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一部偽裝成推理小說的日治時期台灣美術史──十一月選書《陳澄波密碼》

  • 字級

陳澄波密碼

陳澄波密碼

遇見「陳澄波們」的那個時代

提及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許多讀者對他的認識,是來自大量深富台灣風土氣息的油彩畫作,以及,他傳奇的一生。

陳澄波活在時代的風口。他出生於一八九五年,那年,《馬關條約》簽訂,台灣割讓成為殖民地;父親為前清秀才的陳澄波,甫出生即成了日本皇民。光復後的一九四七年,爆發二二八事件,擔任「和平使」代表的陳澄波遭國民政府公開槍決,殞命那日,三月二十五,正是美術節。
陳澄波更活在時代的浪尖上。三十歲時負笈日本就讀首屈一指的東京美術學校,在習畫的同時,吸納了前衛與普羅藝術;之後輾轉赴上海新華藝專任教,當時左翼思潮風風火火,畫壇紛擾不休,戰事更是一觸即發,都在在激盪著陳澄波。

陳澄波,乃至於他的同代人,當時所面臨的,是西方文化的衝擊與啟蒙,是多舛的島嶼命運,是複雜難言的國族身分認同……。於今看來,他的身世與際遇,真是充滿了這許許多多可供不斷記述、反覆演繹的符碼。一如文學評論者陳芳明說的:「陳澄波密碼,其實也是整個台灣歷史的密碼。」(推薦序)

而如此戲劇性的現實人生,轉化為文學作品,原以為我們會讀到一部驚濤拍岸、高潮迭起的時代小說。然而所幸,即使作者柯宗明「在史料的領空上,勇於張開虛構的翅膀。」(作者自序)即使採取懸疑解謎手法推進故事情節,但作者下筆節制,不隨意搧風點火、加油添醋,更不輕易造神。
相對於塑造傳奇,作者更關切的,毋寧是當時代「熱衷於左翼運動的文藝青年」,尤其是像陳澄波這樣以畫布為戰場的畫家,置身狂潮時代,如何自處、自持,更如何藉手中的畫筆實踐藝術理念,並發揮社會影響力。作者的寫作初衷,構成了《陳澄波密碼》直截而樸實的敘事質地。

編劇與導演出身的作者,在小說中,藉由解嚴前夕一對情侶對陳澄波其人其畫的不解與好奇,搬演一場接著一場的對話,宛如拍攝紀錄片一般,透過林玉山、楊三郎、李石樵,以及兒女家屬等人之口,逐步解開畫作中暗藏的謎團,進而拼湊出畫家的人生軌跡。

小說的另一條軸線,即是陳澄波所在的時代。作者再現陳澄波一生中的關鍵場景,徐徐寫來,看似平實淺淡,例如陳澄波向東美學校老師解釋寫生實況時的堅持,例如陳澄波與摯友陳植棋計畫籌組畫社時的熱切等等,卻都隱然觸動人心。有些情節橋段,更是教人印象深刻,例如寫到對於時局很是惶惑的陳澄波,偶然間與楊逵一同坐在新公園的石椅上,正午日頭下,兩人一邊分食著由葉陶為楊逵準備、裝在鐵盒裡「兩個白白圓圓的飯糰」,一邊分享創作生活的苦樂哀欣;在山水亭裡,陳澄波與同代畫家,以及呂赫若、張文環等作家,為藝術理念各自陳述、彼此激辯……

小說還描述陳澄波主動為大腹便便的妻子張捷洗腳,如尋常夫妻一般私語夜話。全家旅居上海時,為免人體素描引發訾議,陳澄波將模特兒請到家裡,讓學生在個人畫室上課,而張捷為避免孩子吵鬧,竟將他們全綁在桌腳邊。

這些生活的細節,似擬還真的對話,將原本遙不可及的歷史人物請下神龕,接上地氣,教我們感覺如在眼前,真是所謂「從書本裡走出來了」。而這,也正是歷史小說最迷人的地方,以虛構之筆,為事件人物填充血肉,不唯突顯了人性,也深邃了歷史。

《陳澄波密碼》可說是一部偽裝成推理小說的日治時期台灣美術史,甚至文學史、社會文化史。小說寫的不只是陳澄波,更是那些「陳澄波們」。透過這部小說,我們不唯在解開畫作與生命密碼後,看見畫家體內那一簇熊熊燃燒著的火焰;透過這部小說,我們更「在栩栩如生的故事裡看見歷史,看見人們在這塊土地上或雄健或卑微地活過的痕跡。」(作者自序)

■陳澄波的《自畫像》,流露出受梵谷與印象派影響的軌跡,以及畫家的自我期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

■陳澄波油彩畫作《溫陵媽祖廟》,生動刻繪台灣風土與庶民生活風貌。(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

■陳澄波油彩畫作《我的家庭》,寄寓了畫家的藝術理念與終極關懷。(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


蔡昀臻
遠流出版編輯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真正致命的,不只是疾病的傳染,還有無知與恐懼。

透過四本作品,一起理解動物健康與人類健康為何息息相關,思考公共衛生與人權之間該如何拿捏,以及日常建構的政府體制與施策將如何影響事態的發展。

324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