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充電5分鐘5-Minute Reading

【世界閱讀日│閱讀的42種姿勢】許皓宜:在人生困頓時,我最推薦與喜愛的閱讀,往往不見得是「心理勵志書」

  • 字級

不同身分、不同生命階段所喜愛的書與閱讀姿勢皆不相同,
2018年OKAPI世界閱讀日,邀請7組創作人,展現42種不同的閱讀姿勢。

人生難免遇上低潮與挑戰,閱讀是否能影響我們的思考、引導出生命的答案?
本次請到諮商心理師許皓宜,透過六本書的推薦,或許你也能找到解開你心結的那一本。


情緒陰影:「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

情緒陰影:「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

推薦人=許皓宜(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知名諮商心理師。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長期研究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

許皓宜.心理學與生活:www.facebook.com/Dr.Hsu1231





許皓宜的世界閱讀日推薦書


故事之於人,就像一扇扇通往心靈深處的入口,在各種角色與情節中,投射出被我們遺忘的過去感受和記憶。

我一直以為,閱讀「故事」比閱讀「理論」更具療癒作用:某些「意識」無法懂得的道理,透過隱喻,卻更能被「潛意識」給接收。因此在人生困頓時,我最推薦與喜愛的閱讀,往往不見得是「心理勵志書」,反而是「小說」。故事為人心解惑的力量,非得親身投入故事中,才能真正體驗到。


偶然背後的同時性:《完美的一年》


完美的一年

完美的一年

我們都知道世界很小、狹路往往會相逢的道理。《完美的一年》這本書中就紀錄了一個關於偶然卻充滿巧合的故事。

約拿單是個家世、相貌、職業都相當出色的男子,但他的妻子卻在這種完美生活中琵琶別抱,愛上了約拿單的工作夥伴。前妻離去破壞了約拿單的完美生活,此時,約拿單卻偶然在路邊拾獲一本手札,內容是一位名為H的神秘人,為他的友人詳盡地規劃未來一年中的每一天該做些什麼。為了將手札物歸原主,約拿單透過閱讀手札內容來尋找蛛絲馬跡,手札裡頭雖然寫了許多令約拿單感到庸俗的名言金句,卻讓他想起離家多年的母親。原來約拿單的個性會變得這麼古怪,是早在他童年時就養成的自我保護機制啊...

究竟這位寫下手札的神秘人,是不是約拿單(偷偷想念)的母親呢?如果不是的話,手札的主人又有什麼用意呢?

《完美的一年》告訴我們:過去種的「因」,確實影響日後得到的「果」;然而即便你得到了某種「果」,卻依然可以努力讓它開出另一種「花」。生命有無數個十字路口、無數個選擇,重點是,你能不能看見、並執起屬於自己的人生選擇權。


尋找失落的記憶:《單車失竊記》


單車失竊記

單車失竊記

每個家族、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歷史。《單車失竊記》透過一道簡單的問答:「後來腳踏車到哪裡去了呢?」勾引出一份想把腳踏車(以及跟著腳踏車失蹤的父親)找回來的心意。在尋找腳踏車的過程中,屬於家族的歷史、時代的歷史…許多原本秘密地藏在黑暗中的、不為人知的故事,也一個個串連起來。

《單車失竊記》是我閱讀吳明益的第一本作品。閱讀過程虛虛實實,讓我數度想google尋求解答:這是作者本身的真實故事嗎?

我想起曾經有幾位萍水相逢的讀者,和我分享他們過去與父母親相處的經驗,提到已經逝世的父母親,心裡有許多遺憾沒辦法表達,又感嘆好像沒有機會再更了解自己的父母了。我總會給他們這樣的建議:要不要試著回去父母親的故鄉找找看,有沒有父母親的舊識?曾經與他們在同一個年代交會的人?即使父母已經不在身邊了,這些探訪卻有助於我們更完整地理解父母。

某天,我在學校附近的麵包店遇到一位曾被我如此建議的讀者。一見我出現,她馬上從背包拿出一本厚厚的書籍,告訴我這是她走訪爸媽的故鄉,從舊識口中聽到的父母的故事;她將這些故事集結下來,寫成了一本回憶錄,想要與我分享。

我接過這份載滿真切情意的文字,想起了《單車失竊記》的起源:「後來腳踏車去哪裡了呢?」

原來人生這麼簡單,循著那些「待答問題」,你會找到更豐厚的自己。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像這樣的「待答問題」呢?


