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從排斥到成為提倡LGBT人權者,《艾倫秀》主持人母親出書談女兒的出櫃之路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美國同性婚姻正式合法化的那年,筆者去洛杉磯某商展擔任口譯,有一位搭檔是活躍於洛城郊區教會的台灣移民。休息時刻我們聊到同婚,她劈頭就說:「美國准同志結婚,上帝一定會懲罰美國。」我問她,什麼樣的懲罰?她說,股市會崩盤,所以教友們最近都在賣股票。同志婚姻於2005年在加拿大全面合法化,加國的基督徒密度不亞於美利堅,上帝不但沒懲罰加國,還讓她安渡經濟大蕭條,景氣讓美國人稱羨。在加拿大之前合法化的國家有荷蘭、比利時和西班牙,之後有南非、挪威、阿根廷等,哪一國從此一蹶不振?美國最高法院判同婚合法前一天的道瓊指數是17890點,今天是26560點,不到四年上漲48%,足證揣摩上帝心意是自討苦吃,到頭來灰頭土臉的是借上帝嘴巴講瞎話的愚民。

借刀殺人的偽神橫行,有志之士抗衡的方式有幾種,人人都辦得到的一種是憑事實講話,讓真理戰勝歪理,但偏偏有些人打死不信事實。對付這種人,知名脫口秀主持人艾倫‧狄珍妮(Ellen DeGeneres)的母親──貝蒂使出溫情攻勢,口語矯正師出身的她娓娓自述心路歷程,現身說法自己如何走出疑惑、排斥、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等階段,慢慢擴展胸襟,破除本身對同性戀的偏見,進而擔任人權戰線(Human Rights Campaign)代言人,挺身為普天下同志子女站台。

艾倫(左圖之右)與她的妻子。(圖片來源/wiki)/艾倫母親貝蒂參與同志家屬親友會活動(圖片來源/wiki


親愛的艾倫:就算妳與眾不同,我只會愛妳更多

親愛的艾倫:就算妳與眾不同,我只會愛妳更多

貝蒂在《親愛的艾倫:就算妳與眾不同,我只會愛妳更多》中痛批曲解聖經的惡行:「聖經──或者應該說人類對於聖經的解釋──在過去一直都被特定團體用來達成特定目的。人們以前利用聖經來姑息奴隸制度,接著拿聖經來讓女人沒有投票權,如今又為了這個目的拿聖經來大吵大鬧。」除此之外,貝蒂也能將心比心,引領家有同志子女的父母踏出關懷的第一步,以行動代替空談,不再讓子女隻身在外對抗全世界。

名人出書,大家難免有找人「捉刀」的聯想,但貝蒂不是這一型的作者。貝蒂20幾歲時參加居家修繕公司徵文比賽,從八萬多篇文章脫穎而出,榮獲首獎,行文流暢也言之有物,出書前也曾為同志網站PlanetOut寫專欄,文采不容小覷。在資料蒐集方面,貝蒂對往事的紀錄鉅細靡遺,年代順序交代明晰,人事地物名稱毫不含糊,另外更累積艾倫歷年來的家書,最遠可溯及高中夏令營,因為事業遲不見起色的艾倫曾交代母親好好保留這些信,「請把這些信留下來。我沒有留下任何類似於日記或日誌的物品,唯有信件是例外,讓我能在未來回憶──這麼一來,妳或我才能在未來寫書時有所依據。」果然有遠見。

撇開以母愛匡正視聽的內容不談,《親愛的艾倫》出版的秘辛也值得一探。中文版編輯是女同志,出櫃後歷經家庭革命也走過坎坷的情路,在資訊不夠充足的困境中,求助無門,苦悶全往肚裡吞。當時,常藉著看《艾倫秀》紓壓的她,逛網路書店偶遇這本從未聽過的原文書,「才看了前幾章就大哭不止,感覺整個心靈都被治癒了,甚至在我最無助的時候,給予我活下去的希望。」書讀完,當時既不是譯者也非出版從業人員的她下定決心,有機會一定要將這本書介紹給台灣讀者。

同志書籍的視角多半來自同志本身,探討父母心的同志書較少見,《親愛的艾倫》不僅直探母女情,也不諱言個人的兩性關係,更觸及異性戀父母如何向親友透露家有同志、同志父母如何向異性戀子女出櫃、另一半是同志的異性戀配偶如何調適等種種難題。如果你是「艾倫控」,《親愛的艾倫》裡有她向母親借錢的俏皮信,有她和繼父的糾葛,有她在演藝圈頻吃閉門羹的苦惱,有她從律師事務所幽母親一默的趣事。即使不是艾倫迷、沒空讀數十年的回憶錄也沒關係,書裡走出親子陰霾的例證比比皆是,書末的問答集也能為不懂同志的人化解各種疑難雜症。

\\艾倫的母親曾多次出演《艾倫秀》//


由本書唾手可得的例子可見,為人子女的同志,在取得父母認同的過程不宜操之過急。有些父母見識較廣,一點就通,面對子女出櫃,反應可能是:「喔,我早就懷疑你是了。」這些同志是幸運兒。至於國內絕大多數的父母,如果發現子女是同志,輕則嘔氣,重則斬斷親子關係,甚至出人命,悲劇時有所聞。讀這本書的同志或能反思:本身也不是一覺醒來就能接受自己是同志的事實,出櫃對家人無異於晴天霹靂,給家人一段調適期或許比較妥當。家人若一時無法接受子女是同志,也應多多自我充實這方面的知識,開放心胸,不宜一味聽老掉牙的論調。虎毒不食子,何況子女又不是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壞人,有啥好嫌棄?

同婚運動其實不算運動,因為同志爭討的不是另立專法界定的特殊權益,而是身為公民被剝奪的基本人權。不必納稅、被褫奪公權的囚犯都能結婚,守法的同志為什麼不行?同樣的,出櫃也不是爭權益,為的只是平凡過日子的待遇,求的是家屬以凡人的親情互信互重。

世上像貝蒂這種「直而不窄」(straight but not narrow)的人占絕大多數,這些人基於宗教、傳統觀念、刻板印象,或許一時無法接受同志,你的任務是主動牽他們的手,帶他們走出死衚衕,認識並擁抱異己。在美國,推廣「直而不窄」的社團以同志家屬親友會(P-Flag)為首,近兩三年更出現基督教媽媽組成的祕密團體Mama Bears,合力為同志小孩在宗教圈開道。台灣也有同志父母愛心協會等等社團,正積極造福同志之友。畢竟,錯過股市多頭是小事,因誤解而葬送親情是天價也買不回的遺憾。


宋瑛堂

台大外文學士,台大新聞碩士,曾獲加拿大班夫國際文學翻譯中心駐村研究獎,曾任China Post記者、副採訪主任、Student Post主編等職。文學譯作包括《分手去旅行》《單身》《修正》《祖母,親愛的》《被消除的男孩》等。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小死乃人生必須,最高的真實無非一吸一吐,活著的心願僅僅是『挺直腰桿做人』。」

「危險之所在,亦是救贖之所生」(Wo aber Gefahr ist, wächst das Rettende auch)──德國詩人賀德林

14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