中人物的臉都是用玫瑰花瓣組成的,散發著生機和芬芳,也象徵青春的短暫,和時間的流逝。《春》的頭上盛開著各種花朵,脖子上則有小白花編成的領圈是當時貴族的象徵,用來暗示這個人的身分。

《四季》每個季節用到的花卉和蔬果,都呈現了和當季相呼應的自然景觀。
《春》乍看驚悚,細看會發現畫中人物的臉是用玫瑰花瓣組成,散發著生機和芬芳。


阿爾欽博托的「靜物肖像畫」用的是一種叫做「隱藏的面孔」(Hidden faces)手法。在他的其他蔬果靜物畫裡,例如《水果籃》這幅畫,如果你把它倒轉180度,就會出現一張臉孔。用科學的話來說,它的原理叫做「空想性錯視」(Pareidolia),指的是人類的大腦對於外界的刺激,會自動在當中尋找自己最熟悉的事物,然後給它一個意義,例如人臉或人形。聽起來很玄,但是其實我們所有人的大腦都很常在生活中玩這種「遊戲」,最常見的就是把天空的雲朵看成各種動物或人形,又比如說在插座上看到一個笑臉,甚至在烤焦的吐司上看到耶穌基督的臉,這些都是「空想性錯視」,用今天的白話來說,就是「腦補」囉。阿爾欽博托在16世紀發現了大腦這種奇特的作用,把它運用在藝術上,300多年後的20 世紀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Salvador Domingo Felipe Jacinto Dalí i Domènech, Marquès de Púbol, 1904-1989)看到後也忍不住想試試,創作出他的「空想性錯視」名作《奴隸與隱藏的伏爾泰像》(Slave Market with the Disappearing Bust of Voltaire, 1940)。

《水果籃》(Fruit Basket),阿爾欽博托,約1590年,收藏於紐約French & Company畫廊


靜物畫(Still Life)的歷史很久遠。從中世紀以來,雖然它很受大眾歡迎,卻一直被視為最低層級的繪畫,認為它只是畫家拿來練習作畫技巧的習作,或是當成宗教畫、肖像畫背景裡的點綴,一直到它在17世紀被北方的荷蘭、法蘭德斯的畫家發揚光大,賦予畫中的元素一些象徵意義、道德教訓的含義,才終於成為一種被認可的繪畫類型(genre)。

這時候的靜物畫元素,不只有表面上的形象,更有各種精神方面的意義,比如說,草莓或櫻桃,被視為天堂中的水果,所以象徵人的靈魂;美麗的切花,因為維持的時間很短暫,所以象徵生命的美轉瞬即逝;又比如說蝴蝶,因為會經歷破蛹而出的蛻變過程,所以象徵救贖和重生,蜻蜓則因為人們認為牠是蒼蠅的同類,而蒼蠅會傳播疾病,所以是魔鬼的象徵。

從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發現靜物畫其實一點也不簡單。而當時的人在欣賞靜物畫的同時,也在省思生命,還有人世的善惡——這就是靜物畫背後的意義。

《靜物:瓷碗裡的櫻桃與草莓》(Still-Life with Cherries and Strawberries in China Bowls),貝爾特(Osias Beert the Elder),1608年,柏林畫廊

《花朵靜物畫》(Still-Life of Flowers),博斯哈特(Ambrosius Bosschaert the Elder),1614年,美國加州蓋蒂博物館(the Getty Center)



 About【羅浮宮大師名作36講】
哈佛商學院開設「美學的事業」課程(The Business of Aesthetics) ,是「美感素養」時代到來的訊號。
美感素養=最強大的內建程式,因為在接下來所有的Business,都將是「美學的business」

藝術是全世界菁英的共通語言,人文藝術素養是創意和溝通的基石。這堂課透過羅浮宮畫作的專屬導覽,帶領你掌握隱藏的文化密碼—符號和象徵,提升審美智商、培養視覺與溝通表達美感,並建立完整的西方知識體系。從羅浮宮出發,開始自己探索美學的廣闊世界。

 講師介紹 

林淑雅
出版社資深人文藝術線主編,曾任電視劇編劇、紀錄片企劃暨編劇,作品曾獲休士頓國際影展評審團藝術文化類特別金牌獎(Houst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Gold Special Jury Award)。台灣大學社會系畢業,受法國在文學、藝術、哲學、時尚等領域的文化成就吸引而赴法國求學,索邦大學語言高級班結業,後就讀巴黎第五大學社會系文化傳播組。留法期間曾在日本知名JTB旅行社的合作公司旗下工作,最常出沒在電影院、咖啡館、美術館。

周明佳
資深人文藝術類法文譯者暨自由文字工作者,台灣法國文化協會(Alliance française de Taïwan)法語教師。曾任職法國在台協會,亦曾任雲門舞集國際專案協調人(international project coordinator)。巴黎第五大學社會學碩士,南澳大學文化與藝術管理碩士。喜愛閱讀、旅遊與不同的文化活動。主要譯作有《法國人帶你逛羅浮宮》、《問出現代藝術名作大祕密:在奧塞美術館,遇見梵谷、莫內、雷諾瓦、羅丹》、《巴黎之胃》、《美的救贖》等。


➧➧➧收聽更多【羅浮宮大師名作36講】:親子天下 通勤學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雜誌進化中】這些雜誌悄悄改了面貌,你有發現嗎?

    作為潮流、新知的傳遞媒介,雜誌無論在內容、形式、包裝上都走在時代的尖端,無論外在的裝幀設計或內裡的主題、單元、內容都必須不斷進化,進化的過程有時像是地表改變樣貌那般緩慢,也有可能一夕之間改頭換面。本次向近期完成改版的四本雜誌發出提問,邀請讀者與我們一同探究這些雜誌們改版前後的各種思量與細節。

    5078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雜誌進化中】這些雜誌悄悄改了面貌,你有發現嗎?

作為潮流、新知的傳遞媒介,雜誌無論在內容、形式、包裝上都走在時代的尖端,無論外在的裝幀設計或內裡的主題、單元、內容都必須不斷進化,進化的過程有時像是地表改變樣貌那般緩慢,也有可能一夕之間改頭換面。本次向近期完成改版的四本雜誌發出提問,邀請讀者與我們一同探究這些雜誌們改版前後的各種思量與細節。

507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