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在接到這本書的翻譯工作以前,我並不曉得考德懷納.史密斯(Cordwainer Smith)是誰。對他的本名林白樂(Paul Myron Anthony Linebarger)倒是有一點非常微薄的印象,但還是無法把這兩個名字連在一起。
於是我開始在自己的公用外部記憶庫(又稱Google)搜尋這個有著雙重身分的人。
筆名考德懷納.史密斯的林白樂(圖片來源 / wiki)
林白樂出身顯赫,因為父親是孫文好友,於是他也順帶成了孫文的教子。他大學主修政治學,博士論文研究的是三民主義,後來當上美軍的情報官,在二戰結束前兩年被派往中國協調軍事情報行動,成了蔣中正的心腹之一。他是外交官、遠東情報專家、心理戰權威,會說六國語言。這樣的人去寫科幻小說?聽起來彷彿只是一種消遣。
然後我開始漫長的翻譯工作。因為是第一次接下整本書的翻譯,所以頻頻抓不準時間而撞牆。每當我脫離一個篇章便又被時間與字數推擠著跳入另一個篇章,彷彿〈醉船〉這篇的主角藍博,夢到自己變成了火箭,跌進由許多時空混雜、錯置而成的另一個宇宙之中。
這個宇宙中的考德懷納.史密斯是個浪漫的傢伙。雖然他的故事裡充滿了各種怪異、無法以理性邏輯去解釋的事件,但愈深入這個世界,就愈發覺他是個極為可愛且樂觀的人。
考德懷納.史密斯生前竭力隱藏自己的科幻作家身分,「人類補完計畫」裡寫的也全都是他無法以林白樂的身分描寫的東西:想必他也覺得哪有心理戰專家能這麼理直氣壯地描寫自己對貓的愛戀、各式各樣闖進巨大陌生世界中的聰明小女孩,以及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愛情故事呢?
「人類補完計畫」系列中的未來人類社會是一個充滿制度與編號的世界,你要麼沒有身分,要麼稱號落落長。處在這些由冰冷稱號及老大哥配給的「快樂」所堆疊出的人生之中,每個人都飄渺、無依且寂寞。做為故事的敘述者,考德懷納.史密斯所做的便是在每篇故事裡將他們之中的某些人喚醒,讓他/她們意識到自己的貧乏,彷彿是睡過頭、最後醒在充滿機器人的錯亂時代裡的睡美人,重新出發去尋找自己醒來的意義,以及那個終將(本來)就屬於自己的王子。她們年輕,對這個陌生的世界一無所知,但又都很聰明,最後迎向各自彷彿早就被註定好的美好結局,即使某些時候看起來不像是出於自己意願的也一樣。年輕的女孩們投入世界改革之中,成熟、老去,沒有任何一個有不好的結局。事實上,這本「人類補完計畫」系列故事中的主角們每個人都能「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即使死去,也是滿懷著愛。
而若是一篇故事中沒有女孩和愛情,那麼考德懷納.史密斯就會放入貓,或者諷刺,或者如貓一般旁觀的諷刺。出於他身為林白樂時的經驗,考德懷納.史密斯對於所謂「偉大戰爭」的荒謬性以及中國人性格裡的荒謬性有著非常幽默的嘲諷。而這樣的嘲諷,也在充滿浪漫愛情故事的「人類補完計畫」系列中,提供一絲不同的閱讀樂趣。
貓、女孩及恆久的愛情。這或許是一種很奇怪的觀點,但在這本書中飄盪了漫長的一年之後,這三樣東西是我認為考德懷納.史密斯的世界觀中最穩定、最基本的三種元素。
在1993年出版的《人類復興計畫:考德懷納.史密斯短篇小說全集》(The Rediscovery of Man: The Complete Short Science Fiction of Cordwainer Smith)中,長年與林白樂密切合作的編輯約翰.J.皮爾斯(John J. Pierce)撰寫了一篇簡介,提供了非常多在作品中看不出來的「幕後花絮」。做為一位建構連續世界觀的科幻作家,考德懷納.史密斯卻時常展現出一種非常「不連續」的重複以及斷裂感,依照皮爾斯提供的線索,這或許都跟1965年時林白樂不小心搞丟自己的創作筆記有關。
這種斷裂與重複,也加深了我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受到的阻礙和錯置感:每篇故事看起來如此相像,又如此不同,彷彿是平行時空的歷史片段彼此穿越交錯,在你身為讀者逐漸投入書中的同時,又不斷讓你意識到,這一切都只是編篡出來的故事。
翻譯《人類補完計畫》是一趟愉悅又痛苦的過程。而現在來看,對於自己能在讓台灣的科幻愛好者多接觸到一部科幻經典作品的過程中盡上一份力,多少是有點自豪的。
來吧,請容我邀您一起來讀這些非比尋常的未來故事,並聞聞阿皮星人的脆皮烤鴨香吧。
黃彥霖
台北人。台北大學中文系畢業。文字工作者、山的初學者、貓的哥哥。
延伸閱讀
1.【書評】路那:霹靂星球爆炸了,之後呢?──讀科幻小說《7夏娃》
2.【人物】內心奇幻小宇宙爆發時,就來一場「神創造」!──專訪《鋼鐵德魯伊》作者凱文.赫恩
3.【譯界人生】「打電動」是翻譯科幻/奇幻文學的勝出關鍵──專訪譯者陳岳辰
4. 尉遲秀:與桑貝的相遇──寫在《簡單,不簡單》譯後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