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加.凱磊(Etgar Keret)最新繪本作品《小小王國》,右上為隨書附贈的手作袖珍書(圖/寂寞出版提供)
文/陳培瑜(繪本閱讀推廣人)
「故事,到底有什麼意義?」孩子在看完幾本長篇小說後,某天放學一起走回家的路上他突然問起我這個問題。
以色列作家艾加‧凱磊(photo by Yanai Yechiel)
用艾加‧凱磊(Etgar Keret)的新書《小小王國》似乎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小小王國》看起來是與書本及閱讀有關的故事。但現實生活中在日常的辦公桌上、餐桌前、眠床邊,故事的亮光,並不總是一直能被人看見。如果人們都離開了,書本裡的故事,還會一直存在嗎?
就像《小小王國》裡那位最後離開的子民,看似危及書本王國的命運。但還好有寶寶的誕生,讓王國有了改變的契機。
這在書裡是個極美的暗喻,代表了國王的全新人生就要展開。但,國王為什麼有著豁達開放的心胸? 或許是因為終日與書為伍的國王,早就在書裡看見最珍貴的寶藏,不是權柄而是書頁間的故事。
所以,國王對失去權位這件事情一點都不感到害怕,甚至主動穿上平民的衣服,他知道座落於書本裡的每一個文字和圖畫,正是他早就擁有的世間珍寶了。
遊客從世界各個角落前來,一睹小小王國的袖珍和美麗。
小小王國有多小?當國王和大臣要玩飛盤,其中一人得踏到鄰國的土地上。(圖/《小小王國》內頁)
艾加.凱磊的書,於我而言像首溫柔的鋼琴樂曲但仍可見拍拍到位的力量。短而有力的故事,沒讀過的人以為只會占去自己的片刻時光,卻不知道當視線在文裡行間移動時,已長出思考小樹,生命越來越強。
回想起小狗哥哥在我看《我絕非虛構的美好七年》時問我:「這本書的書名會不會怪怪的?都說是虛構了,又說『絕非』,根本是要人去猜到底是真還是假?好看嗎?」
幾天後,孩子們跟我聊起這本書,他們說:「我很喜歡他和小孩玩憤怒鳥和大富翁的那篇,我覺得寫故事的人他喜歡這些遊戲是因為他也喜歡別人發明的故事,這樣就又會再有新的故事可以給我們這種一直新生出來的小孩看,故事就是這樣一個又生出一個,對嗎?」原來故事是有生命的,其繁衍的方式像是需要找到一個個讀者,等到他們都把故事讀進去心裡,故事就成功了──它找到宿主,住下來,然後再想辦法要來更多更多的故事,不然為什麼閱讀的人總是一本接著一本?
從書本開始,再忍不住想認識作者更多。於是我像粉絲一樣,在網路上開始搜尋他談書、他演講的影片,只見他在許多影片中極為平民的穿著風格和說話方式,真像是週末在街角公園裡的文物市集就能遇到的說書人,等著為你打響板說故事。只是一旦你發現他口袋裡的故事一個比一個精彩,腳就被黏住了,非得等他下台一鞠躬,我們才願意離開。
艾加.凱磊生活的國度是我始終陌生的以色列;而他是猶太人,是倖存者的第二代,連這個生命背景,我也還是有很多問號,完全無法侃侃而談。但像是《忽然一陣敲門聲》〈散宴〉裡先生過世隔天就開門做生意的太太、〈有教養的小男孩〉裡一直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吵架的夫妻、〈驚奇蛋〉裡那位在太太死後拚命在找讓自己開心的事情的先生……他們的奇妙窘境,我卻能在一讀完幾乎就聯想到在台灣也有著極為相似狀態的人,不管聯想到的主角是我身邊的朋友,或是新聞報導裡讀過的片段,都讓我忍不住想問:人的生命難題,就算繞了地球一大圈也還是如此相似?如果尤納坦攝影機下的阿拉伯人都把他的第一個願望用來祈求世界和平(〈你會向金魚日許什麼願〉,頁137),那麼艾加.凱磊筆下的文學故事裡所能為讀者帶出來的想像世界,或許還能成為一種生活的態度。
那就是如果有機會在金魚面前許下三個必定實現的願望,除了為了自己許下一個願望,再為身邊的家人朋友用掉第二個願望,但更別忘記要再把第三個願望留給這個世界。
《小小王國》裡的國王親自為人民示範了,他讓人民自由的選擇將行之處,這是為身邊的人許的願望;他也讓大臣有機會成全小小王國的正常運作,這是為了國王自己的願望;至於留給世界的是什麼?這也是身為作家的艾加.凱磊的故事留給這個世界最好的願望,只要打開書本,就能看見。
艾加.凱磊的圖文小書,再次說明了愛書人離不開書本的原因。那就是:書的王國雖小,影響力卻其大無比,連鯨魚都想來拜訪,地球上最令人嚮往的國度莫過於此。這個最值得一再拜訪的異國,時間或長或短,感受可深可淺,幾百年以來,就算戰爭、飢荒、疾病、經濟興衰,都沒有影響書之王國對於世人的感召力。我當然也是其中情願稱臣的子民之一,不然世事難料,人生喜悲,如果沒有書,又該如何度過呢?
延伸閱讀
《忽然一陣敲門聲》艾加.凱磊:有些事情,比小說更重要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