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吳曉樂/會不會有一天,IG上的「完美形象」也成了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讀《麥蒂為何而跑》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這幾年來,有愈來愈多人戮力研究,社群媒體究竟是如何形塑了當代人的精神與物質生活。根據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Royal Society for Public Health)所做的研究「#StatusOfMind」,過去25年內,青年群體中,躁鬱跟抑鬱的狀況成長了70%。該項研究同時指出,在五個社群媒體中(youtube、twitter、facebook、snapchat、instagram),以視覺、圖片為導向的IG所引發的焦慮感最為嚴重,理由是:「看到朋友出遊以及玩樂享受的照片,會讓青少年感到生活的匱乏與渾渾噩噩,在比較中產生了絕望與焦慮的情緒。」而這本書的主角:麥蒂.霍蘭(Madison Holleran),她最依賴也最喜愛的社群媒體,正好也是IG。

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

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

打開《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之前,老實說,心底很忐忑,理由很簡單:這是一個「結局」已被揭曉的故事。作者凱特.費根(Kate Fagan)要面臨的挑戰是:她並不真正認識麥蒂,只能仰賴麥蒂的親友對於麥蒂的描述,以及,麥蒂的家人允許費根閱讀麥蒂的每一封郵件與即時通訊息。即使如此,費根所獲得的素材,仍不足以撐起一次「紀實報導」所需要的質量,她因此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以麥蒂的人生為引,織入了許多不同議題的討論,而每一個議題都為「麥蒂為何而跑」提供某個方向的見解。

費根表現不凡,她把視野一口氣抽高到對於當代社會現象的探討,以「常春藤高材生之死」為起點,抽出許多條線,最後再逐一整合成廣袤的平面。她循循善誘,技巧高明,旁徵博引,剔掉了「獵奇」與「窺隱」成分,建立起讀者與這本書的高度連結,一如書名,麥蒂為何而跑?支撐著麥蒂的動力是什麼?這些動力都是健康而無害的嗎?費根一一分析這些動力,到最後,讀者們將愕意地察覺,我們何嘗不是在這些扭曲又紛雜的動力中,追逐著不切實際的目標嗎?

青少年的困境:物質富裕,精神荒蕪

費根認為,若我們要理解當代青少年的心理狀況,我們得先認識到一件事情:當代年輕人是第一代「網路原生代」(digital natives),網路徹底改變了他們建立及維持情誼的模式,聯絡的成本變得相當低廉、好負擔,他們可以隨時、隨地與同儕交換消息,哪怕是「待會要吃什麼」這種問題,而這樣頻繁的交流,費根指出:「這些孩子日益依賴外界的認同,而漸漸失去自我撫慰的能力。

除了網路,費根還提到所謂的「多元入學」是如何讓當代青少年疲於奔命。當代年輕人不僅得具備外語能力、擁有在庇護所當志工的經驗,還得定時參加SAT的準備課程。學子們被鼓勵「活得豐富且精彩」的社會價值觀,佐以社群媒體的崛起,產生的效果即是:你得證明你可以勝任許多事。這就是麥蒂在一躍而下之前所過的生活,她花好幾個小時練習踢球,也花好幾個小時推敲每一則習題的答案。為了讓自己成為「大學教授青睞的對象」,年輕人像是展示架上的商品,得一再地擴充外在條件,以金錢兌換一項又一項才藝與證書,他們缺乏餘裕暫緩腳步,詢問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

大學是個強調「自我管理」的環境,對長期下來被套著韁繩的年輕人而言,進入大學後,他們反而茫然無依,問題叢生又狀況百出,他們濫用藥物,或者出現憂鬱及飲食失調的狀況。費根引用了非常多專家、學者、以及學生的說法,以釐清這絕對不僅僅是麥蒂個人「抗壓性不夠」的問題,而是美國社會對於年輕人時常抱有過高的要求與標準,而年輕人所面對的結構,又無助於他們回應或滿足這些期望。在這種「外界的期望很飽滿,實際的支持很骨感」的前提下,部分年輕人產生情緒問題,但他們絕口不提,理由是,「一旦公開討論,就徹底應證了我果然是個魯蛇」。

運動員的心理健康議題

作者凱特.法根(Kate Fagan)(圖/www.dailycamera.com)本書作者凱特.費根為出身籃球校隊的ESPN體育記者(圖片來源/dailycamera

