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厚心得
每個人對忙碌的定義不一樣;對貧窮也是。《我在底層的生活》
作者:DL / 2010-10-07 瀏覽次數(8414)
切割時間的方式,除了年紀、身分,當然還有很多,只是有個我們通常不太容易想到的,階級。因為老實說,能從容坐在電腦前閱讀這篇文字的你我、有餘裕定期撥置購書預算的你我,或許,都沒真正嘗過貧窮的滋味。我們可能沒有真正想過,窮人的一天,跟「我們」的一天有什麼差別。
『如果你想瞭解一個階級,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他們』
《哈潑》的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契,為了研究美國低薪勞動婦女的生活,拖著60歲的身軀,打算實際「做做看」。當然,她可以選擇比較輕鬆方式,比方直接找出諸如平均薪資、平價住宅租金等各項統計數據,相關單位提供的各種優惠補助等,「計算」出在美國一個從事勞動工作的低所得女性是否生活合宜。畢竟,她不是社會學研究者;畢竟只是一篇專欄文章。不過她就是想實際確認一下,這個計算出來的生活,與現實有多少差距。
她先從低價出租房間的平均價位,判斷她選擇工作的找時薪範圍;同時,她替自己設定了一些條件。比如說她不考慮櫃檯人員,因為沒那麼多正式服裝;優先應徵房務或清潔人員,因為這兩種時薪比服務生高,同時以3、40年家庭主婦經驗,她判斷這跟她平常做的應該沒什麼兩樣。芭芭拉留下了自己的車子,因為希望保持某個程度的機動性。她也替自己虛構了部分身分,避免老闆在面試她時覺得一個60歲有博士學歷的女人來應徵打掃工實在太不合理。
最後,完成了這本《我在底層的生活》。的確,很多事是光看數據分析感受不到的,某個程度這得歸功於作者的坦誠以對,一個60歲的老太太願意把自己送去跟群窮女人一起幹活,除了觀察紀錄,也毫不隱瞞地將自己知識分子的心態轉折一一道出。
一開始她很不能理解,為什麼她的「同事」會去住一天40-60美元租金的旅社,而不像她一樣去找一個月400美金的出租公寓;或是寧願天天外食,也不懂自個兒煮一鍋可以吃一星期的道理。聽起來很像比賽省錢主婦的日本綜藝節目嗎?可是如果有些東西從一開始就不一樣,你怎麼能用同樣的標準要求?比如說,她的同事根本不可能付得起一般公寓的高額押金或是完整付出一個月的房租,所以自然只能選擇按日付款的旅社。自己煮,你知道買齊鍋子廚具得先花多少錢嗎?更遑論他們住的屋子有沒有冰箱或是穩定的瓦斯供應,或是一天兩份重度勞力的工作回家後,還有沒有精神自己煮食。
『如果你想瞭解一個階級,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他們』。老實說,芭芭拉加入的不夠徹底,她給自己的條件實在太優越,而且因為體力不堪負荷,實際上她每個工作的維持時間不長。她們根本的不同在於,這群人,可能永遠沒有抽身的機會。
某個程度,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像《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跨階層臥底生活,辛辣不失幽默的筆法,把苦日子寫得深刻,也興味盎然;作者在註釋中寫到許多社會調查數據,稍稍描繪出客觀環境狀況;更有許多一針見血的批評反省,對社會的,或是對自己的。我也相信這整個過程下來,對作者本身的改變絕對大過於書的出版。
有人會說只要懂得設身處地,這些狀況並不難想像。當然。只是,每個人對忙碌的定義不一樣;對貧窮也是。如果少了這些作品,或許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關在象牙塔裡的想像,距離現實多遠。
尤其是我們。
回文章列表