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偵探社

【特別企畫_推理 feat.鑑識】犯罪鑑識不只有CSI

  • 字級

小姐不見了

小姐不見了

警察局的刑事警察大隊或是各分局的偵查隊,係由刑事警察為構成主體,一向是警方犯罪偵查的主力機構,目前臺灣刑事警察包含三大任務,分別為偵查、鑑識與預防。在實務操作上,犯罪預防成效難以用數字量化,也較難吸引民眾目光,而偵查與鑑識,多是在犯罪事件發生後才展開,破案成效也顯而易見,更能吸引媒體注意。因此透過媒體的報導,各種警方破案的偵查與鑑識策略,逐漸為大眾所知悉,某種程度上,也引領了推理小說的主題風潮。在此,簡略介紹一下臺灣犯罪偵查思維的演變,讀者們也可以對照一下推理小說出版與演變的趨勢,是否也有相對應的異曲同工之處。

臺灣警察制度的雛型,主要來自兩大體系,一為日治時期建立之警政規模,二為戰後自中國大陸引進的警政體制,這兩個體制整合後,發展出臺灣現代的警政規模。其中,日治時期的警察體制,對臺灣影響較深者,主要是派出所的組織體系與辦案思維;自大陸引進者,主要是有關中央警察組織體系建構。

不可諱言,日治時期的警政思維,是以社會控制為大前提,因此統包了各項有關業務,如戶政、山地行政、保甲制度、衛生行政等工作,在模仿日本相關制度的嚴密社會控制作為下,司法警察權力擴張甚廣,因此臺灣早期傳承不少威權辦案與社會控制的思維痕跡。在偵查方面,主要使用了密探與拷問等技術,在鑑識方面,主要有犯罪統計與個人識別技術的推廣。密探與拷問為沿襲自古老的辦案手段,無須多加贅述;而統計與個人識別技術則是統治初期,為了改善犯罪搜查困境、克服異地風俗差異與從人群中辨識犯人,因此用各種可以辨識的方法記錄當事人特徵,這除了最基本的指紋外,尚包括較難變化的身體特徵與習性,如眼耳足等人身特徵,與使用鴉片習慣、語言口音等,初步建構起臺灣科學偵查的基礎。

而大陸引進的偵查手段,則多從軍事基礎而來,在對日抗戰時期,一切以軍事勝利為考量,且因為美國的參戰,當時身兼中國警察學會會長,同時也是軍統局長的戴笠先生,在美國協助下,成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下轄各類特警班,專研各種敵後與情報作戰工作,同時引進了許多軍事上的偵查技術,例如警犬追蹤、測謊、警鴿通訊、文書判讀等。抗戰勝利後,這批特警班成員,陸續轉入警界服務,部分成為警察體系的骨幹,相關偵查技術亦陸續帶入警界中。前警政署長王卓鈞父親王魯翹先生,為當時中美合作所蘭州特警班出身,後曾擔任台北市警察局局長,即為軍轉警的重要一例。

同時間,多數臺灣菁英較少有參政機會,因此多以醫學為第一首選,包括早期著名的法醫師,如楊日松、高夢雄、葉昭渠、蕭道應先生(現法醫師蕭開平之父親)等人均受日本教育體系影響甚多。在治安相對穩定年代,任何一件命案,總是引起社會巨大關注,因此前述這些法醫名字,不斷躍上媒體版面,啟發國內最早的推理基礎背景知識。

但不論是承襲自日本或是當初軍方的偵查思維,兩種體系共同特點,均為在上位者具有相當權威性,而鑑定者亦有一言九鼎的影響力,其他人少有機會去質疑鑑定過程的確切性與偵查過程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資訊的封閉,所以也較難取得相關知識對官方偵查或鑑定結果加以討論。在這些時空背景下,反應出來的媒體報導雛型,通常不脫如下之範圍,如某一案件無法獲得解決,陷入了僵局,後來請出某位偵查或鑑識大師,找出關鍵點,案件因而順利破案,而請出的大師,必定都是屬於大老級、學富五車且極富正義感的重量級人士。

人骨拼圖

人骨拼圖

在時間洪流下,留日體系在執法界影響力逐漸淡出,接續的主力是許多赴美進修後,回饋臺灣的學者與執法人員,帶回許多偵查與鑑識相關知識。且破案方法,除了傳統如密探等偵查作為外,在法律程序正義要求下,許多非法偵查手段逐漸遭到唾棄,取而代之的是各領域的偵查科學知識,除了傳統吸引媒體目光的法醫學與指紋外,包括如微物跡證(纖維、血跡、泥土、玻璃等)、槍彈與爆裂物、各類毒品分析、鞋印、情況性跡證與型態性跡證的研判與解釋、DNA親子鑑定,甚至連心理層面的測謊與犯罪剖繪等,均陸續引入國內偵查體系並運用於各類案件偵辦上,這類背景知識也隨著破案新聞的發布,不斷躍上國內新聞版面,一時之間,科學辦案蔚為最新時代潮流,民眾透過媒體的報導,漸漸的也對這些偵辦手法有更進一步了解,而國內也開始風行與鑑識證據有關的小說與書籍。早期國內發行的代表性著作與影集,當屬於派翠西亞.康薇爾(Patricia Cornwell)有關法醫史卡佩塔(Kay Scarpetta)系列之小說,以及丹佐.華盛頓的《人骨拼圖》(The Bone Collector)電影,一時之間,法醫與鑑識科學變為國內主要推理之潮流。

