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兩頁之間可以發生哪些事?一次看懂6種繪本翻頁轉換手法(上)

  • 字級


(圖/《漫畫原來要這樣看》)

漫畫原來要這樣看【限量終極盒裝版】

漫畫原來要這樣看【限量終極盒裝版】


當我看到《漫畫原來要這樣看》(以下簡稱《漫書》)列舉6種「畫格到畫格」的轉換方式時,有種「太棒了有人講這個!」的興奮感,同時激發我想改用繪本為案例,來驗證這6種方式。

本文為借鏡《漫書》,改以繪本的
「頁到頁」為例,並稍做調整與解說。

 


\手法1. 片刻到片刻/


 
《漫書》中舉三例:背景大致不變,主角有細微的動作主角逼近(或遠去)小物件(蜘蛛)的移動。不需讀者腦補,極易閱讀。

(圖/《巨人的時間》Manuel Marsol &Carmen Chica)


上圖《巨人的時間》裡,隔頁有隻小小的蚊子出現,主角微抬頭,背景稍微風動。

繪本和漫畫最大的不同是頁數,繪本通常不像漫畫那麽多頁。因此視點不變之下,背景不變的轉換會顯得很浪費頁面,「片刻到片刻」是較少見的,連作者在之後統計分析了幾本名漫畫書,使用的次數是

(圖/《搭公車》,荒井良二)


荒井良二《搭公車》中,主角在原處等公車,眼前景色不變,唯路過的角色在變,前一刻是大卡車,下一刻(翻頁)是騎馬的人。

(圖/《不見了不見了》,瀨川康男/繪,松古美代子/文)


這本《不見了不見了》抓住「看到」、「看不見」的幼兒喜好,成為大受歡迎的長銷經典繪本,用的就是最簡單明瞭的「片刻到片刻」。(當然此例也可歸為第二類「動作到動作」,此二類易產生模糊地帶,無法、也沒必要做嚴格、絕對分類。)

漫畫是兩格並置,繪本則是「翻頁」,因此變化得更顯著。

像「眨眼」這一例,繪本一樣是背景不動、主角不動,但時間張力卻從「片刻到片刻」拉長至「童年到老年」。

漫畫中的用法。(圖/《漫畫原來要這樣看》)

繪本中的用法。(圖/《まばたき》,穂村弘、酒井駒子)


因此,能夠認識「漫畫的語言」,對圖像創作者來說不無小補(甚至大補)。


\手法2. 動作到動作/


 
「動作到動作」是漫畫手法的大宗,依《漫書》統計,此類畫格轉換方式常常占全書一半以上。也就是一本漫畫中比率最高、最常用的手法。那麼在繪本裡呢?竟然也不可思議的雷同。

(圖 /《這是誰的腳踏車》高田純


以上圖《這是誰的腳踏車》這兩個跨頁為例,不用需要文字,讀者也能快速讀懂:啊,變色龍撞上另一台腳踏車了。

(圖/ Amos & Boris, by William Steig


Amos & Boris 以四個沒有格線的小圖,讓讀者看到老鼠造船的「動作到動作」。

《母雞蘿絲去散步》中,主角+背景一起移動,這類方式在繪本很常見。

(圖/《母雞蘿絲去散步》Rosie's walk, by Pat Hutchins)


《狗的鬼》
整本書攤開來就是一條長長的路。主角、配角、場景都一起進行「動作到動作」。

(圖/《狗的鬼》,長新太)


女孩背著狗走,隨著翻頁,狗越變越大,路上景色也隨之稍稍改變。

(圖/Yellow Umbrella,by Jae Soo Liu


《黃傘》是無字繪本。以俯瞰視點追隨主角(黃傘)的移動。

像這類「背景隨著主角一起移動」的案例不勝枚舉。《巨人的時間》內也有兩頁:

內文:日子就像這些松樹。/看起來都一模一樣。(圖/《巨人的時間》)


文、圖平行,巨人的動作自己說話。


\手法3. 主題到主題/


 
此類較上兩類就抽象多了,可理解為:同一時間,鏡頭移動,輪流拍攝場景中的人、事、物。

圖1

圖2

圖3、圖4(圖/《老鼠牙醫-地嗖頭》 by William Steig )


圖1、先特寫老鼠牙醫招牌(上面標示著:不醫貓和危險動物);圖2、拍從二樓牙醫診所看見狐狸牙痛的模樣;圖3、鏡頭特寫狐狸牙痛的模樣;圖4、牙醫夫婦討論要不要替狐狸看牙。

