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學習力倍增

詩人當年十七歲,誰來接班?

  • 字級

【編輯室報告】
唐詩離我們很遠嗎?想要讀懂詩,或許投入自身的感情,穿越作品背後的故事,是個不錯的法門:與好友歡聚,可以是李白豪放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也可以是孟浩然日常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與好友分別,可以像王維一樣深情懷念「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也可以像高適為朋友壯膽「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詩果然是獨厚青春的文類,不只是當今世代我們愛讀的現代詩,原來唐詩中許多千古名句,都出自於詩人們十七歲左右的作品。且看本篇獨到的切入角度,帶大家穿越古今,重新領略唐詩的奧秘。


啟動文化總編輯趙啟麟啟動文化總編趙啟麟,因編輯《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系列,鎮日穿越時空核實典故。(圖/啟動文化提供)

 
文/趙啟麟(啟動文化總編輯)

我畢業於臺中二中,有哪件事值得驕傲嗎?我可是連續當了三年的國文小老師啊!但除了收作文和發考卷之外,已忘了還有什麼任務。但為了增加自己的素養,參加國樂社彈琵琶也是理所當然(?)絕不是因為學姊很漂亮。畢業後從晴日燦爛的臺中,到了霪雨霏霏的木柵讀書,倒是沒有念中文系(國文老師對不起)。


十七歲的王維、公主與琵琶

年輕男人彈琵琶,在唐朝很常見,這是當時最流行的樂器,尤其是在邊塞,所以才會說「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二),飲宴場合更是少不了琵琶,諸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當年擅彈琵琶的王維很早熟,「九歲知屬辭」,年少即從山西離家去京城長安求取功名(現在的說法是南漂),而能「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文藝中》),雖然當時寧王、薛王等顯貴非常看重他,但他也不是第一次就考上進士。

據說王維二十歲左右,岐王要他準備好自己的詩卷和琵琶,一起去見九公主(即玉真公主)。王維彈了一首琵琶曲〈鬱輪袍〉之後,公主大為讚賞,他再拿出詩卷給公主看。公主一讀詩就說,這些詩我早讀熟了,以為是古人的作品,「乃子之佳制乎?(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因為公主的讚賞,之後王維的仕途不可限量了。

這個故事不少古籍都寫過,雖然無法求證,但王維會彈琵琶及早熟,應該沒問題。或許公主讀到的詩中,有王維十七歲時寫下的這首詩: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平白如話,不過其中一個寫作手法古人很常用,值得大家學習:要如何才能含蓄地描述自己,非常思念對方呢?此時不是寫自己神魂顛倒、形銷骨立,而是想像「思念中的人,此時正在做什麼?」這樣寫,「自己正想念對方」就不須言明了,而且因為感情親密,才有辦法想像得具體清楚。

以王維這首詩來說,便是想像兄弟重陽登高時,少了自己同遊,一定有些惆悵吧。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這種寫法,以下幾首也都很好,讓大家參考。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高適〈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或是王建的〈行見月〉:「家人見月望我歸,正是道上思家時」,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種手法,或許最好的一首是杜甫的〈月夜〉,不過以王維十七歲的作品來比較,的確不公平啦,畢竟杜甫被安史軍抓到長安,寫下這首想念妻小的詩時,已近四十五歲了。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

若論感情親密,最神奇的是白居易與元稹的這兩首詩。某日,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與仲兄樂天、隴西李杓直同遊曲江。詣慈恩佛舍,遍歷僧院(〈白行簡三夢記〉)。到了晚上,白居易屈指一算說,出差的元稹應該到梁州了吧,真是想念他啊,然後寫下〈同李十一醉憶元九〉這首詩:「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與此同時,元稹果然到了梁州,他說自己「是夜宿漢川驛,夢與杓直、樂天同遊曲江,兼入慈恩寺諸院」,所以寫了〈梁州夢〉一詩:「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元白真是魂夢牽縈的知交好友,連白居易跟誰去遊曲江和慈恩院,元稹都能夢到。(果然人不能做壞事?)

再回到王維,九公主可能也讀了這首七言樂府〈桃源行〉,這首詩改編了晉陶淵明的散文〈桃花源記〉,是他十九歲時所寫,這可就不遜於任何人了。清人王士禛在《池北偶談》說:「唐宋以來,作〈桃源行〉最佳傳者,王摩詰(維)、韓退之(愈)、王介甫(安石)三篇。觀退之、介甫二詩,筆力意思甚可喜。及讀摩詰詩,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強,不免面赤耳熱。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年輕自在的王維,贏了太用力的韓愈、王安石。

王維〈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十六歲的白居易、天龍國與琵琶

後來與元稹、劉禹錫當好朋友的白居易,也是成名甚早,當他十六歲西漂到京城長安參加考試時,寫了這首詩: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考試時寫的詩,寫成千古佳作,寫成一千年後的考試題目,算是這首詩的貢獻吧?(當然不是)這首詩對於白居易的生涯非常重要。