 延伸閱讀 
►►【專訪】細節打造的聖殿──吳明益《單車失竊記》


貼近真相也靠近了自己:《袒露的心》


袒露的心

袒露的心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所以為的媽其實不是生你的媽,你會有什麼反應?

《袒露的心》台灣作家平路袒露真實自我的一部重要作品。知道親生媽另有其人後,許多童年時與父母親相處的回憶一一浮現出來,那些不合理的片段也彷彿有了解答。然而,親生媽在哪呢?有生之年還找得到嗎?過去那個期待被媽(其實是養母)愛著的自己,又該如何找到一個自我安適的位置呢?

《袒露的心》既像一個成年人自我剖析的過程,又像一位孩子的自言自語,像所有我們與父母親關係凍僵了的時刻,藏在心裡咕噥、埋在夢境裡不敢說出的囈語。

直到有天,我們發現自己有權利(並需要)將這些內心話表達出來,於是一字一句地說,在表達中逐漸長大,最後長出一種同理心,好像理解了為何父母親當年會如此對待?

就像平路說的:「你才看到她身上有傷、你身上也有傷。你清楚看見,母親是個感情受傷的孩子。」「你撫著她的創痛,如同撫著自己身上的創痛。

那就撫著創痛,讓我們從充滿傷的童年,一起學習長大吧。


 延伸閱讀 
►►【專訪】解開身世之謎,卸下對母親的盔甲──專訪平路《袒露的心》


不完美的真實人生: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


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

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

收到出版社寄來《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這本書時,兩個小孩正在我身邊,開封的瞬間,沒有心理準備(看到這樣的書名)下,我立馬把書又塞回紙袋裡,直到四下無人時才打開來閱讀(媽媽的防禦心……)。

先說結論: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看的故事。作者用非常搞笑的口吻描述「陰莖插不進來」這種「慘劇」,但看到後來你會發現,或許這種幽默的眼光,是一個女人歷經婚姻和家庭中的各種真實辛酸後,才得以展現出來的生命智慧。

這本書的主角是「她」,一個在鄉下得不得了的地方長大的女孩,嬰兒時期,母親心情不好時會她「拿」起來當東西摔,可惜沒把她摔爛,所以她心裡總想著要趕快上大學離開這個家。

終於她一個人離家唸書後,在獨居的公寓遇見了她未來的伴侶——一個認識才三天的男人,在第三天就淡淡地開口問她要不要交往。這是第一次她喜歡的人也喜歡她。

那天晚上他們上床了,但他怎麼努力都插不進來。如果他是刀劍,那她就是如如不動的城牆,堅硬如山。

他以為她是處女才如此,但其實她不是。她的初夜是一個陌生的男子。是的,陌生人插得進來,喜歡的人卻不行。然後他們就開始一番長期奮鬥,但她仍是如如不動的山,堅硬不摧的城牆。

她懊惱不已,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所以買了嬌生無香嬰兒油,終於成功了一點點,但她就鮮血直流,流成一道日本國旗。

一定要用這麼慘痛的方式才能結合嗎?她想。

然而,他們還是結婚了。並且,她在陰莖插不進來的狀況下和這個人相守了20年。摸索出屬於自己的夫妻相處模式,逐漸獲得解放。

她說,她的家人和她先生都不知道她寫了這本書。但是當她走到生命盡頭的那一刻,她會想要親手交給他們,交給有一天會看到這本書的老公。

這是個令人心碎的故事,而它是真實的。

想到這裡,你就會發現任何的際遇其實都沒什麼。

真的都沒什麼。一切都會過去的。

 延伸閱讀 ►►【書評】葉佳怡:地球等級的性愛──讀《老公的陰莖插不進來》


痛苦讓人變得勇敢:《寬宥之南》


寬宥之南:開普敦天空下,一趟責任與原諒的和解之旅

寬宥之南:開普敦天空下,一趟責任與原諒的和解之旅

身為第一本由受害者和加害者共同合寫的書,《寬宥之南》未於台灣正式出版前,兩位作者在TED上的演講就引發極為熱烈的討論。

許多年前,年輕的澳洲留學生湯瑪斯在一場約會中強暴了居住冰島的莎蒂絲;十六年後,為了將自己從心結中解放出來,莎蒂絲主動和湯瑪斯聯絡:「我想尋求對你的原諒」。兩人分別從澳洲和冰島飛往南非的開普敦,進行為期數天的談話。

我必須說,如果只關注在這種受害者和加害者「和解」的結局,一切就顯得太過不真實了。湯瑪斯和莎蒂絲在《寬宥之南》中寫下兩人所歷經的心理掙扎,才使本書不落入寬恕原諒的俗套,而回到「自我解放」的本質,讓自己從掛念過去的牢籠中掙脫,回歸自由。

對許多「受害者」而言,有兩種難以放下的心結:其一,是自己的人生被搞得一團糟之後,為何那「加害者」能事不干己地逍遙法外?其二,則是一種自我懷疑:當初遇到那樣的事情,是不是我的錯?