鏡頭穿梭於户外/室內,特寫兩邊角色,令讀者身歷其境。不像前兩類看圖速懂,本書需要搭配文字和讀者的參與。

(圖/《虎皮毯子》﹝The Tiger-Skin Rug﹞, by Gerald Rose)


《虎皮毯子》,先拍老虎從森林遠眺著皇宮,隔頁老虎已經來到皇宮窗外,和讀者一起窺見正在享用美食的一家人。

「全景/近景」、「户外/室內」的「主題到主題」轉換。

(圖/The highwayman, Alfred Noyes, Illustrated by Charles Keeping)

 
這是英國詩人諾伊斯(Alfred Noyes)一首令人心驚的經典長詩〈強盜〉(The highwayman),描述攔路打劫的強盜與小客棧老闆女兒以悲劇收場的愛情故事。左圖為女人目送心儀男人離去的背影,隔頁為女人期待再次見面的模樣。鏡頭對兩位主角分拍背影/正面前方大路/房子窗户的「主題到主題」轉換。在故事尾聲,此二頁又出現了一次(下圖),當兩位雙雙遇害,色調變暗,獨留白色線條,飄蕩鬼魅感。

(圖/The highwayman, Alfred Noyes, Illustrated by Charles Keeping)

(圖/《我在礦山的童年》石川惠理子


《我在礦山的童年》這三張看來是「動作到動作」,移動的視角、動態描繪美得令人屏息。兩位小女孩其中一位不敢跳(只奮力跨過河上的水泥墩),另一位鼓勵她,之後兩人來來回回不知跳了多少次,喊著:「我們好像快要飛起來了。」特寫、遠景、全景,隨著取景角度的「主題到主題」,達到本書童年記憶的高潮。

內文:樹葉搖動的聲音。

(圖/《聽見了嗎》蓜島伸彥


還有一類是對同一主題的「拉遠」、「拉近」,看來是較基本的「主題到主題」。上圖《聽見了嗎》這兩個跨頁,先是樹的全景,接著是樹梢的風動。此類方式在繪本也頗常見。

(圖/The highwayman, Alfred Noyes, Illustrated by Charles Keeping)

 
主角從活著到隔頁自斃身亡。是特寫到遠景的「主題到主題」。

「主題到主題」的轉換相當多元、精彩,在《漫書》的統計中是次高於「動作到動作」的手法,作者還特別對手塚治虫的漫畫做了研究──「從主題到主題轉換方式出現的頻率,跟從動作到動作的轉換方式出現的頻率幾乎一樣高。」(但在其他美國漫畫,動作到動作約占60%,主題到主題占20%,說明手塚治虫的獨特性)。


※再次強調,一切沒有絕對的「分類」:「分對」或「分錯」,閱讀過程也可完全忽略此事。後續三種手法為「場景到場景」、「觀點到觀點」、「不連貫」。)

 


 本篇提到的作品 

巨人的時間

巨人的時間

搭公車

搭公車

不見了不見了

不見了不見了

まばたきまばたき

這是誰的腳踏車

這是誰的腳踏車


Amos & Boris

Amos & Boris

母雞蘿絲去散步

母雞蘿絲去散步

狗的鬼

狗的鬼

Yellow Umbrella

Yellow Umbrella

老鼠牙醫-地嗖頭

老鼠牙醫-地嗖頭


The Tiger-skin Rug

The Tiger-skin Rug

The Highwayman

The Highwayman

我在礦山的童年

我在礦山的童年

聽見了嗎?

聽見了嗎?


作者簡介

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人。讀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台灣藝術大學美術所。
作品有散文《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沒有大路》、繪本《貓面具》與「隱晦家庭」繪本三部曲,詩集《我們明天再說話》。繪本《絨毛兔》The velveteen rabbit)插圖。中馬雙語繪本《馬惹尼》《吃風集》最新作品為《詩人旅館》

網站:馬尼尼為&繪本亂讀會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世間有這麼多的離合聚散,如何在失去中重新學習活著?

生活就是不斷學習面對失去與放下的過程,失去的悲痛難以消化,但也讓我們看清逝者對自己的意義。目送了愈多的人,能帶著遠行的寶藏就愈多,讓我們從不同角度認識死亡,以及死亡帶來的各種課題,該如何面對?

8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