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年度百大

【2018年度選書】《看不見的雨林》│看哪,這島上美麗的存在

  • 字級


十年內跑遍全台各地的植物夢想家王瑞閔,拾掇起散落的植物歷史片段整聚成書,讓《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在2018年的本土科普出版中拔地而起,令人驚喜。

看不見的雨林

看不見的雨林

王瑞閔從小便對植物有無窮的好奇心,自台大森林所畢業後,為了籌措收集植物的資金,毅然進入業績獎金豐厚的房仲業工作,業餘時間不在植物園,就是在往圖書館找資料的路上。孜孜不倦地鑽研史料、勤勤懇懇地收集種子,為島上瀕臨絕種的熱帶資源拍照、繪圖,他持續更新雨林植物在台灣的戶口名簿,並將這些寶貴的資料修剪成《看不見的雨林》,讓更多人認識這些曾經牽動台灣貿易與醫療命脈的重要樹木。

德國生態保育作家彼得‧渥雷本曾說:「樹木,是地球上最強壯的生物,有著最長的壽命,可是我們對它們的了解卻少之又少。」的確,讀著《看不見的雨林》時,你才會發現原來每一棵雨林植物的案情都不單純,例如:你知道市場裡的蔬果有些是早在文字記錄之前就被南島民族帶進來的熱帶植物嗎?你知道雨林植物首次被計畫性地引進,是因為台灣曾被劃入歐洲列強大航海的版圖裡?全台碩果僅存的一棵秘魯香脂樹應用範圍有多廣?台灣的咖啡最早是種植在三峽、汐止還是古坑?經過王瑞閔多年耐心的情蒐與探偵,樁樁件件看似難解的雨林植物公案,最終也能明確理出每種植物在台灣落地生根的來龍去脈,讀完莫名有一種解謎的痛快。

(圖左)每次搬家都要移動整片熱帶雨林植物。王瑞閔會小心翼翼地騎著機車,載送比較高大的樹,從一處搬到另一處,在路上經常引人側目。
(圖右) 王瑞閔為了尋找植物,南北兩地奔波,這張拍攝於高雄美濃雙溪樹木園,他獨自去那裡找種子無數趟,王瑞閔很喜歡這棵大葉桃。


圖/王瑞閔繪


王瑞閔針筆繪

若要說《看不見的雨林》與其它植物圖鑑或生態記錄最大的不同點,或許就在於它更細緻、更深入,全書以雨林植物為經,史實為緯,條理分明地交錯出台灣多元生態、經濟與文化史,簡明的物種知識搭配作者四處踏查拍攝的全彩照片,以及用針筆精心繪製的局部素描,幫助讀者補給植物的生命故事外,也能學習分辨葉子與種子的形狀、明瞭它們最初落腳的地方等等。

就像料理中不能缺少鹽巴,人類的文明也不能沒有雨林。」王瑞閔認為無論是香蕉樹或油棕櫚,雨林植物即便並非台灣原生種,也早已默默融入島內生活,如同活古蹟般陪伴人們的日常。而《看不見的雨林》就是一盞溫暖的燈,清清亮亮地照耀著這些樹木,引導你我去注視與珍惜身邊可能即將消逝的美麗存在。




【博客來年度選書指南──2018】

博客來年度選書指南──2018 (電子書)

博客來年度選書指南──2018 (電子書)


集結了2018年,總計24篇年度選書推薦手札。

在這個「後真相時代」,我們發現面對世界的態度,比掌握知識的多少更重要。
盤旋在腦海有種種疑惑,渴求解答,於是這樣的喊出──我在找你,你在哪裡?

生活是一場「遊戲自黑暗」,在「摺紙動物園」裡,每每以為下一秒就要失去血脈,仍然要張牙舞爪,做困獸之鬥,
繃緊神經線,連做夢都看到自己在「看不見的雨林裡」不見天日。
世界很大,不用急,我們慢慢走好,跟著Oliver Jeffers的腳步──「Here We Are: 歡迎來到這個美麗的星球」。
在閱讀中迷失方向的話,跟著這群人,有解。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