然而對大部分的「加害者」而言,心裡又有一張隱形的恢恢天網,在夜闌人靜時數落自己曾經的不是。

《寬宥之南》於我而言,重要的從來不是故事的結局,而是那份因為痛苦而變得勇敢的人性。

 

 延伸閱讀 ►►【書評】受害與加害的倖存者,一趟饒恕他人與自我的心靈之旅──Emily讀《寬宥之南》


釋放囚牢裡的自己:《原諒他,為什麼這麼難?》


原諒他,為什麼這麼難?

原諒他,為什麼這麼難?

Dr. David Linden的研究中,人的大腦就像個三合一的系統。哪三合而為一?

  1. 爬蟲類腦(我們的生存中心,管理求愛、防止侵略、維持社交、服從等維持生存的行為,在壓力狀態下,它會驅動缺乏理性的行為)
  2. 哺乳類腦(我們的情感中心,建立愛與養育的連結)
  3. 馴獸師的腦(我們的認知中心,拒絕且抑制來自其他腦的不受控制的社交反應)

馴獸師腦的某部分是「前額葉」,有人說,這或許也是第四個腦,也就是讓我們產生「原諒」的地方。而人在沮喪的時候,前額葉的活躍程度會下降;換句話說,當我們越沮喪,越不容易原諒別人,越不容易對某些事感到釋懷…(越沮喪越不原諒,越不原諒越沮喪,有沒有很鬼打牆?)

所以原諒基金會創辦人Dr. Jim Dincalci在《原諒他,為什麼這麼難》書中說:原諒就是放下「情債」,「活在現在」。就好像「釋放了一名囚犯,然後發現那名囚犯原來是自己」。這其中最大的重點,在於發現那些被我們認為虧欠自己的人,原來我們也同樣虧欠著他們。

一來一往,了解互相虧欠後,似乎就也沒什麼好欠的了。我們不就是彼此人生的過客,以及增進自己覺察的陪伴者,真的沒必要,緊抓著報復的心情來相互陪葬。

我特別喜歡Dr. Jim Dincalci指出我們對原諒的迷思:原諒不代表忍氣吞聲,讓自己再次受傷,或者和對方和解,恢復原有關係。(破鏡不能重圓,但關係可以重建嘛!)原諒是設出底線,讓自己處在一個平靜的狀態。

是的,很多時候我們被爬蟲腦控制太久了。誤以為那樣的我就是我,而忘了爬蟲腦只是其中三分之一而已,我們的其他三分之二,是充滿愛的哺乳類和馴獸師。


\\你推書我送書,一起用各種姿勢讀好書!//

即日起至2018/5/16(一),到以下活動頁面留言「@____,我想推薦你____(七位名人中選一)的閱讀姿勢!」,就有機會獲得本次七位名人推薦書的其中一本!>>前往活動頁面
↓看7位名人推了哪些書↓



每一個獨一無二的閱讀姿勢,
每一次屬於當下的閱讀體驗。

2018世界閱讀日特別企畫,7種面向、42種閱讀的姿勢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不/宜讀指南】人生不宜.知足也無用的失重

    關於人生,有人說快樂以外的那些佔據人生十有八九的抑鬱感受,是不知足的緣故吧?而對自己誠實,永遠真實過外在的流言蜚語,你的人生絕不是他人的綜藝。人生裡「知足」也無用的失重現場,你是唯一目擊證人同時也是受害者,生活、家庭、職場,逼的你想終止一切嗎?──人生不宜,也許不宜的不是那些使人生殘破的,而是尚未放棄那些致使人生千瘡百孔的枷鎖。

    4120 2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不/宜讀指南】人生不宜.知足也無用的失重

關於人生,有人說快樂以外的那些佔據人生十有八九的抑鬱感受,是不知足的緣故吧?而對自己誠實,永遠真實過外在的流言蜚語,你的人生絕不是他人的綜藝。人生裡「知足」也無用的失重現場,你是唯一目擊證人同時也是受害者,生活、家庭、職場,逼的你想終止一切嗎?──人生不宜,也許不宜的不是那些使人生殘破的,而是尚未放棄那些致使人生千瘡百孔的枷鎖。

41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