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Emily / 從暗黑少女的日記,看見被霸凌者的失眠、失語和失望──讀《暗黑孤兒院》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雙手捧著厚實精裝的《暗黑孤兒院》,摩挲書封圖畫的浮紋便心生喜悅,精美的圖像小說於我而言常有這種魅力。翻開隨即發現,這是一本少女的日記,從第一句便知道她的處境很不妙。

日記篇章穿插著對頁的黑白插圖,圖文以雙線敍事的方式,講述不同時空兩個少女的故事。圖畫裡是2017年的艾拉,她似乎喪母不多久,便與單親爸爸遷進陌生的城鎮。由於爸爸經常不在,孤單的艾拉發現鄰近一所廢棄的孤兒院,被它幽祕的氣氛吸引,進去探險。日記則由35年前,13歲的孤女瑪麗所寫,她在孤兒院被同儕欺凌,每一天都很難過。

暗黑孤兒院

暗黑孤兒院


艾拉在新家附近的一所廢棄孤兒院發現瑪麗的日記本。書中的黑白插畫即艾拉的敘事線。(圖/《暗黑孤兒院》內頁)


閱讀這故事似走在烏雲密布的天空下,直到最後一頁也沒有亮光。它的黑暗詭異曾令我懷疑,以青少年為閱讀對象不怕太沉重嗎?然而本書卻被英、美的圖書館評選為最佳童書之一。兒童對故事的接受能力常被低估,也許成年人已忘卻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亦暗中有過灰暗憂鬱的念頭。

作者透過瑪麗的日記篇章,把霸凌的情節和她遭受的精神困擾描繪得十分真實。令我印象最深是她的失眠、失語和失望。

日記中只被稱為「她」的另一個孤兒,是瑪麗的剋星。「她」白天會率眾設計陷害和羞辱瑪麗,半夜則潛上閣樓敲打她的房門,教她日日夜夜提心吊膽。瑪麗歷時半年的日記中,讀者能看到她因無法入睡而日漸枯萎,雖偶而奮起振作,亦被現實再三擊倒。失眠是慢性的酷刑,能摧毁身心與意志,表面無傷卻能令人沮喪、健忘、判斷力下降和喪失生活動力。剝奪睡眠是歷史上用以擊潰戰俘的手段之一。人生亦是一場仗,失眠之人通常是被種種壓力俘虜。而把少女瑪麗擄去的,是驚恐、焦慮、無助和不被愛。

針對瑪麗的「她」長相可人、擅於撒謊,甚得大人歡心;瑪麗在眾人眼中則是枯槁憔悴、陰沉自閉,沒人樂意親近的古怪少女。瑪麗早已相信沒有人會愛自己,而「沒人愛」的信念,令她落入更難被愛的惡性循環。有一種沉默,是深信即使自己的話句句屬實,也不會獲得重視或解救。有一種自我封閉,是關起心門做最後的防衛。瑪麗像無聲幽靈般的存在叫周邊的人不安,換來的是排拒而非同情。若換成在今天的先進國家,瑪麗的狀況會被診斷為選擇性不語症(Selective Mutism)。醫治需要以各種療程減輕焦慮、提升自我價值、強化社交與溝通能力。一聽便知道需要莫大的愛心和資源,可惜瑪麗或類似境況的一些孩童,並沒有這種運氣。

瑪麗對人燃起過不同程度的盼望,她嘗試跟「她」當朋友,信任教保員待她真心關懷,甚至以字條向好心的廚子求救,結果只是掉落更深的谷底。作者把一切編寫得入情入理:「她」亦是個內心糾結的問題兒童、廚子能力有限未能扭轉局勢,教保員的怠倦與自保心態雖不可取,但可以理解。

瑪麗的內心始終懷著善良和盼望,但沒有用。瑪麗很有藝術天賦,能做出非常精緻的人偶,也沒有用。她像每個孩子一樣值得被愛和欣賞,可惜值得不代表能夠得到。瑪麗的失望,教我想起在網路上讀到一首台灣國小生寫的詩:

〈努力〉
很努力寫功課的人還是沒有辦法。
很努力讀書的人還是沒有辦法。
很努力長大的人還是沒有辦法。

〈堅強〉
很堅強的人還是沒有用
很堅持的人還是沒有用

然而我相信《暗黑孤兒院》不是要教青少年悲觀無奈。作者布置出一個逼真的困局,反能激發讀者去想像,打破瑪麗悲哀宿命的可能性。而且瑪麗的角色設定亦提供一些值得思考的細節。

保教員珍私下說瑪麗咎由自取,因為她對他人缺乏回應。這讓我想,需要幫助的人如果表現得不夠可憐或進取,是否活該被遺棄?反觀廚子凱絲琳是唯一不介意瑪麗不討喜的人。她單單因為看見瑪麗的需要,便無條件伸出援手,偷塞食物給她、送她製作人偶的材料,甚至拜託醫生上門看望她。但凱絲琳最後沒有為瑪麗改變自己的人生規劃,沒能多待在孤兒院照應她。換成是我們,面對一個不給回應的人,能有多少耐心?對他者無條件的愛,我們願意或適合付出到什麼程度?

