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偵探社
【拆解作家:綾辻行人與日本新本格30年】新本格與台灣推理創作
作者:林斯諺 / 2018-09-20 瀏覽次數(7169)
事實上,在綾辻行人出道前,島田莊司的《占星術殺人魔法》、《斜屋犯罪》已經為新本格鋪下道路,對於新本格的創作方針和風格產生極大影響。因此雖然以年代來論,島田莊司不算嚴格意義的新本格作家,但在精神上是一脈相承。島田作品中的獵奇殺人、不可能犯罪、屍體美學以及怪奇建築物都被新本格繼承並發揚光大,成為新本格作品醒目(但非必要)的特徵。
如今,不論是島田莊司或是新本格第一代的作家,在台灣已有不少譯作,綾辻行人就不必多說,其他作者包括歌野晶午、法月綸太郎、折原一、我孫子武丸、太田忠司、麻耶雄嵩、有栖川有栖、宮部美辛(後來改走社會派路線)、北村薰、山口雅也、蘆邊拓、若竹七海、篠田真由美、二階堂黎人、加納朋子、近藤史惠、貫井德郎等等。
為慶祝新本格三十周年,講談社在去年九月到十月間舉辦周年企劃,出版《七人的名偵探》一書,收錄綾辻行人、歌野晶午、法月綸太郎、有栖川有栖、我孫子武丸、山口雅也、麻耶雄嵩等人的作品。除此之外,也推出以「館」為主題的《歡迎來到謎之館》兩冊,收錄其他具有新本格精神的作品。指標性作品《殺人十角館》也推出愛藏版(台灣則於今年推出)。由此可見新本格仍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的推理小說創作受到日本影響極深,以林佛兒為首的《推理》雜誌時代,受到松本清張的影響,創作較向社會派靠攏(關於這部分的論述可參閱《從「在地」到「台灣」:「本格復興」前台灣推理小說的地方想像與建構》,洪敘銘著),但暗地裡已經潛伏著本格派的復興野望。島田莊司的幾本代表作以及綾辻行人的館系列當年早已引入,關於新本格的作品討論也常見於當時幾個網路上著名的推理討論區(例如「推理擂台」、「恐怖的人狼城」以及「blue的推理文學醫學院」)。台灣的本格復興想像其實無形中在某種程度以日本的新本格精神作為對象。
台灣的「推理新浪潮」以二○○四年既晴《魔法妄想症》之出版為起點。這本洋溢著獵奇殺人以及不可能犯罪色彩的長篇作品,的確可看出新本格的影響。爾後於同一書系(小知堂出版社的Mystery Eye)的《雨夜莊謀殺案》(再版更名為《雨夜送葬曲》)、《天人菊殺人事件》、《布袋戲殺人事件》也都可以看出島田莊司以及新本格的痕跡(相關論述可參閱《越境與譯徑:當代台灣推理小說的身體翻譯與跨國生成》,陳國偉著)。此時,台灣年輕一代的推理作家大多處於摸索、仿效以及師法的階段,這種情形要一直到二○○九年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作品出版才有明顯的轉變。
以島田莊司為號召的推理小說獎,免不了會出現新本格精神的作品,例如第一屆的《冰鏡莊殺人事件》、第四屆的《H.A》、《熱層之密室》、第五屆的《巴別塔之夢》以及《歐幾里得空間的殺人魔》。但從上述之外的決選作品也可看出,台灣推理創作漸漸脫離「以新本格精神為主導」的趨勢,開始趨向多元化。
島田莊司獎之後,台灣本土推理小說的出版進入繁盛時期,如果我們把目光轉向其他本土推理出版品,就會發現現今的創作趨勢已非新浪潮時期的本格獨大。這不代表日本新本格已經不產生任何影響,毋寧說,現階段仍受新本格影響的台灣推理作家已經逐漸可以把新本格內化成養分,融入在自己的風格中。因此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應是持續譯介新本格作品,讓台灣作家繼續拓寬視野、吸收養分,在擁有自己的創作主體意識下,繼續寫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
林斯諺,推理小說作家,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已出版著作十二本,近作為《床鬼》。現為文化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美學與藝術哲學。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