這期間有幾位必提的代表性的人物,例如前警大顏世錫校長,於警大設立鑑識科學系、資訊管理系等相關科系。而大家耳熟能詳的李昌鈺博士,且不斷將美國科學辦案的知識,推廣至國內,並培養許多國內實務界人才赴美進修,前刑事警察局鑑識中心翁景惠主任、程曉桂主任、前臺北市警局鑑識中心謝松善主任等人,均為較早赴李昌鈺研究機構學習的代表人士,帶回的現場重建、四向連結理論與微物跡證等概念,更引領國內辦案的風潮。

但除了引進許多破案工具與概念外,同時期也將美國各種挑戰單一權威、交叉詰問與可重複驗證等的概念帶入國內。美國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夢想的國度,充滿各種機會,也讓人們勇於嘗試,勇敢向各種懷疑的事物進行挑戰,在美國鑑識界,除了公務機關的實驗室外,更有許多私人實驗室提供鑑定諮詢,讓律師與各界司法實務工作者有政府機構以外的諮詢管道。而這也與傳統日本較為封閉的師徒制鑑識體制較為不同,在美國,各種偵查與鑑識資訊交流管道多元化,法庭交叉詰問風行,國內引入美國各種鑑識觀念後,許多案件開始見到交叉詰問的痕跡,而美國好萊塢電影中精彩的法庭詰問過程,更是不斷吸引國內目光。

而多元發展的結果,就是各種偵查與鑑識觀念大量推廣至民眾心中,因此除了書籍外,電視影集、電影等大量介紹這類知識,最具代表性的當屬《CSI犯罪現場》影集莫屬,國內亦隨之仿效,如《廉政英雄》、《鑑識英雄》等電視劇均創下極高之收視率。

隨著大量鑑識觀念進入國內民眾心中的另一個趨勢,就是鑑識技術的多元化應用,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刑事偵察領域,在商業、藝術、文物、工程、交通、考古等領域,均可見到許多鑑識的痕跡。歐洲自文藝復興以來,在自然科學、文學、藝術、舞蹈、建築等領域均有璀璨的成績,加上交通與網路之便利性,自然而然與歐洲有更多之交流,開始引進許多歐洲的偵查技術與鑑識觀念,在歐洲共同體概念下,軍火走私、文物竊盜、食品安全、核能物質管控、藥物製造、洗錢活動、野生動物保育、電腦犯罪、反恐等,均為歐盟刑警組織(European Police Office, Europol)重點工作工作項目。

近幾年,除了前述歐盟刑警組織外,國內亦積極參與歐洲刑事鑑識學會(European Network of Forensic Science Institutes, ENFSI)、英國警察協會(Association of Chief Police Officers,ACPO)、刑事鑑識特許社團(The Chartered Society of Forensic Sciences, CSOFS)組織,各單位並陸續薦派執法人員赴歐參與會議、執行案件交流與從事較長時期的學位論文研究,漸漸將更多元偵查與鑑識觀念帶入國內,也讓國內的鑑識與推理活動場景更多元化。

本文簡單說明一下,國內犯罪偵查與鑑識體系之源流與特性,從日本開始,後朝向美國,至今開始與歐洲交流,激盪出更多火花。讀者下次閱讀到國內各種推理書籍或影集時,不妨注意與驗證一下,是否跟這些趨勢相互對應。在書籍部分,國內目前較完整可以一窺國外辦案思維的推理書籍,筆者首推薦詹宏志先生所策劃的「謀殺專門店101推理經典」所收錄之書目,看完上述各地區不同的偵辦思維說明後,讀者或許可從這一套書內看到更多不同的偵查角度與思維。

曾春僑,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所刑事司法組博士,現任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科技偵查科專任助理教授,專長為刑案現場勘查處理、犯罪偵查、刑事鑑識等工作,曾任技佐、巡官、警務員等職務,獲選內政部警政署第一屆全國刑事鑑識楷模。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這些小說的設定,會不會太狂?

    主角穿越成為掃地機器人、前男友的遺言是把財產留給兇手、7條故事線同時進行的推理小說......嶄新的設定、猜不透的劇情,這些小說要掀翻你的既定認知!

    1994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這些小說的設定,會不會太狂?

主角穿越成為掃地機器人、前男友的遺言是把財產留給兇手、7條故事線同時進行的推理小說......嶄新的設定、猜不透的劇情,這些小說要掀翻你的既定認知!

199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