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獨厚心得

這場藝術戰役,一旦啟動,將永無止盡《搞空間:亞洲後替代空間》

  • 字級

《搞空間:亞洲後替代空間》……首先,我必須承認,乍看這本書名,不免被副標所使用的「後替代空間」一詞所嚇到。「替代空間」(Alternative Spaces)是什麼?在心中已起了問號,答案未解,又在這專有名詞冠上「後」字,更加令人困惑。大概又是藝術家新造的詞彙,某種供「圈內人」理解和交流使用的專業術語吧,正當我自認為藝術界的「圈外人」,而決定放棄這本書時,卻瞥見書腰上的文案寫著:「21個亞洲藝術家經營空間實錄,跨地域的新藝術基地連線」,「藝術家經營空間」這幾個字引起我的注意,我擅自詮釋「後替代空間」在某種意義上和「藝術家經營空間」是同義詞,那麼,這本書或許並不是太難理解,反倒有些意思起來,究竟,這些空間長什麼樣貌?亞洲各地的藝術家玩些什麼?而藝術家們又是如何搞空間?

從「替代空間」(Alternative Spaces)到「後替代空間」(Post Alternative Spaces)

藝術空間,就一般認知,不就是舉辦藝術展覽,講座等相關活動的場所,那麼為什麼又要以「替代空間」或「後替代空間」命名之?在前進探訪這些個性鮮明的藝術空間前,本書的主編首先在序文中為讀者釐清此問題。

「替代空間」(Alternative Spaces)在台灣,起因於80年代末,有一批歸國藝術家因作品前衛,不被當時的公辦美術館所接納,因此仿效歐美替代空間的DIY精神,自己來經營空間,不靠政府和企業補助,以保持藝術創作的自由與獨立,藉此讓作品得以展出,也透過空間和藝術家同儕維繫交流。

而這批歸國的藝術人才因多具國際經驗,在他們主持下的替代空間,突破公立美術館的保守形式,他們以生猛的創作姿態,大量引進當代藝術思潮,為國內藝術界開啟極為不同的精神視野。

然而早期的替代空間,發展至今,多數不敵資金問題而面臨解散,為了尋求生存,轉而以更靈活而折衷的方式因應,主動向政府或企業申請補助,或是透過藝術買賣獲取經營資金,在既不與政府也不與商業為敵的立場下,這些替代空間並同時兼顧理想與現實,持續維持實驗性與獨立性,以更多元的角度,將藝術理念與行動推向社會,轉型後的替代空間,藝術家賦予它們新的名字——「後替代空間」(註1)

後替代空間在台灣——「文賢油漆工程行」
「替代空間」做為藝術生產、培養藝術新血、策動藝術思潮、提供藝術家交流合作…等多重功能的場域,充滿各式各樣的可能性,而觀看替代空間在一座城市的發展,無疑透視這座城市在全球藝術發展上的潛力與能量,本書考察了亞洲14座城市,21個現存的替代空間,透過訪談或經營者自述的方式,介紹每個空間成立的經過與任務,並以豐富的實景圖片,呈現這些空間的樣貌與風格。

有別於大眾熟知的市立美術館/博物館,這些風格各異的藝術空間,以深入街坊、社區的在地姿態,在小小的領地上揚起鮮明的旗幟,為各自的藝術理想發聲。像是台南的「文賢油漆工程行」就是由家族空間發展成藝術空間的獨特案例。「文賢油漆工程行」原是一間三代同堂的平房,經營者王婉婷在就讀南藝大的期間,將家中堆放材料的倉庫改建為工作室,因在南藝結識一群創作的朋友,一夥人決定再將家中多餘的空地修建為展演基地,「文賢油漆工程行」從此正式成為藝術展覽空間,從1997年成立至今,發表過上百檔展覽。空間的起初成員由南藝的校友和老師組成,成員以家庭般的互助模式運作,有默契但缺乏組織,隨著活動與人事增多,營運一年之後也面臨虧本問題,所幸獲得外界贊助,得以讓油漆行繼續運作。

「文賢油漆工程行」歷經多次轉型,其中發起過改建計畫、駐村計畫與論壇活動,成員以藝術家暨在地人的身份,將藝術行動融入鄰坊,以一種溫和良性、非自我中心式的方式進行創作,透過這間結合工作坊、展場、藝術家聚會場所等功能的民宅,實踐藝術與社區之間交流對話。

一場絕無止盡的藝術戰役
除了「文賢油漆工程行」與社區共造藝術的特殊案例之外,本書推介的每一個替代空間,都各自有其獨特的經營方式與樣貌,像是將夜店文化與藝術做結合的「VT非常廟藝文空間」;由學者、和藝術工作者組成,以發動論壇、表演,深化批判論述的「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又或是位在香港,結合市民力量,以活潑、惡搞之姿批判政治議題的年輕團體「活化廳」……等。

這些散落在亞洲各地的替代空間,因著地緣文化、藝術家的特質與創作意識,發展出各異的經營面貌,然,在多變的容貌下,它們同樣面對著經費短缺、拆夥、意識分歧…等諸多現實問題。儘管如此,這群有識之士為了捍衛藝術自由,不惜啟動一場又一場永無止盡的藝術戰役。因為,在替代空間裡,所有固定下來的意義與形式,永遠都要成為被替代的對象。(註2)而唯有不停的創造與流變,才能活出屬於自己的藝術生命。

------------------------------------------------
(註1)『後替代空間』本著以藝術家為中心所維持的實驗性、獨立性、自主性、學術性、機動性為主軸;換句話說,可以有市場嗅覺但不一定被市場牽著走、有理想但不一定立場鮮明地與政策對立、有學術性但不一定要吊書袋故弄玄虛,若為了藝術大局可以是度妥協但不必然抱著觀眾大腿……。」——姚瑞中
(註2)「VT非常廟藝文空間」經營者之一盧崇貞,針對「替代空間」中究竟什麼東西被「替代」時,以此回應:「所有已經固定下來的藝術空間的社會意義,永遠都要成為被替代的對象。」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你想終止惱人的年節對話嗎?試試看跟對方聊這幾個話題

有一點禁忌、有一點難解、有一點傷痛,有一點不敢面對,可能會聊不下去,但如果話題繼續,你們將重新認識彼此。

438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