《新唐書》中只簡單說:「未冠,謁顧況……見其文,自失曰:『吾謂斯文遂絕,今復得子矣!』」不到二十歲去謁見當時文名極高的顧況,並得到讚賞。

唐張固《幽閒鼓吹》則將這次著名的會面,說得較為詳細:顧況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時,取笑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天龍國可不是你們這種22K的年輕人可以混的地方。但顧況讀了前四句之後,立刻改口讚賞:「道得箇語,居即易矣。」並四處為人說項,白居易因此「聲名大振」。

順道一提,「說項」這個詞出自楊敬之,他也是樂於提攜後進的人,寫了一首詩〈贈項斯〉稱讚稍晚於白居易的項斯:「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於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前四句寫出題目中「古原草」的生命力,後半段則寫「送別」,引用了《楚辭》中淮南小山的〈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原意是看見萋萋春草而思念隱居之人。這首辭為古代文人必背必讀,類似現代學生一定背過李白的〈靜夜思〉。因此唐詩中寫到別離之情時,正用或反用這首詩的例子相當多,例如「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山中送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公子王孫莫來好,嶺花多是斷腸枝(韓琮〈駱谷晚望〉)等。白居易這裡的意思,則是送別時看見萋萋芳草,更添離緒別情。

白居易雖然成名甚早,大家也都聽過他六、七個月時就略識之無的故事,但他並非天才型作者,而是認真下苦功讀書作詩的,他曾自述:「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與元九書〉)看來是有飛蚊症了。

高中生花最多時間讀的白居易的詩,應該是他貶謫江州司馬時寫的〈琵琶行〉。以前上課到這首時,總會請國樂社的同學到班上表演(我們班當然就是我),不知道現在還會不會?不過從「曲終收撥當心畫」、「沉吟放撥插絃中」等句子就知道,從前演奏琵琶時是用「撥」,與我們黏上假指甲彈奏的差異很大。而且在班上表演時,臺下既非王維的九公主、也非「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白居易,臺上表演的更非「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樂伎。只記得同學對「輕攏慢撚抹復挑」的興趣不大,只想看我猶抱琵琶半遮面,真不知意義何在。

這又想到,我高中時貪看金庸,記得《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冤枉趙敏時,趙敏曾在遊街花車上請人扮演周公流放管蔡的戲碼,並寫「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若使當時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誰知」,當時只佩服金庸的文筆真好,認真背了下來。

後來才知道,這是白居易的詩啊,只不過白詩的版本略有不同:「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放言五首〉其三)不過以現在的選舉制度,選民不見得願意給七年的機會就是了,「一生真偽復誰知」啊。

金庸小說所引用的詩詞中,白居易這首〈放言〉比較冷門,知名度最高的應該是《神鵰俠侶》中李莫愁的主題曲,不過小說只引了上半闕: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歟,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首詞是十六歲的元好問寫的。當時他正赴并州考試,路上遇到捕雁者說,「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元好問因此買下這隻雁,並葬了牠,「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原詞序),並寫下這首〈雁丘詞〉。

這是十六、七歲的人特別多愁善感嗎?不確定,但看看白居易年輕時的旺盛生命力、王維的多少自在,至少知道,十七歲前後,真是適合讀詩、寫詩的年紀。並且,可能影響李莫愁和自己的一生,甚至影響社會。白居易後來的詩,就曾令「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執政柄者扼腕」、「握軍要者切齒(〈與元九書〉),這大概是讀詩寫詩者,最大的報酬吧。



(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第一卷):雲想衣裳花想容

(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第一卷):雲想衣裳花想容

(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第二卷):無邊落木蕭蕭下

(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第二卷):無邊落木蕭蕭下

唐詩鑑賞辭典

最全面的唐詩選集,最佳唐詩入門!
三十餘年經典鑑賞解析文章,全新校訂增修!
全套三卷共收錄189位詩人、約1100首詩作,由俞平伯、程千帆、蕭滌非等133位學者專家共襄盛舉,並廣採歷代詩評家的精闢見解。

第一卷|雲想衣裳花想容
第二卷|無邊落木蕭蕭下
第三卷|此情可待成追憶(2019.2.21 出版)


作者簡介

曾長期任職於書店、文化媒體,現為啟動文化總編輯。


 延伸閱讀 
1. 啟動文化趙啟麟:「讀李白還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啊!」──談《唐詩鑑賞辭典》與讀唐詩的101個理由
2.用最「笨」的方式寫最聰明的作文──林明進老師解析107年國寫試題
3.蔡淇華國寫實戰示範:善用「賦比興」類比,仿寫洪素麗〈瓷碗〉
4.學測國寫一分鐘20字好逼人?蔡淇華寫作課教你運用4S心法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有看過文言文的格林童話嗎?跟翻譯偵探賴慈芸一起遇見美好的老譯本

19世紀初的格林童話帶有文言腔、徐志摩翻譯的《渦堤孩》竟是用來「藉譯傳情」?眾多從譯文考古出的趣味故事,讓賴慈芸為你娓娓道來......

57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