除了上述情境,費根還抽繹出我個人認為相當關鍵的一條支線:運動員在賽場下的真實人生。

麥蒂為什麼無法坦承自己已經超乎乘載?除了社會對於「示弱者」的鄙夷,她身為備受期待的大學生運動員的身分,更是增添了新的難度。美國社會對於體育的投入與熱切關注,讓運動員面臨著相當尷尬的處境,他們被灌輸「堅持不懈才有偉大成就」的道理,這導致他們相較於一般人,更不敢吐露自己的心理狀態,即使調查顯示,近四分之一的大學運動員有憂鬱傾向,一旦面對著教練與訓練員,他們隻字不提,而選擇在四下無人時放聲哭泣。費根引用了亞倫.泰勒(Aaron Taylor,美國前國家足球代表隊前鋒)的說法:「為什麼運動員的許多情緒及心理問題直到爆發的最後一刻才被注意到,因為他們早已擅長在任何時候都擺出一副準備應戰的臉。

最後一根稻草:社群媒體

費根在書中加入了許多人對於當代社會種種現象的討論,像是:

  • 曾幾何時,身為普通人成了一件不被社會容忍的事?
  • 父母一再地讚美與說服孩子,你很特別,你與眾不同,難道沒有副作用嗎?
  • 是否在消費主義的影響下,所有人都成了待價而沽的商品,我們力求表現,只為了行銷自己,說服別人自己值得擁有更多?

每一個現象,都可能在麥蒂的決定中發揮程度不一的影響力。而費根在最後,交出她在深入理解麥蒂的生活後做出的結論,像是她最一開始針對麥蒂的故事所寫的文章〈分裂人格〉,費根認為:社交媒體上的我們,發光又發熱,起初,這沒什麼不好,但是這個網路上的人格開始排擠「真正的你」時,事情可就不妙了。

像是麥蒂留下的書信,引用了吳爾芙的名言做為開場白:「我以為被隔絕在外很糟糕,但或許被封鎖在內其實更為不幸。」麥蒂有一群摯友的關懷,也有一個願意包容她做任何決定的家庭,為什麼麥蒂會認為自己「被封鎖在內」呢?是什麼阻攔了麥蒂走出來?

費根試圖把麥蒂的自殺,做不同方向的細緻歸因。麥蒂敏弱、求勝心強的人格特質,這個以成就和地位為導向的文化,以及運動圈對於「超越自我,抵達巔峰」的推崇,以及大學心理輔導制度的緩不濟急,種種因素的互動下,造就了麥蒂內心的破洞日益擴大,這時,社群媒體的存在,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一手打造出來的完美形象,最後反倒成為我們的頭號敵人。我們理應反抗社會不切實際的期待,我們理應指出過著平凡又默默無聞的人生也有其欣許之處,最後我們卻成了鞏固這扭曲結構的一份子,並且被狠狠吞噬掉。

回應書名:麥蒂為何而跑

最後,我獨獨想提出一個畫面,可能是籃球校隊出身的費根才能捕捉到的畫面:一天,麥蒂非常沮喪,她先是發了信給教練,解釋她不會參加練習,她吐了,身體非常不舒服。麥蒂的父親,吉姆在車站迎接女兒,他發現到麥蒂不太對勁,看起來很憂鬱,麥蒂說,她只想快點回家睡覺。兩人一到家,麥蒂上樓,吉姆跟妻子史黛西討論出一個結論,先打電話給諮商師,安排門診時間。沒想到,一個小時後,麥蒂穿著齊全的運動設備,看起來精神抖擻,麥蒂表示,她要找個地方運動。費根形容,麥蒂的行為儼然是運動員都不應陌生的「高強度間接訓練」,在這種模式下,運動員被要求衝刺,歇息,然後再更加奮力地衝刺。麥蒂內化了她在田徑場上所接受的訓練,此時的喘息只為了下一次的爆發,麥蒂未能意識到,這個模式不能也不應適用到人生上。

麥蒂為何而跑?沒有人知道。我們只知道她有一天做出了選擇:她再也不要跑了。


 延伸閱讀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

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

注意力商人:他們如何操弄人心?揭密媒體、廣告、群眾的角力戰

注意力商人:他們如何操弄人心?揭密媒體、廣告、群眾的角力戰

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上下冊不分售)

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上下冊不分售)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關於「伊斯蘭」你瞭解多少?

    2020年10月法國發生教師慘遭伊斯蘭激進份子當街斬首一案,近來案情出現大逆轉,女學生承認說謊,引發各界譁然。案子脫離激進組織策畫範疇,但也不禁令人思考關於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與阿拉伯世界,我們究竟瞭解多少?脫離「恐怖份子」標籤以外、真實的伊斯蘭是什麼模樣?

    1658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關於「伊斯蘭」你瞭解多少?

2020年10月法國發生教師慘遭伊斯蘭激進份子當街斬首一案,近來案情出現大逆轉,女學生承認說謊,引發各界譁然。案子脫離激進組織策畫範疇,但也不禁令人思考關於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與阿拉伯世界,我們究竟瞭解多少?脫離「恐怖份子」標籤以外、真實的伊斯蘭是什麼模樣?

165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