另外我注意到瑪麗經常罵自己蠢。通常是因為她當下選擇寬恕和信任,結果卻再三換來傷害。教瑪麗忿怒的,應該是令她失望和心痛的殘酷處境,她卻慣性歸咎於自己的「愚蠢」。她不明白善良只是善良,不是蠢。這讓我認真去想:所謂「愚蠢」為何有時候會被視為罪名?我見過很多家長責罵小孩蠢,我小時候也偶而被罵蠢。現在回想,多數是因為表現未如大人的期望。慣性自斥愚蠢的人,是否成長於一個缺乏犯錯空間的嚴苛環境,未曾被足夠的耐心對待?瑪麗是個不幸的例子,在太早的年紀便在不公平的境況下孤立無援,即使受了傷,也只懂得自我責難,往自己的傷口撒鹽。


作者透過艾拉,帶著讀者進入日記主人瑪麗藏身的小閣樓。(圖/《暗黑孤兒院》內頁)


以艾拉為主角的圖畫與瑪麗的文字交錯舖陳,相輔相成地描繪兩個女孩的失落和孤單。作者讓艾拉帶我們潛入凋零的棘丘孤兒院,發現日記中提及的後花園,撿拾被遺落的殘破人偶,闖進瑪麗曾經藏身的小閣樓。由於文字很沉重,圖畫的篇幅成為我喘息的空間,同時為日記內容提供視覺想像。初次翻閱《暗黑孤兒院》感覺陰森懸疑,有點分不清誰是瑪麗跟艾拉。到後來她們的命運以詭異的方式交疊才恍然而悟,又再回頭看一遍,欣賞作者圖文的用心編排。


作者Pam Smy想用《暗黑孤兒院》測試插畫能夠怎樣說故事。


作者用來編排瑪麗和艾拉雙線敍事的小道具。(圖 / 取自作者訪談影片 )


作者潘.斯麥(Pam Smy)擁有20年的插畫經驗,身兼藝術大學的插畫系講師,然而這本是她首部圖文兼顧的個人創作。她在訪談中說當初在未有出版社邀約的情況下,想為自己創作一個黑暗的故事。說到影響她的經典作品,她提及《秘密花園》《簡愛》。《簡愛》的名句:你以為因為我貧窮、卑微、平庸和渺小,就沒有靈魂和沒有情感嗎?Do you think because I am poor, obscure, plain, and little, I am soulless and heartless?) ,似乎這亦是《暗黑孤兒院》想要傳遞的訊息:聆聽卑微沉默的弱勢。

我想像這本書也能在書店或圖書館的書架上,遇上它的聆聽者,就像渴望友誼的瑪麗與艾拉,超越時空找到彼此當朋友。

原稿的灰階與筆觸比印刷成品更細緻原稿的灰階與筆觸比印刷成品更細緻。(圖片來源 / 作者fb

為著準確描畫人偶的神態,作者搜集古董人偶來研究。為了準確描畫人偶神態,作者搜集古董人偶來研究。(圖片來源 /作者fb


\\作者Pam Smy分享《暗黑孤兒院》的製作過程//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10月 #OKAPI編輯室選讀 書單出爐!(還有延伸閱讀)

    秋意漸涼的此刻,適合出遊、接近自然。10月的OKAPI編輯室選讀將目光轉向推動自身與世界變化的各種層面,從最世俗的理財觀念、生活難題、生命延續、人權爭取,到進一步思考自然與自身之間各種偶然與必然,有溫馨歡笑的繪本,也有社會寫實的教戰手則,編輯精挑10本選書推薦給您。

    459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10月 #OKAPI編輯室選讀 書單出爐!(還有延伸閱讀)

秋意漸涼的此刻,適合出遊、接近自然。10月的OKAPI編輯室選讀將目光轉向推動自身與世界變化的各種層面,從最世俗的理財觀念、生活難題、生命延續、人權爭取,到進一步思考自然與自身之間各種偶然與必然,有溫馨歡笑的繪本,也有社會寫實的教戰手則,編輯精挑10本選書推薦給您。

45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